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打敗德軍的不是敵人,是寒冷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猜測,那就是1941年的寒冬是不是直接導致了德軍無法攻取莫斯科的主要原因,是否是嚴寒挽救了蘇聯?很多人認為,嚴寒大大削弱了德軍的戰鬥力,但是更多人卻認為蘇聯是有實力挺過這場戰爭的,而嚴寒僅僅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過去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大多數都是從天氣角度來入手直接探討雙方的利弊與得失,這方面的爭論可謂是爭得不可開交。但是換一個角度,從颱風戰役期間德軍和蘇軍的戰爭情況來看問題,就能得出很明顯的答案。

莫斯科保衛戰:打敗德軍的不是敵人,是寒冷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對莫斯科的進攻行動代號為颱風行動,這次行動從9月末10月初開始,隨著寒冬的降臨,德軍越來越困難,嚴寒導致德軍裝甲部隊徹底癱瘓,坦克裝甲車難以發動,步槍無法擊發,士兵缺乏禦寒的裝備。到11月12日,在強大寒流的影響下,本來是零下10攝氏度的天氣突然驟降到了零下40多度,百萬大軍和上千輛坦克戰車彷彿被全部凍住了。

有德軍士兵形容這次嚴寒的惡劣程度:“野外的鐵絲都凍得帶有甜味,不信你用舌頭舔一下”。到了11月13日,整個進攻莫斯科的戰線上,德軍有500多輛坦克的發動機被凍裂,拋錨無法開動。900多輛卡車因為缺乏防寒設備在突然降溫中徹底報廢,德軍有9000餘人被凍死凍傷人。到了12月5日的時候,因為天氣的轉寒以及蘇軍抵抗的增強,德軍徹底失去成功的希望。

而在這個颱風行動的前2~3周時間,天氣還是較為晴朗的,這段時間內,德國和蘇聯的作戰可以被用來推測如果天氣質量良好戰事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基輔戰役是世界上最大的合圍戰,總共70萬蘇軍在這個口袋中被殲滅,但是事實上,德軍在臺風戰役前兩週內形成的維亞基馬布良斯克包圍圈,才是真正最大的包圍圈。

在臺風戰役開始的時候,德軍和蘇軍的作戰人數都是大約120萬。而德國軍隊以兩個裝甲集群為主力,在頭兩週內就成功分割包圍了蘇軍的多個重兵集團。在開戰一週的時間內,蘇軍重兵集團就顯現出被包圍的跡象,在兩週的時間內,整整85萬的蘇軍就已經落入了德軍部下的幾個口袋。

不僅如此,這些被圍的蘇軍被截斷了後勤,而且大多數都喪失了指揮以及士氣,基本上已無力對德軍形成大的威脅。可以說在臺風行動發起的兩週內,德國軍隊就已經決定性的擊敗了當面的同等數量的蘇軍,任何強大的有組織的單位都不復存在,只剩下一些獨立的弱小單位還能防守。

莫斯科保衛戰:打敗德軍的不是敵人,是寒冷

而構築瞭如此巨大的包圍圈,德軍的傷亡又有多少呢?

令人震驚的是按照一名瑞典軍事學家的說法,德軍在這場行動中的陣亡負傷以及失蹤人數加起來僅有不到6萬,考慮到這場戰役的規模以及對蘇軍造成了80多萬人的損失,這個數字是相當輕微的,兩邊的作戰交換比達到一比十幾。

究其原因,1941年的德國軍隊比起蘇聯軍隊而言,無論是在訓練水平,軍人素養還是在戰爭指揮藝術方面都遠遠高出對手。尤其是在戰爭之初喪失了大量精銳的蘇聯軍隊,只能不斷的抽調質量更次的補充兵進入,從而加劇了兩邊質量的差距。

再加上德國軍隊對裝甲兵團的熟練運用,他們能夠輕而易舉的通過閃電戰和迂迴戰術,對大而笨重的蘇聯軍隊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莫斯科保衛戰:打敗德軍的不是敵人,是寒冷

由此可見,如果天氣情況繼續保持良好的話,即使蘇聯後期從遠東調來,100多萬援助部隊,仍然不能改變戰爭的局勢。

德國中央集團軍情在經歷了颱風行動的第一階段之後,總損傷人數僅有大約6萬,經過補充基本可以維持戰力。而之所以兩邊的形式自第二階段以後急轉直下,那麼最合理的解釋就只能是天氣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