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11師全軍覆沒,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

胡璉,字伯玉,陝西華縣人,與林彪、曾中生、劉志丹、郭化若、張靈甫等名將一起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他是蔣介石靡下少有的悍將,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屬陳誠的土木系,堪為國民黨傑出的將才。

他與胡宗南並稱"二胡",前者號稱"金門王",後者號稱"西北王",但在蔣軍中流行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胡璉11師全軍覆沒,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

抗日戰爭中任第11師師長,率部於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解放戰爭中,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

他的18軍(整編11師)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一直是關內華東、中原戰場粟裕、劉伯承的勁敵。

1946年5月,18軍整編為11師,胡璉任師長。在解放戰爭中,率該師參加進攻蘇北魯南解放區,參加圍攻中原解放軍。他率領的整編第11師一直充當著救火隊的任務,哪裡有難便被投入哪個戰場。

胡璉11師全軍覆沒,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

1946年9月,定陶戰役後,國民黨軍繼續向晉冀魯豫解放區進犯,佔山東菏澤城。接著,國民黨軍第5軍和整編第11師分別進至鉅野以西龍固集地區和鉅野以南的章縫集地區。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三、六、七縱隊及冀魯豫軍區獨立旅於10月3日發起鉅野戰役,以1個縱隊扼制第5軍於龍固集以西地區,集中3個縱隊殲滅突擊於章縫集地區的第11師11旅。激戰至7日上午,章縫集守軍3000餘人除200人逃脫外,全部被殲滅。

1949年1月上旬,僥倖成為漏網之魚的胡璉在上海住院養傷。不久,蔣介石將他接到南京,命令他"迅速整訓舊部,以備續為國用"。蔣介石不但沒有責怪自己12萬精兵全軍覆沒,且既未"成功",也未"成仁",因而惱羞成怒來個"揮淚斬馬",反倒一如既往的信任器重,胡璉當然十分感激。他認為淮海戰役後,戰場已延伸到長江流域。這一帶地形不適合大兵團作戰,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聯合行動就很困難。

胡璉11師全軍覆沒,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

因此,他表示只要蔣介石能給他一個兵團(3個軍),就有信心打敗共軍。胡璉還躊躇滿志地分析說:"蓋陳(毅)、劉(伯承)兩匪以次的指揮官若粟裕、陳士集、許世友、楊勇、陳錫聯、陳再道、幹必成、葉飛等匪酋,皆與我對戰多次,根據體認,彼等均非傑出之才陳、劉兩酋不能親臨戰陣,彼等必敗無疑。"

蔣介石當然不信胡璉隻手能"力挽狂瀾"的鬼話,否則也不會將國庫裡的黃金外匯偷偷運往臺灣,早早準備開溜了。但作為最高統帥,他不能不為這個屢立戰功的部下打氣,因此頻頻點頭,以示嘉許。

僅為戰役軍團級將領的胡璉很有些自負,說了一批中共名將不堪匹敵,但頭腦倒還算清醒,認為自己不是野戰軍〔方面軍)級統帥陳毅、劉伯承的劉一手,只要他倆"不能親臨戰陣",便能擊敗共軍。

胡璉11師全軍覆沒,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

不過,他恰恰沒弄明白,粟裕才是華東野戰軍的軍事指揮者與實際統帥。

1960年代後,胡璉遠離了軍界,晚年更是賦閒,以文學與歷史自娛自樂。1974年還附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專事研究宋史和現代史。

他這個"老學生"的大學算沒白念,研究也算小有"收穫"。最大的成果是,他終於從眾多資料里弄明白,當年的華東共軍實際主帥是粟裕。

胡璉11師全軍覆沒,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

被蔣介石稱為"超智超勇"的胡璉在其百年誕辰之際,其子胡之光前不久密訪大陸。我的同事陪同他去了雙堆集,還特地敬仰胡璉一生宿敵粟裕的墓地(粟裕部分骨灰葬於此)。據胡之光說:家父在臺灣著書立說,史料存世不少,其間就是不敢提雙堆集和粟裕。唯獨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後得知,彈片取自其身,被石一哀打的)

這便是眾所周知"土木不及一粟"的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