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關於隆昌縣的由來

那些風一般的傳說:隆昌縣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成渝兩市中間帶,古來有人居住生息,但並未置縣。


據史料《富順縣誌(清·道光)》記載,唐·正德四年(公元621年)在雙鳳驛置來鳳縣,後正德九年(公元626年)併入富世縣(今富順縣)。

蒲孝榮著《四川歷代政區治地今譯》記載: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在現隆昌縣金鵝鎮置隆越縣,屬瀘州管轄。


吐槽:道光版的富順縣誌和蒲孝榮版本的譯本不是很靠譜,光有其說,但現在考證並未發現有相關縣城基址遺蹟,所以其他版本正史及近現代隆昌縣誌都未將此段沿革計算進入隆昌歷史。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來了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四川巡撫譚綸歷及隆橋驛,覺此地境裡遼闊,山澗險阻,為眾多山野毛賊潛匿盤踞。遂報奏朝廷請批置縣。


朝廷准奏,次年,明·隆慶元年(公元1557年)。劃瀘州2裡、榮昌4裡、富順14裡,以隆橋驛(今古湖街道)為縣治所置隆昌縣。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取名隆昌

隆昌縣名由來有兩說,一是政治因素,寓意興隆昌盛。隆昌知州江汝岷所著《隆昌治記》寫到:夫道有淵源,政治上所以曰隆也;治有根柢,吏民所以昌盛也。二是因地理因素:隆昌古昌州地、隆慶改之,理隆橋驛,因兼二義而取斯名。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高樓大廈平地起


自隆慶元年開始,隆橋驛開始大興城建項目,始至隆慶三年(1569年)知縣王寵主持修建好文廟(今文廟壩市場)後,大規模城建宣告結束。

隆昌縣城城關鎮也行程雛形,自此之後隆昌縣所有城市規劃建設均以隆慶年間隆昌縣城市格局而改擴建。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真實的老隆昌


隆昌在隆橋驛基礎上擴建而來,縣城大小換到現在的地點來形容大抵為:東至東門廣場,南到南門橋,西到黃桷樹,北到二中山腳下。縣城公開4門:東門,北門,南門,小南門。眾位親可能驚呼,怎麼沒有西門,有了西門可以去古宇湖環湖或者偶遇啊。


其實,我能告訴你古宇湖是人工水庫麼··以前西區就是一片山野峻嶺,風景獨好。


對比地圖哈,發現貌似只有鎖江橋、觀音橋幾百年來還沒改過地點和名字哈··,南門橋以前叫隆橋,禹王宮後來建了隆昌二中,祭奠孔老夫子的文廟後來改建成了菜市場,縣署衙門口現在變成了公{和諧}安局。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大事件


清朝年代


1.清·康熙十年(1671),由於連年天災戰亂,四川人口銳減,清廷詔令湖廣(今湖北湖南)、兩廣(今廣東廣西)、福建、陝西等省向四川移民。史稱湖廣填川。

2.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隆昌首修縣誌,共兩卷,孤本現存於日本上野圖書館

3.清·雍正五年(1727),隆昌知縣郭顯榮興辦金鵝書院(現老電影院)。

4.清·嘉慶六年(1801),隆昌知縣盛世綺創辦蓮峰書院(今隆昌一中)。

5.清·嘉慶十二年(1807),隆昌大旱,餓殍遍野

6.清·同治二年(1863),十月初一縣城東門演戲放鞭炮引發大火,死者百數,傷者不計其數。

7.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郭書池在禹王宮創辦知恥學堂(今隆昌二中)。

8.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蓮峰書院更名隆昌高等小學堂,並先後在龍市、界市、胡家相繼興辦小學堂。

9.清·宣統三年(1911),同盟會黃萬里等組織辛亥**成功,次日成立民國政權——隆昌地方軍政府。郭書池任司令官。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民國時期

1.民國元年(1912)張培爵與謝持在隆昌召開行營會議,合併蜀軍政府和大漢軍政府為四川軍政府,隆昌地方軍政府更名為隆昌知事公署。

2.民國三年(1914),隆昌暴發痢疾流行病,病死者700餘人。

3.民國四年(1915),隆昌夏布被選送參加美國舊金山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獲工藝品名譽獎。

