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知的世界》解析爱德华•琼斯的意识流创作技法

曾获美国最高文学大奖‘普利策小说奖’的《已知的世界》是非裔美国作家爱德华•琼斯的代表作品,这是一部描述美国黑人奴隶历史的力作。

爱德华•琼斯用了十年时间构思出这样一部气势磅礴的美国南方种植园生活景观图,书名虽为《已知的世界》却充满许多未知的元素。


当然,这只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爱德华•琼斯巧妙地将人物塑造、情节演变和主旨表达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更易引发普遍共鸣和反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如作者通过自由切换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叙事视角,避免了传统小说中全知叙述所造成的作者本位思想,读者们可以置身角色的意识活动及心理变化,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处境,突出蓄奴制社会中等级制度的复杂性和黑人寻求身份认知的困境。


另外,这部小说多条故事线索同时进行、齐头并进,存在一定创作难度,但是作者采用多叙述视角、内心独白、梦境与幻觉和时空蒙太奇等意识流写作技巧入手,从而更深刻地表达黑人想要寻求身份认同的强烈愿望,对于深化小说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从《已知的世界》解析爱德华•琼斯的意识流创作技法


何为意识流?


“意识流”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术语,强调意识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何为“意识”呢?“意识”是指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人的意识时刻处于流动状态,打破时空限制,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性事物。


“意识流”在文学领域上的应用主要通过小说人物的意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生动性,给读者以更加真实直观的阅读感受,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及威廉•福克纳都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伍尔夫甚至认为:“真实就是积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而又不断地涌现到我们意识表层的各种印象,小说家的职责,就是去描述这种内在的真实而删除外部的杂志”。


这些伟大的文学大家,他们摒弃传统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以时间与意识为中心,将一股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作为人类普遍经验的个人精神生活和深埋于人物内心隐微的意识活动,大胆地发掘人们头脑中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广大领域,向读者展示了西方社会中现代人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

从《已知的世界》解析爱德华•琼斯的意识流创作技法

爱德华•琼斯的视觉切换


爱德华•琼斯成名较晚,但其创作的《已知的世界》自出版以来便备受赞誉,甚至斩获美国最高文学大奖“普利策小说奖”、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麦克阿瑟奖”和国际上奖金最高的小说奖爱尔兰都柏林文学奖”等奖项。


《已知的世界》中以摩西这个人物贯穿始终,作为一名黑人奴隶,当上种植园监工头的他经常独断专权、擅自发号施令,更加残忍冷酷地对待和自己同样身份的其他黑奴,甚至在亨利死后,他企图与其妻子卡尔朵尼娅发生关系成为种植园的主人,为此他不惜逼走自己的妻儿。


可以说,摩西是奴隶制下的牺牲品,而他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从刚开始亨利死后他发现机会,到与卡尔朵尼娅发生关系,以及他的欲望日益膨胀,想成为种植园的正规主人,他步步为营地谋划着送走自己的妻儿,为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扫除一切障碍,让读者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物内心复杂的想法,令人唏嘘不已。

从《已知的世界》解析爱德华•琼斯的意识流创作技法

显然,平实的文字或者叙述,已然无法去记述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因而,琼斯手法娴熟地在各个小说人物中切换叙事视角,时而以一个四十岁的富有白人的口吻憧憬和所爱之人共度不受世俗非议的幸福生活和对权利地位维系的焦虑感,时而以一个三十一岁的黑人奴隶主的口吻追述自己受到白人提携、不断积累资本的身份构建历程,时而以一个三十多岁的老黑奴的口吻记述其梦想成为的种植园主人的熊熊野心,使读者可以切身地把握每个人物的发展和境遇。

从《已知的世界》解析爱德华•琼斯的意识流创作技法

梦境与幻觉的交替干预


在《已知的世界》中,爱德华•琼斯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共记述了六个梦境:

种植园的女主人卡尔朵尼梦到她身处一个比她拥有的宅子更小的宅子里,里面还有上千个人和她同住着,体现了奴隶主们对于维系权威和统治地位方面的担忧。


莉塔梦到她刚刚举起她的双手,好让监工头看见她正在等活干,而不是在偷懒。暗示着他对惩罚的恐惧!


斯奇冯顿父亲梦到上帝告诫他不要蓄奴,因为他的儿子—斯奇冯顿是在奴隶之间长大成人的,他很了解并同情奴隶们的悲惨遭遇,立志以后从自己做起不再蓄奴,这恰恰也是梦境对现实生活中愿望的一种达成方式。


而一心向往自由的奴隶埃利亚斯,他曾经梦见自己为了自由而逃跑。在梦里,他一直都像坐在上帝腿上的天使一样是安全的,一直平平安安地走在通向自由的路上;后来,他想起自己把某件东西忘在了身后的奴隶生活中,于是他转身向着奴隶生活跑了回去,成千上万正在奔向自由的人与他擦肩而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渴望自由又矛盾不安的情形。


弗洛伊德认为:在愿望满足难以辨认和伪装的地方,肯定是有自我防御这种愿望的一种倾向,由于这种防御,愿望无法自己表达,因此只好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出现,即梦境。而

爱德华•琼斯则正以这种理念,以这种梦幻的方法去完善了他的文学创作,从而使得作品取得了惊人的呈现。

从《已知的世界》解析爱德华•琼斯的意识流创作技法

《已知的世界》中与爱德华•琼斯的‘梦境’表现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还有他的幻觉创作方式。《已知的世界》中亨利等人死前灵魂出窍的细节描写均体现了他们毕生的追求或遗憾,而奥古斯特和密尔得莱德夫妇二人死前的思绪都是对于家庭概念的追忆,他们盼望他们的儿子亨利可以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也眷恋着往日情深。


不同的是,亨利和斯奇冯顿二人的灵魂的最后举动却特别具有反讽和象征意味。


亨利拾阶而上,进入一座极其微小的宅子;每走一步,他心里都很清楚这座宅子不是属于他,他只是租用了这座宅子。他总是那么失望。他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死神告诉他,那是卡尔朵尼娅,过来是为了表达她自己的失望。


租给他宅子的那个人曾经许诺这里有一千个屋子,可是他走遍整幢宅子,发现只有四个屋子,而且每个屋子都一模一样,他的头能碰到它们的天花板。“这可不行啊,”亨利不住劲儿地对自己念叨,他的所有不知足也尽现纸上!


从《已知的世界》解析爱德华•琼斯的意识流创作技法

有如柏格森所认为的那样:

绵延并不是一个瞬间取代另一个瞬间;若是这样,那除了当前之外,就什么都不存在了——过去不会延长到现实中,既没有演进,也就没有具体的绵延。绵延是过去的连续进程,它逐步地吞噬着未来,而当它前进时,其自身也在膨胀。既然过去在不断的增长,它也就在无限期地保存下去。

爱德华•琼斯或者说《已知的世界》的成功也并非偶然,则完全在于作者匠心独具的刻画叙述之中,而其中多视角叙述下的内心独白便是他获取意识流的途径之一,同时,他通过自由切换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叙事视角,避免了传统小说中全知叙述所造成的作者本位思想,读者们可以置身角色的意识活动及心理变化,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处境,同时在此基础上,梦境与幻觉虚实相生,增强人物内心需求表达的真实性,而这一系列的意识流写作技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诚然引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