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興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北伐戰爭、湘南起義、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長征等,抗戰期間參加晉察冀邊區反“八路圍攻”、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等戰役,後參與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領導軍民粉碎日軍多次大規模“掃蕩”。解放戰爭期間,率先提出“立即派儘量多的部隊赴東北”的戰略遠見,並率領所部挺進東北創建根據地。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對東北野戰軍的老人而言,“四平之戰”是他們心頭永遠的傷疤,不論過去多少年,這一戰值得反思的地方太多太多。

1946年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有關“鐵幕”的演說,要求英美等國聯手應對全球的社會主義革命,給原本緊張的美蘇關係火上澆油。考慮到美蘇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美國派馬歇爾在中國國共兩黨之間奔走斡旋,急於調停國共之間一觸即發的戰爭,更是派專機接周恩來赴重慶進行和平談判。

與重慶談判的唇槍舌劍不同,尚未回暖的東北大地卻早已火藥味十足。國民黨緊隨蘇聯軍隊撤離的腳步,源源不斷地向東北增兵,佔領了東北重鎮瀋陽。為了最大限度促成國共和談,延安方面指示東北局:

“蘇軍退出瀋陽後,我軍不要去進攻瀋陽城。我軍進去在軍事上必會陷於被動,在政治上亦將處於極不利。不僅瀋陽不必去佔,即瀋陽到哈爾濱沿線在蘇軍才撤退時我們都不要去佔領,讓國軍去接收”。就在延安發出這份指示的同一天,黃克誠指揮部隊果斷佔領了蘇軍撤退後的四平。此時,黃克誠剛到東北3個多月,還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他這“抗命”之舉的戰略意義。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隨著東北地區國民黨軍隊的逐漸增多,重慶的蔣介石立場也日漸強硬,他認為只有國民政府才可以接受東北主權,共產黨不得在東北駐軍。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上直言不諱:“他們所謂‘民主聯軍’,現在他們唯一的工作,就是妨害政府軍隊接收主權,要求特殊化的政治局面”。此時,延安方面為了爭取和平談判主動權,也態度堅決:國民黨軍隊只得接收瀋陽至長春沿鐵路兩側30裡的地帶,進駐其他地區須獲得共產黨方面同意。

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蔣介石轉而將目光投向戰場,企圖動用軍事手段進行破局,何況四平是瀋陽、長春和哈爾濱之間的戰略要衝。在黃克誠佔領四平後,蔣介石立即電令國民黨東北部的分四路向北開進,攻佔四平。於是,此前還在強調力避在接收問題上與國民黨軍隊發生衝突的延安,連續致電東北局,要求部隊堅決保衛四平。3月24日,延安方面電令:黃(黃克誠)李(李富春)部動員全力堅決控制四平街地區,如頑軍北進時徹底殲滅之,決不讓其向長春前進。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林彪在視察過四平街地形後,向延安的毛主席表了決心:堅決與敵決死一戰。而毛主席也從全國戰局考慮,回了一份決心更加堅定的電報:

集中六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確……希望你們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覆肉搏戰鬥,殲敵北進部隊的全部或大部,我軍即有數千傷亡,亦所不惜……本溪方面,亦望能集中兵力,殲滅進攻之敵一個師……如我能在三個月至半年內組織多次得力戰鬥,殲滅進攻之敵六個至九個師,即可鍛鍊自己,挫折敵人,開闢光明前途。為達此目的,必須準備數萬人傷亡,要有決心付出此項代價,才能打得出新局面……

於是,異常慘烈的“四平之戰”在兩黨首腦的決心之下拉開序幕。

1946年4月8日,戰鬥正式打響。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東北民主聯軍對國民黨軍新一軍新編三十八師和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沉重打擊。此外,4月14日,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周保中指揮部隊攻佔長春,包括國民黨長春城防司令陳家珍在內的8000多人被俘虜。一時間,戰場形勢對延安方面極為有利。馬歇爾直言:蔣委員長的軍事顧問們所表現的判斷力是低劣的。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4月16日,杜聿明回到東北,他著手謀劃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惜代價奪佔四平,並調集部隊強勢壓向四平。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強大攻勢,林彪迅速調集東北民主聯軍所以主力部隊近8萬人固守四平。林彪幾乎是下了死命令:要使每一個前線指戰員有戰鬥到最後一人的居心,要有與最後一個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實際上,東北民主聯軍的這些主力部隊均沒有大規模陣地防禦戰的經驗,他們面臨的是一場超乎想象和預料的殘酷戰鬥,民主聯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有的陣地平均每分鐘落彈達到了400多發,犧牲巨大。然而,國民黨進攻四平的部隊卻絲毫沒有後退的跡象,戰場一度陷入膠著。

4月27日,毛主席親自起草電報:

一、四平守軍甚為英勇,望傳令獎勵。
二、請考慮增加一部分守軍(例如一至二個團),化四平街為馬德里。

拿到這份電報,林彪內心五味雜陳,他由原來決一死戰的想法轉變為且戰且退,而毛主席“化四平街為馬德里”的想法與戰場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經過前一階段的戰鬥,林彪清醒地認識到我軍的劣勢:沒有城市防禦作戰經驗,缺乏與友鄰部隊協同策應觀念,火力配備層次和縱深均難以形成有效阻擊,沒有統一的射擊命令與信號,部隊交接忽視工事交接造成大量傷亡等等。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而國民黨新一軍等部隊卻在戰場上表現出了極為成熟老練的攻堅戰經驗。林彪知道,四平之戰照這個節奏再打下去,恐怕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或許是毛主席察覺到林彪信心不足,於5月1日再次致電林彪,要求堅決守衛四平:

