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毫描来影欲飞

吮毫描来影欲飞

编前语: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为了打好这场全民抗疫的阻击战,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响应政府的号召,避免外出流动带来疫情传染,更多人选择了自觉地留守在了家中。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在这非常时期也纷纷选择了闭馆。在此期间,新华文化、新华书画特推出了“防控疫情 线上展览”策划,每天发布一个线上展览,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让您足不出户也可以随时体验到艺术的熏陶,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力量,在艺术的陪伴下舒缓焦虑情绪,更积极、更乐观地度过每一天。

吮毫描来影欲飞
吮毫描来影欲飞

“吮毫描来影欲飞”,源自本次展览中罗聘所绘《丁敬像》的一首题诗。“古极龙泓像,描来影欲飞”将写意人物的气质与神姿描述地入木三分。此次展览为了向观众清晰、全面地展示明清写意人物画的面貌,特别向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商借到诸多名家精品:徐渭的墨趣横生、文徵明的浅淡用笔、戴进的顿挫有力、陈洪绶的高古奇骇……将在这里一一呈现。

吮毫描来影欲飞
吮毫描来影欲飞

中国绘画贵在“尚意”。北宋韩拙在其著作《山水纯全集》中曾言:“夫画者,笔也,而所运在心。”可见,写意不仅仅是以书入画的潇洒,是墨色淋漓的浩荡,也是绘者主观精神的写照,是胸中逸气的抒发。为此,展览没有局限于技法层面的“写”,同时着眼于画者内在精神的“意”,力求找寻现今那似乎遗失的写意精神,找寻中国人自有的审美体系。

吮毫描来影欲飞
吮毫描来影欲飞

中国人物画创作,几经变革与省思,引发了画家从“以形写神,意存笔先”到“意笔草草,神完气足”的转变。写意人物画,萌芽于魏晋,发展于唐宋,高峰在蒙元,延续至明清。或以书风入画,或以变形入画;或以禅味入画;或以世俗入画……名家纷呈、意态万千。

吮毫描来影欲飞
吮毫描来影欲飞

此次展览以风格流派为研究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通过“笔端万象自传真——意态纷呈”、“画里形骸呈奇态——院体浙派”、“貌体古怪迥常类——扬州画派”、“点睛取神宜高远——海上画派”四个板块,勾勒出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在似与不似之间生满纸气韵。

部分展品鉴赏:

吮毫描来影欲飞

老子像 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文徵明 57×28cm 纸本墨笔

吮毫描来影欲飞

驴背吟诗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 112.2×30cm 纸本水墨

吮毫描来影欲飞

仕女图 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费丹旭 111×34cm 纸本水墨

吮毫描来影欲飞

醉钟馗图 轴 浙江博物馆藏 金农 125.1×50cm 纸本墨笔 1759

吮毫描来影欲飞

洛神图 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其佩 134.5×62.5cm 纸本设色

吮毫描来影欲飞

风尘三侠图 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黄慎 105×50.5cm 纸本设色

吮毫描来影欲飞

达摩图 轴 天津博物馆藏 罗聘 51×24.5cm 纸本墨笔

吮毫描来影欲飞

右军笼鹅图 轴 广东省博物馆藏 陈洪绶 109.5×50.5cm 绢本设色

吮毫描来影欲飞

横云山民行乞图 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任颐 147×42cm 纸本设色

吮毫描来影欲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