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孔子世家

孔子世家主要介紹的是孔子生平,從出生到死亡。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肯定可以算是儒生的,但是卻一點都不腐,後世讀書人如果真的以孔子為榜樣的話,很多人應該羞愧而亡了。

孔子所處的年代,各諸侯國的君主有很多已經不能掌控自己的國家了,權臣當道,而且權臣的家將也多有反叛家主的,然後互相攻擊,造成戰亂,民不聊生。而孔子的禮治,就是講究上下尊卑。要有序。

我這一代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對儒家與孔子的學說要批判的接受,即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被狠狠批判的存在。我要說的不是這個道理就是正確的,為孔子辯論,而是想說,孔子的很多學說與道理,並不能全部生硬的套在現代社會上,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孔子所處的年代,各諸侯國的君主有很多已經不能掌控自己的國家,權臣當道,比如三桓掌握魯國大權,而晉也已經是那三家要分晉的家族 統治之下了。而且權臣的家將也多有反叛家主的,比如季孫氏的家臣陽虎。然後互相攻擊,以下克上成了常態,有能力的貴族都野心勃勃,然後造成戰亂,民不聊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孔子提出禮治,就是講究上下尊卑,要有序。目的就是希望世界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儒家的至高理想。

而如果用現代思想來解讀“禮”,也就是現代說的世界和平,安居樂業,基本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孔子的思想,其實從來沒有離我們很遠。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孔子被蒲邑人圍困,然後蒲邑人要孔子立誓不去衛國,結果孔子立誓之後被放了還是去了衛國,子貢就問“盟誓難道是可以背棄的嗎?”孔子卻說:“這是要挾訂立的盟誓,神是不會理睬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孔子一點也不會迂腐,實在是一個很懂得變通的人,但是懂得變通不代表毫無立場,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念,堅持一個學說就堅持到底,絕對不願意妥協去跟那些君主換地位與權力,所以,始終在各國之間奔波,因為沒有哪個君主是真心的接受他的那套理念的,只是為了強大起來稱霸而已。

這樣的一個人,活在現代,或者說活在任何一個時代,也不可能是迂腐不知變通的人吧?所以, 那些不知變通的人真的沒有資格自稱孔聖門下。

而孔子的道德理論,一直到現在已經深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了。仁義禮智信,為中國人的道德樹立了標準。歐洲人認為不信教的人是沒有道德的,是很可怕的,因為他們的道德規範一直存在於他們的宗教典籍裡,一直到近代有了法律之後,才算有了真正的規範,但是道德規範還是要到宗教典籍裡去找。而孔子,為中國人樹立道德標準,卻沒有用宗教框住它,在西方人眼裡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會被宗教所束縛,也有自己的道德標準,甚至這個標準更是比西方式的道德標準更合理,更人性化。

儒家的至高理想大同世界之下,就是小康社會,而目前的我們已經基本實現小康社會,要朝著大同世界而努力了。看看一帶一路,以及我國的各種外交政策,我彷彿已經看到了大同世界在前方。所以,雖然說要批判的吸收,但是,我們還是儒家文明,整個亞洲也是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是兼容幷蓄的,是不停進步發展的,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儒家學說,而不是跟歷史上的那些腐儒一般,不懂得變通,不懂得與時俱進,不懂得孔子學說的內核而只在意皮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