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那個被灌醉凍死在雪中的解縉,歷史上緣何被冤殺?

《大明風華》中解縉這個人物是很讓人很不解的,解縉的出現是因為編修《永樂大典》,《永樂大典》中途因為朝廷沒錢,被停止編修。解縉這個主編也被撤職,並被朱棣以太子黨的罪名驅逐到邊疆。然而解縉愣是違反朱棣的命令,逗留京城。朱棣又以挑撥朱高煦和朱棣關係為由把解縉下了詔獄。解縉不甘心入獄,託人在外幫他跑門路,在大赦天下的名單中寫上他的名字,以至於讓朱棣大發雷霆,結果解縉被朱高遂灌醉凍死在雪中。

《大明風華》中那個被灌醉凍死在雪中的解縉,歷史上緣何被冤殺?

解縉

  從劇情方面來講,解縉從出現到死亡似乎與劇情主線毫無關係,只是隔幾集出來打一次醬油,但卻給觀眾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此人明明不是壞人,卻讓人很煩,甚至很討厭他,即便他死了,也沒人會同情他。

  其實歷史上的解縉也是一個讓人很煩的人,但你卻不會討厭他,反而會尊敬他。解縉才華橫溢,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給後世留下了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他之所以讓人覺得很煩,只是因為他太耿直,敢於直諫。這樣的人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但都會尊敬他的為人。

《大明風華》中那個被灌醉凍死在雪中的解縉,歷史上緣何被冤殺?

解縉

  解縉曾很得朱元璋的常識,朱元璋曾對他說:“我你是君臣,但情同父子,你有什麼話都可以說。”結果第二天,解縉寫了一本上萬字的奏摺給朱元璋看。要知道古人寫字是用毛筆寫的,寫得很慢,而且遞交給皇帝的奏摺是非常正式的,不容有錯。上萬字的奏摺能在一天時間內完成,體現瞭解縉的才華相當高,但也體現出解縉似乎很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想說的話全都告訴朱元璋。此舉把朱元璋都嚇到了,可惜朱元璋只是稱讚解縉的才華,並未採納建議。沒過多久,解縉又上了《太平十策》給朱元璋。朱元璋明知解縉是好意,但這種過於直接的做法很快就讓朱元璋覺得很煩了。朱元璋把解縉打發回老家,讓他寫書。

《大明風華》中那個被灌醉凍死在雪中的解縉,歷史上緣何被冤殺?

解縉

  到了永樂年間,解縉得到朱棣的信任,朱棣賜他五品官服,入閣任內閣首輔,並且對他的建議均虛心採納。朱棣更是讓解縉負責編修《永樂大典》。然而沒過多久,朱棣對解縉也很煩。解縉做了幾件讓朱棣很不高興的事情:

  1.朱棣想立朱高煦為太子,解縉進行勸阻。

  2.朱高熾率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並沒有聽,後來此仗打勝了。

  3.解縉對朱高煦越禮上疏勸阻朱棣,朱棣認為解縉是在離間骨肉之情。

  4.禁中語事件,史料認為是朱高煦嫁禍解縉,不過事件本身應該是有的。

  5.試閱卷不公,導致解縉被貶。

《大明風華》中那個被灌醉凍死在雪中的解縉,歷史上緣何被冤殺?

在獄中受刑的解縉

  從這5件事情中可以看出,解縉看到不利於朝廷的事情,敢於直接向朱棣勸諫。時間長了,朱棣肯定會心生反感。這種反感日積月累,達到一定程度後,朱棣就會處罰解縉。解縉自永樂元年開始受到朱棣的信任,朱棣反感他應該是從永樂四年開始的,也是在這一年朱棣把解縉貶到交趾。

  而讓解縉引來牢獄之災的是在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從交趾入京述職,正好朱棣北征。於是解縉去見了當時正在監國的朱高熾,然後離京。朱高煦與解縉本就有仇,朱棣歸來,朱高煦把這事告訴朱棣,朱棣以“無人臣禮”(沒有做到君臣禮數)的罪名將解縉下獄。

《大明風華》中那個被灌醉凍死在雪中的解縉,歷史上緣何被冤殺?

朱棣

  朱高熾監國,解縉進京述職,朱棣卻不在。解縉當然應該向朱高熾彙報工作情況,彙報結束之後,即可離去。原則上講,解縉確實是無人臣禮,理由有二:1.解縉可能是私下面見朱高熾,如果是公事,在上朝之時大大方方地向朱高熾彙報工作呢?2.解縉曾反對朱棣立朱高煦為太子,如今私下面見朱高熾,難免讓人覺得他們有交情,所以當初才支持立朱高熾為太子。

  不過,朱棣認識解縉多年,理應知道解縉的性格,解縉只是耿直而已,並沒有壞心眼。況且解縉被貶到交趾,四年才回一次京城,跟朱高熾哪有什麼來往?朱棣顯然是在雞蛋裡面挑骨頭,看著解縉很不爽,正好解縉做了錯事,被他抓住把柄,就迫不及待地處罰解縉。由此可以看出,解縉確實有點冤,都是性格惹得禍。

《大明風華》中那個被灌醉凍死在雪中的解縉,歷史上緣何被冤殺?

解縉死去

  不過,解縉的死跟《大明風華》中的劇情有些出入,解縉被朱棣下到詔獄裡面共5年時間。當時任錦衣衛指揮使的紀綱給詔獄中重要的囚犯上囚籍,把名單給朱棣過目。朱棣看到解縉的名字,說:“解縉怎麼還在?”紀綱明白朱棣的意思,於是用酒把解縉灌醉,埋在雪中,活活凍死。

  《大明風華》中沒有紀綱這個人,殺死解縉的重任就落在掌管北鎮撫司的朱高遂身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