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為英雄正名

電影《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講述了理查德·朱維爾作為一個英雄被人冤枉終得自救的過程。

《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為英雄正名

主角理查德·朱維爾是一個其貌不揚甚至有些長相有些憨憨胖胖的年輕人,他自幼就是一個信仰法律,並勵志擁護法律的青年,對於能成為一個執法者有著旁人難以想象的執著,他對於工作羅列的條條框框有著難以想象的堅守,這份堅守並未為他贏得尊敬,反而成為了他人眼中不懂變通、憨傻的怪胎,也正是因為這份責任心使得理查德失去了很多機會、工作。

奇異的是堅守規則的理查德並沒有成為一個死板的人,反而為人及其細心、善於觀察,也因此交到了一個個貼心的好友,雖然因為對於規則的堅守,而無視了他無微不至的小關心。

《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為英雄正名

終於機會來到了有準備的人身前,理查德發現並降低了一場爆炸事故。

還沒等理查德享受倆天英雄的待遇,FBI因為考慮賊喊捉賊的可能,暗中調查理查德是否是罪犯。結果因為負責人被媒體記者的色誘下,透露了調查理查德的行動,聞出腥味的記者私自報道了這件事,而FBI為了公信力和負責人甩鍋的私心,並不再考究事情的真相,而是計劃直接將理查德定成罪犯,彰顯自己的能力。

《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為英雄正名

理查德在被誘騙的過程中,終於因為自己的細心察覺到了危險,得以在朋友的幫助下,在美國政府與美國媒體的“砧板”上奪得一線生機。

電影的結尾理查德終於得到了美國政府部門的清白證明,卻連始作俑者的一句道歉都沒有得到。

電影中美國政府部門負責人絲毫不提自己的失誤,甚至絲毫不正眼看曾把自己當成朋友推心置腹的理查德,反而是對著有能力替理查德發聲的律師輕飄飄一句“我仍然認為你的當事人有罪”一筆帶過,還不失體面。

《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為英雄正名

而既得利者美國媒體的記者,則是一時良心發現隨地流幾滴“鱷魚的眼淚”就可以逍遙自在、繼續享用“人血饅頭”帶來的餘韻

這使得觀眾終於因為理查德平冤昭雪而長輸的一口氣彷彿卡在了半截,整個電影觀影過程中積累的壓抑,隨著影片戛然而止而久久無法釋懷。

《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為英雄正名

觀眾所預想的大部分同類電影結尾這些“高高在上”的人會因為肆意拿捏小人物而惡有惡報。然而《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這些有權發聲的人們,善良些可能賠幾滴“鱷魚的眼淚”;而毫不在意小人物命運,只關心自己是否受到影響、是否舒服,甚至埋怨小人物不按照自己的安排乖乖去“死”,即使水落石出也可以放幾句狠話維持自己的體面。

只留下卑微的小人物躲在遍佈狼藉的小屋內自己舔著滿是血淚的創傷。

《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為英雄正名

很多觀眾在觀看時都會隨著電影的劇情推進,或多或少把自己帶入理查德這個人物中,對他的遭遇感同身受。在結尾的急剎下,觀眾可以慢慢淡出人物,這時則會或多或少的聯繫自己的遭遇,慢慢回憶品味這個結局。

這時反而會細品電影的結尾,反而會因此覺得結局的真實,體會到由彼及己的心酸、無奈,也是電影最後的一個孕育昇華的點睛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