4.民國六年(1917),川滇兩軍在隆昌反覆激戰,時值霍亂流行,導致死傷者眾多,不計其數,學校停課,工商歇業。

5.民國十六年(1927),成渝馬路隆昌段動工,隆昌利盛永、得春榮兩家夏布莊所產夏布遠銷東南亞及歐美三十多國。

6.民國十八年(1929),隆昌女子中學成立,同年隆昌縣知事公署更名為隆昌縣政府

7.民國十九年(1930),隆昌馬路局購買汽車一輛,經營縣城至雙鳳之間客運業務。

8.民國二十年(1931),上半年隆昌罕見大旱,8月罕見洪災,死傷損失不計其數。同年成渝馬路隆昌段完工。

9.民國二十二年(1933),縣政府在鎖江橋與回龍觀建21000多平米體育場一座

10.民國二十四年(1935),全縣禁止流通白銀,發行法幣以做貿易流通

11.民國二十八年(1939),私立樓峰中學成立。

12.民國二十九年(1940),8月2日隆昌遭受日本飛機轟炸,炸燬房屋6374間,炸死166人,炸傷195人。

13.民國三十一年(1942),全縣募集資金39120元購買飛機支援抗日戰爭。

14.民國三十二年(1943),10月29日,四川石油勘探處在聖燈鑽出天然氣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共和國時期


(截止1980年)

1.1949年12月5日,解放軍第10軍30師88團進駐隆昌,次日成立隆昌縣人民委員會。同月18日隆昌縣人民政(和諧的中國)府成立,馮韜任縣長。

2.1950年,全縣900多青年參加志願軍,開赴朝鮮對美作戰

3.1951年,成渝鐵路隆昌段通車,同年募集16.23萬新人民幣購買“新隆昌號”戰鬥機赴朝對美作戰。

4.1952年,全縣掀起“三反”運動。

5.1953年,隆昌縣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再次徵召830名青壯年入伍參加抗美援朝。

6.1954年,試辦紅旗、新生、黎明、五四、紅星、隆光、曙光、光明等8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7.1958年,鄧齤小平視察隆昌氣礦,同年,全縣組織開展“大躍(和諧的中國)進”運動

8.1961年,朱德視察隆昌氣礦。

9.1962年,城關水廠投入使用,同年,張愛萍上將前往雲頂山核對航運圖。

10.1965年,建安儀器廠遷至隆昌,秦川機械廠遷至隆昌並更名為國營山川機械廠。

11.1966年,全縣開始“文化大革(和諧的中國)命運動”開始

12.1977年,全縣417名知識青年前往黑龍江省寶清縣國營853農場3分場落戶

13.1978年,隆昌劃歸內江專區,同年全面平反“文化大革(和諧的中國)命運動”中的冤假錯案,並停止動員知青上山下(和諧的中國)鄉,開始陸續優先返鄉知青回隆就業。


總結

如果沒記錯,隆昌共修過八次縣誌,在日本的孤本是第一次修的。


牌坊是清朝前後上百年間朝廷頒旨,並通過不同方式集資建造的。


雲頂好像是清末了防止義軍進入建造的。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古蹟史料記載還有隆昌八景,

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



粘貼隆昌八景,古文看不懂,請有相關知識的大神完善,我只能寫出來我看得懂的,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隆昌八景之一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道觀憑眺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郭外崇巒倚峻墉,桑麻滿眼盡華封。 登高眺望窮十里,攬轡馳驅任四衝。 冠蓋皇華常夾道,兒童竹馬喜相從。 置身雲鼎煙光嫋,彷彿吳山立馬峰。


道觀憑眺意思是說在道觀坪(今二中)山上登高遠眺,盡收眼底綿延數十里的“冠蓋”青翠。


隆昌八景之二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南郊綠野是秋成,半截殘碑似有情。 老樹發枝涼早就,主人留客茗初烹。 苔卦(掛)石壁懸書法,磴鑿雲根喜路平。 負重迢迢從此過,息肩亭下一身輕。


結合圖片,這裡說的是春牛坪下白塔坡下懸壁有石刻書法,掩映著“老樹”和農家,一派山野情趣


隆昌八景之三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樓峰聳翠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八景之四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響石餘音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望有關學士幫忙解說。


隆昌八景之五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回龍砥柱

遶城一曲水潺湲,力砥中流賴此山。 雁塔居然華表柱,螻桃宛是劍門關。 川澄碧鏡空潭影,彩落虹橋護市關。 回首黌客花柳盛,誰人到此不開顏。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經翻閱部分資料。此八景中的回龍即為今黨校所在地,隆昌河流經此處,河流經抵,繞山而過,行程鵝洞飛泉勝景,資料不全,歡迎各方達人指正。


隆昌八景之六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正覺晴雲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望有關學士幫忙解說。


隆昌八景之七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橋夜月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望有關學士幫忙解說。


隆昌八景之八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鵝洞飛泉

隆昌450年曆史記載,古蹟還有隆昌八景

隆昌八景有另外一說:道觀憑眺、鵝洞飛雪、響石餘音、鄉校留徽、正覺晴雲、樓峰聳翠、隆橋夜月、高洞彈琴。


很多資料無從考證。留下來的隆昌八景很多也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