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養正確,才能祛病延長壽命,欲使身體好,藥補不如食補

中醫在預防保健和診斷治療疾病中,很注意病者的體質狀況和疾病的證候,講究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也就是說,各個人的體質和所患疾病的證候,有寒熱虛實之不同,必須“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所以,辨證論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

補養正確,才能祛病延長壽命,欲使身體好,藥補不如食補

只有遵循這一原則才能保證實效。補品是針對虛證使用的,而對虛證又必須從陰、陽、氣、血幾個方面剖析,然後辨證用藥,才能真正發揮其補養的功效。

補 氣

補氣又稱益氣。

氣虛主要是指臟腑功能衰退的病理現象。其證候表現

補養正確,才能祛病延長壽命,欲使身體好,藥補不如食補

是睏倦乏力,頭暈耳鳴,不願多講話或講話無力,食慾不振,大便溏,稍加運動即大汗淋漓,舌淡,脈虛無力。

補氣類食物有大米、小米、黃米、糯米、大麥、小麥、莜麥、黃豆、白扁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藥、胡蘿蔔、香菇、雞肉、牛肉、兔肉、青魚、鰱魚等。

補 血

補血又稱養血。

血虛主要是由於出血過多或血的來源不足所引起的病證。其證候表現為頭暈眼花,面色萎黃,口唇與爪甲色淡,心慌氣短,以及婦女月經量少,色淡或閉經,脈細弱等。

補血類食物有胡蘿蔔、龍眼肉、荔枝肉、桑椹、血豆腐、動物肝臟、動物肉類、海參等。

補 陽

補陽又稱助陽。

陽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無精打采,腰膝痠軟,自汗,蜷臥嗜睡,尿清便溏,脈微無力。

補養正確,才能祛病延長壽命,欲使身體好,藥補不如食補

補陽類食物有韭菜、刀豆、豇豆、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動物腎臟、鴿蛋、鱔魚、海蝦、淡菜等。滋 陰滋陰指滋養陰液的一種治法。陰虛主要表現為身體消瘦,心煩失眠,潮熱盜汗,口燥咽乾,舌紅苔淨,脈細或細數。滋陰類食物有白菜、梨、葡萄、桑椹、枸杞子、黑芝麻、銀耳、黑木耳、百合、牛奶、豬肉、甲魚、龜肉、烏賊等。

通常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往往互相影響。如氣虛不能生血,血虛又會影響氣弱;陰虛可以導致陽虛,陽虛又可導致陰虛,最後還可能導致陰陽氣血俱虛。

所以,在食補的時候必須根據證情的具體變化,正確使用補養食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