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再次公開空射彈道導彈細節,反航母作戰為何徒有虛名

當外界討論俄羅斯3月初公佈的五大超級武器的餘熱尚未散去之時,俄空天軍近日又往爐子裡添了一把柴。根據俄羅斯衛星網2018年3月11日的報道,俄空天軍進行了一次“匕首”空射型彈道導彈的試射,並準確命中目標。而且空天軍還透露,從今年開始,已經對“匕首”導彈進行了超過250次的飛行測試,包括白天和夜間條件下的訓練,顯然是想使之具備隨時都能發射的能力。

俄再次公開空射彈道導彈細節,反航母作戰為何徒有虛名

從現場照片來看,此次搭載“匕首”導彈進行試驗的米格-31截擊機編號為“93”,而在月初公佈的視頻中,使用的是一架編號為“592”的米格-31截擊機,互聯網上還有“91”號機的“匕首”搭載照片。如果俄羅斯沒有玩編號遊戲,那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是有多多架米格-31截擊機經過改裝,併成為“匕首”導彈的試驗平臺。另一個方面,這也證明了俄羅斯今年進行了超過250次測試的並非胡說。

在介紹細節時,俄羅斯空天軍將“匕首”稱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器。根據俄羅斯官方早些時候公佈的視頻,“匕首”空射型彈道導彈既可以打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也能摧毀地面目標。顯然既然能命中巡洋艦,那麼同樣用於攻擊航母也肯定是毫無問題的。但事實上,“匕首”彈道導彈真的具備反航母能力嗎?

俄再次公開空射彈道導彈細節,反航母作戰為何徒有虛名

彈道導彈打航母並不是有一款合格的導彈就行了,而是需要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就在“宇宙”代號之下發射了多達幾十顆海洋偵察衛星,構建了較為完備的反航母偵察體系,但在對航母偵察的效果上仍然差強人意。例如,美國的一個航母戰鬥群從大西洋前往中東地區,就曾經非常容易地欺騙過蘇聯艦艇的跟蹤。而且那個時候,蘇聯海洋偵察衛星系統的效果也不好,只能給出大致的方位,而沒有辦法精確定位。

於是,蘇聯就想出一種非常殘酷但很有效的辦法,即“告密者”的部署,主要分為海上和空中平臺。在海上,類似於“卡辛”級驅逐艦的“告密者”等高速艦艇會追蹤並貼著美國航母戰鬥群開,一旦有突發情況,便會立即將座標發送給地面上的偵察與指揮機構,然對針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發起自殺式的攻擊。

俄再次公開空射彈道導彈細節,反航母作戰為何徒有虛名

天空中,蘇聯的圖-142遠程偵察機也扮演著類似的角色。這種偵察機會在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戰鬥空中巡邏圈內飛,而且儘量貼近航母本體,同樣是發回座標,然後根本無法逃脫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機群的攔截和追擊。即便是蘇聯的這些平臺在摧毀之前,也很難確保遠程反艦彈能摧毀航母。

造成這種勤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航母是個運動的大型個體,其最大航速為30~35節,實際工作航速為15~28節,即便是能對目標準確定位,當導彈飛臨上空時,航母很有可能已經溜走。因此,為提高成功的概率,往往採用導彈齊射實施飽和攻擊,給反艦導彈配備戰術核彈頭等等辦法。

俄再次公開空射彈道導彈細節,反航母作戰為何徒有虛名

隨著技術的發展,衛星偵察設備越來越先進,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各種反艦武器越來越精準,大型無人機問世且可以作為偵測平臺,威力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應該說是有利於反航母的。但蘇聯海洋衛星偵察系統內的衛星絕大多數已經老化退役,而作為其繼承者的俄羅斯由於經濟實力有限,能夠保住往日海軍的規模都尚且感到力不從心,更何談要打造龐大的反航母體系了。

沒有反航母偵察體系作為支撐,空天軍的“匕首”導彈即便是能打得準,也只相當於瞎子手持利劍,根本無法對美國航母戰鬥群形成有效的威脅。“匕首”武器演示視頻裡打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場景,也只能看著過過癮,而沒有辦法成真。

俄再次公開空射彈道導彈細節,反航母作戰為何徒有虛名

全文完,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