東北戰爭中外矚目,蔣介石已拒絕馬歇爾、民盟和我黨三方面同意之停戰方案,堅持要打到長春。因此,我們必須在四平本溪兩處堅持奮戰,將兩處頑軍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銳氣,使其以六個月時間調集的兵力、武器、彈藥受到最大消耗,來不及補充,而我則因取得長、哈,兵力資財可以源源補充,那時便可能求得有利於我之和平。

毛主席從全國戰局考慮,企圖讓民主聯軍在東北四平一戰徹底粉碎國民黨攻勢,控制長春、哈爾濱及以北地區,以贏得談判的絕對主動權。

然而,戰場時局卻並沒有毛主席設想的那樣順利。由於防守本溪的民主聯軍各主力被調去守衛四平,本溪城內蕭華指揮的3個團抵禦了國民黨第五十二軍、新六軍、第七十一軍5個師的圍攻。在毛主席的電報發出的第三天,本溪城守軍消耗殆盡,本溪失守。國民黨軍則完全騰出手來: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居於中路,陳明仁指揮七十一軍在左,廖耀湘指揮新六軍在右,三路大軍全部圍向四平。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東北民主聯軍的處境本來就極為艱難,此時為了抵禦國民黨軍的左右包抄,不得不分兵截擊,寬大的防禦面兵力薄弱,巨大的傷亡更是雪上加霜,各部隊幾乎都是在拼最後一滴血。

此時,看著戰局日漸危急,部隊損失嚴重,黃克誠他向林彪建議“把四平及其他部分大城市讓出來”。然而,黃克誠始終沒有等到林彪的回信,更沒有看到林彪有要下令撤退的意向。黃克誠再也坐不住了,5月12日,他直接向中央發報,建議放棄四平甚至長春:

一、由關內進入東北之部隊,經幾次大戰鬥,戰鬥部隊人員消耗已達一多半,連、排、班幹部消耗則達一半以上。目前雖尚能補充一部新兵,但戰鬥力已削弱。
二、頑九十三軍到達,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用上來,四平堅持有極大困難。四平不守,長春亦難確保。
三、如停戰短期內可以實現,則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長春並絕對必要。如長期打下去,則四平、長春固會喪失,主力亦將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繼續戰鬥。故如停戰不能在現狀下取得,讓出長春可以達到停戰時,我意即可讓出長春,以求得一時期的停戰也是好的。以求爭取時間,休整主力,肅清土匪,鞏固北滿根據地,來應付將來決戰。
四、東北已不可能停戰,應在全國打起來,以牽制國民黨向東北調動,東北則需逐步消滅國民黨兵力,來達到控制全東北的目的。
五、我對整個情況不瞭解。但目前關內不打,關外單獨堅持消耗的局勢感覺絕對不利,故提上述意見,請考慮。

黃克誠發給延安毛主席的電報依舊沒有迴音,此時他或許還不知道,毛主席在5月15日還是電令林彪:“四平街作戰支持的時間愈長愈有利”。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黃克誠的意見在當時看來是完全違背戰略意圖的,但不得不說是由先見之明的。國民黨各路大軍迅速逼近四平地區,東北民主聯軍的防禦陣地被接連突破,並且對四平防線的制高點塔子山形成包圍圈。

塔子山距四平城十多公里,民主聯軍第三師十九團與國民黨新六軍在此處展開殊死搏鬥,新六軍在飛機大炮的火力掩護下,步兵連續發動強攻,十九團官兵由於無法構築工事掩體,在炮火中血肉橫飛,與敵數次近身肉搏。戰後,這座不足100平米的山包上留下的遺體多達上千具。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5月18日,林彪迫於危局向毛主席電報戰場情況:“四平以東陣地失守數處,此刻敵正猛攻,情況危急”

。當天下午,塔子山失守的消息傳來,林彪在沒有等到毛主席覆電的情況下命令部隊全線撤退。

5月19日,毛主席回電林彪:“如果你覺得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時,便應主動放棄四平”。至此,四平保衛戰結束,東北民主聯軍付出了傷亡15000餘人的沉重代價。黃克誠的那封電報在戰時沒有引起注意,在戰後成了四平之戰反思的重要文件。

然而,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並未參與四平之戰的黃克誠,在12年後會因這一戰而改寫人生軌跡。

建議數次無果,首戰四平失利,黃克誠: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1958年,在一次重要會議間隙,毛主席找黃克誠談話,談話的議題本來是另一回事,但沒有人知道是如何扯出四平之戰的。黃克誠直言不諱:“發動四平保衛戰是對國民黨和談抱有幻想……實踐證明發動四平保衛戰是完全錯誤的……”黃克誠講了很多,情緒也很激動。

“四平保衛戰是我決定打得!”毛主席打斷黃克誠的談話。然而,黃克誠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依舊頂了起來:“就是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

黃克誠大將直言敢諫的性格曾讓他大起大落,但毛主席終究對他十分欣賞,悉心培養、委以重任。這一次,黃克誠再沒有那麼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