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五十年來千斛淚,可憐隔巷即天涯。——顧頡剛

在我國封建時期,大部分的婚姻幾乎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民國時期,思想較為開放,但很多包辦婚姻依舊存在。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他是現代民俗學的奠基人,但也難逃於父母包辦婚姻。在妻子去世後的15天,便開始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向自己的學生寫了封情書表白。

江南第一讀書人家

顧頡剛出生於1893年,江蘇省的一個書香門第。並且可以說是當時蘇州有名的書香世家。康熙下江南巡查的時候,也曾讚賞過顧家稱之為江南第一讀書人家由於顧家好幾代都是單傳,所以對於顧頡剛的教育就極其看重。家中希望他能延續顧家香火的同時,還傳承家族書香風氣。

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由於家中對顧頡剛寄予厚望,祖父在他兩歲時就開始教他認字。可能是遺傳了家族的書香風氣。顧頡剛從小就對書籍感興趣,他在六七歲的時候已經可以看懂一些比較簡單明瞭的古書和小說了。每次家中長輩帶他出門時,路過的地方所出現的文字,他幾乎都能讀出來。街坊四鄰都覺得這個小孩前途不可限量。

他小時候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他的祖母。由於顧頡剛是家中獨子,所以祖母在生活中對他很是疼愛並且十分的寬容,但祖母在他的學習上極其嚴格,從來不會因為任何事放縱顧頡剛的學業。由於顧頡剛小時候沒有什麼童年玩伴,就將興趣都放在了書上。他將自己吃零食的錢用來買書。一年下來,他讀了上百本書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906年,顧頡剛以第1名的成績考入蘇州第一所高等小學。同年考入的還有一個很多人所熟知的葉聖陶先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顧頡剛的父母便給他訂了婚約。對方是比自己大4歲的吳徵蘭

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但對於這份婚約,顧頡剛並不滿意。因為那個時候正好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他作為一個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青年,對於父母的包辦婚姻難以接受。但作為家中的獨子,從小便知道要孝順父母,所以顧頡剛對於父母的安排,並沒有反對。

1908年,他轉到了蘇州第一中學,開始了初中學習生活。在初中生活期間,他與葉聖陶和其他幾位同學都曾有過一段關於文學的夢想。幾人相聲後便成立了一個詩社。甚至他還向葉聖陶學習瞭如何寫詩填詞。但後來發現自己在文學上實在是沒有天賦,於是就放棄了文學,轉向關於歷史方面的研究。

1911年,應父母的要求,18歲的他與22歲的吳徵蘭結婚了。吳徵蘭是舊時代封建女子,家中父母並沒有讓她進學堂讀書寫字。顧頡剛對於這個並不識字的妻子,很是無奈。於是便決定教她讀書認字,希望兩人可以增加感情基礎。兩人長時間的相處也開始變得愈加親密。

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結婚六年後,吳徵蘭便為顧頡剛生下了兩個女兒。可是舊時的觀念一直影響著父母。家中的母親對於吳徵蘭沒有生下一個兒子,而大為惱火,並且經常刁難這個兒媳。1917年,顧頡剛當時在北京大學本科讀哲學專業。

而家中的妻子吳徵蘭,由於生下二女兒後,身體沒有調理好,感染了風寒。顧頡剛吩咐家中的母親,希望母親可以帶吳徵蘭去醫院看病,但是由於顧頡剛的母親對兒媳吳徵蘭多年的不滿,並沒有將顧頡剛的話放在心上。後來吳徵蘭病情加重。於1918年逝世,享年不過29歲。

自由選擇的婚姻

顧頡剛對於妻子的離開十分傷心,但為了顧家香火的延續,母親又逼迫著他趕快迎取下一任妻子,好為顧家延續子嗣。由於受到新思想的影響,他在心中暗暗發誓這次的婚姻一定要由自己做主。

後來他的好朋友葉聖陶便將殷履安介紹給了顧頡剛。殷履安的條件非常符合顧頡剛內心對另一半的要求。兩家都是讀書世家,顧頡剛瞭解了因呂安的學識之後,便暗自發誓一定要娶她為妻。

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他將這件事情與家中父母說起時,父親竟然反對兩人的婚姻,並且跟顧頡剛說,已經為他物色好了另一半人選。後來顧頡剛不斷的去說服父親,終於得到了父親的同意,兩人就這樣結婚了。

婚後兩人伉儷情深,但是由於顧頡剛的工作原因,兩人經常異地。雖然兩人聚少離多,但並不妨礙兩人感情的發展。

殷履安身體的原因,無法為顧頡剛生育。對於這件事,殷履安對他十分愧疚,將顧頡剛的兩個女兒視為己出,對他們關愛備至。

愛而不得終生難忘

1924年,顧頡剛與北大女學生一起去頤和園觀看的時。便對自己的學生譚慕愚心動了。但當時的他已經有家室,於是便將這份感情放在心底。但他依舊經常以討論學術問題的名義給譚慕愚寫信。就這樣兩人一直以書信往來。直到1943年,殷履安因病去世。

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沒想到的是就在殷履安去世15天后,顧頡剛竟然寫下了一封表白是給他的學生。這封表白信整整寫了上千字。並且在信中說到他對譚慕愚已經愛了整整20年。但由於之前他有家室,便將這份愛慕埋在心底,而現如今,自己的妻子也已經去世。希望譚慕愚可以給他一個機會。

譚慕愚作為新知識女性,對於顧頡剛,有的僅僅只是師生之情,並無愛慕之意面對顧頡剛的求愛信,她直接毫不留情的拒絕了。但顧頡剛並沒有放棄,而是多次進行求婚。但終究是,落花有情,流水無意。譚慕愚對待顧頡剛的求婚依舊是直接拒絕。

譚慕愚的多次拒絕,也讓顧頡剛明白他與她毫無可能。隨後便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心在工作上,年屆三十五歲尚未結婚的張靜秋,兩人一見如故,

於1944年和她結婚。張靜秋也成為了他的第3位妻子。兩人沒有舉辦婚禮,而是請了一些親朋好友,吃了一頓飯。張靜秋也陪著顧頡剛走完了一生。

妻子離世15天,他向學生表白,已經愛你20年,1年後又另娶她人

在他85歲時,當他翻起了當年遊園時寫下的日記,依舊很是感慨,並且寫道五十年來千斛淚,可憐隔巷即天涯。這份愛情成為了他心中永久的遺憾。1980年,顧頡剛逝世,享年87歲。

對於譚慕愚,可以說是顧頡剛人生所愛,但一生卻未曾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