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兩縣,均以“陽”為名,其一為建國後所設

四川省,位於我國西南內陸,不僅本身自古就為“天府之國”,也是我國西南、西北及中部地區的重要結合部,為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省會為成都市。四川歷史悠久,古為益州之地,先秦時是巴、蜀兩國,兩宋因有“川峽四路”“四川路”而得名四川,簡稱“川”或“蜀”。

四川兩縣,均以“陽”為名,其一為建國後所設

我國古代地名多以山川河流等為名,其中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以“陰”“陽”為名的地名眾多,如洛陽、衡陽、淮陰、江陰等。具體到四川,四川沒有以“陰”為名的縣市,以“陽”為名的市則有綿陽、德陽、資陽,其中綿陽因處於綿山之陽得名,德陽一說為德水之陽得名,資陽因資水之陽得名,而省內以“陽”為名的縣也有兩個,分別是簡陽、金陽。

簡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東南部,地處龍泉山東麓、沱江河中游,為四川省縣級市,現由省會成都市代管,有“蜀都東大門”之稱。簡陽曆史悠久,西漢初市境就已置縣,今建制始於西魏,歷史上也曾為州,但其儘管以“陽”為名,卻並非是因山南水北。

四川兩縣,均以“陽”為名,其一為建國後所設

簡陽,古為蜀國之地,秦時屬蜀郡,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於此設牛鞞縣,建制史長達兩千多年。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析牛鞞縣置陽安縣,以境內陽安山為名,此為今簡陽建縣之始,隋朝時於陽安縣設簡州,唐時曾短暫改簡州為陽安郡。元朝時,陽安縣省入簡州,明清時簡州為成都府所轄。

四川兩縣,均以“陽”為名,其一為建國後所設

民國初改州為縣,簡州廢設簡陽縣,取簡州、陽安各一字而得名。建國後,簡陽縣先後為內江專區、內江市所轄,1994年改為縣級簡陽市,由內江市代管。1998年,簡陽市改由資陽市代管,2016年劃歸成都市代管。

四川兩縣,均以“陽”為名,其一為建國後所設

金陽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隔金沙江與雲南省相望,為涼山彝族自治州所轄。金陽設縣於新中國,其古為邛部地,兩漢、魏晉時屬越嶲郡卑水縣,唐末改屬南詔,兩宋屬大理,明朝屬馬湖府,民國置昭覺縣,為昭覺縣之地。1952年析昭覺縣置金陽縣,因其處於金沙江以北而得名,隸屬於西康省涼山彝族自治區。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區改為涼山彝族自治州,屬涼山彝族自治州,同年西康省撤銷,金陽縣隨涼山州改屬四川省。

四川兩縣,均以“陽”為名,其一為建國後所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