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我在读书时期看卡夫卡的《变形记》,看到的是一个人变成了一只甲虫,像看童话故事一样有趣;现在看《变形记》,看到的是变成了甲虫的人还是一个人,像看悲剧一样悲哀。

《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变形记》封面,电子书截屏

书中的主角是格里高尔,他其实早已厌倦变成甲虫前的生活。

5年里,他每天早上5:00起床赶去上班,从不睡懒觉,没有请过病假,经常出差。

他很想辞职,但是他不敢。

自从父亲的公司破产,他由一个普通的小办事员变成一个繁忙的推销员,努力赚钱偿还父亲欠下的债务,让家人住舒适的房子,请佣人照顾他们,还攒钱给妹妹进音乐学院学习拉小提琴。

虽然他很累,却也自豪,努力证明自己在家庭里的价值。

这样的生活他至少还要再过个五六年,才能把父亲欠下的债还清。一切在某个早晨戛然而止。

那个早晨,他躺在床上努力了好几次,还是无法挣扎起来。他知道自己病了,病得不轻。此刻他内心的挣扎,像极了我们因为平日劳累的工作,偶尔想要在早晨赖赖床:

  • 多睡一会儿身体才会更好一些!
  • 可是我不能迟到,否则会引起领导的不满。
  • 更不能因为生病请假,否则在公司的地位会受到威胁。
  • 家庭需要各种各样的支出,稍微有一点闪失,就有可能支撑不起了。

格里高尔至始至终想到的,都是要保住工作,维持家人舒适的生活。当秘书主任来了解他为何还不去上班的时候,他露在门外的那一截脑袋,吓跑了主任,也让原先维持的家庭现状出现了改变。

《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网络图片

格里高尔是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支柱,当支柱无法支撑家庭时,家中的其他成员会做些什么呢?

他们首先是花了一点时间去消化、接受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的事实。然后父亲开始向妹妹和母亲解释家庭的现状和远景。父亲攒下一些私己钱:一笔小小的投资,还有平时格里高尔给的零用钱存款,可以帮助他们一家三口维持一段时间,但他们都得出去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并没有困扰他们太久,他们很快找到了维持生计的工作。反而格里高尔这只大甲虫,很快成为了家人厌恶的累赘。通过家人对格里高尔的前后态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剖析他们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

甲虫是作者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一个意象。他在其他作品《乡村婚事筹备》中也提到过甲虫:

“一只硕大的甲虫的形态,没错的。于是我做出正在冬眠的样子,把我的细腿贴在我鼓起的肚子上。接着,我低声说了几句,这是对我悲哀的躯体发出的指示,它弯着腰,紧挨着我。我很快把一切安排完毕——它鞠了一躬,匆匆离去,在我安静休息期间,它会出色完成任务。”

也许由于作者卡夫卡本身恶劣的父子关系,他在面临压力时,会选择想象自己变成一只甲虫,用以逃避现实。

《变形记》中的父子关系,不管在变形前还是变形后,都透着深深的冷漠感。

变形后,格里高尔回忆道:每次动身出差,父亲总会疲惫不堪的躺在床上;而每次归家,父亲也只是靠在椅子里,举举手以示欢迎。

即使格里高尔在家庭中努力付出,似乎也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关怀与肯定。在变形成一个甲虫之后,父亲像驱赶牲畜一样驱赶他——实际上,甲虫比牲畜更加远离人这个物种。

  1. 第一次驱赶:“他父亲握紧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右手操起手杖,左手从桌子上抓起一张大报纸,一面顿脚,一面挥动手杖和报纸,要把格里高尔赶回到房间里去”
  2. 第二次驱赶:“他被父亲追赶,跌跌撞撞向前冲”“突然有一样扔的不太有力的东西飞了过来,落在他后面”“ 可是紧跟着马上飞来了另一只,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挣扎着往前爬”

格里高尔努力付出也没有换来一丝温情,当然在变形后,也没有得到一丝关爱。有格里高尔在支撑家庭时,父亲任由他耗尽精力,在格里高尔倒下后,父亲反而迅速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快速地整理现状,找到工作后,也很珍惜——回到家也不愿意把工作服脱下。

《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变形前关系图解

相对父亲的冷漠,妹妹曾是格里高尔内心最温暖的存在。

妹妹在哥哥的爱护下,是柔弱的,当格里高尔在床上起不来的时候,听到她在隔壁房间轻轻的哭泣声。

当格里高尔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照顾她之后,她的变化则是成长中的另一种“变形”。

首先,妹妹对哥哥格里高尔的感情是一直在变化的。起初,她贴心地为哥哥准备他以往爱喝的牛奶,发现成了甲虫的哥哥不喜欢牛奶,立刻用报纸准备不同的食物,给哥哥选择。此刻妹妹的情感以关心为主,还能控制内心的恐惧感。

没过多久,恐惧感逐渐占上风,关心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也许妹妹开始感觉“甲虫”成为了累赘,慢慢地她开始认同自己的恐惧情绪:甲虫并不是哥哥。当甲虫脱离了哥哥的身份,甲虫就成了一个令人厌恶的臭虫,恨不能立刻摆脱。

除了感情,妹妹的成长让她从被保护的角色,逐渐下沉,渐渐取代了哥哥原有的位置——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支柱,这是一个人成长后的成就,妹妹也从中感受到了优越。

妹妹的这种优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重担,甚至于后来开始厌恶哥哥了,也不愿让别人去替代自己的照顾工作。第二,她能够赚钱养家了,爸爸妈妈对她的态度和看法也有所转变。

《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变形后关系图解

在一个家庭里面,关系的互动对人的影响是双向的。正是因为格里高尔突然缺席了重要的家庭位置,才让妹妹有了快速成长的机会,父母的期待重点也有所转移。

“他常常听到他们对妹妹的行为表示感激,而以前他们是常常骂她,说她是个不中用的女儿”。

事实上,妹妹与格里高尔一样,在重复着相同的悲剧。

格里高尔的妹妹17岁,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书里没有写到格里高尔的年纪,但他已经工作了至少5年,尚未结婚,大约正处在二十几岁的年纪。

发展心理学把20~40岁归为成年的早期,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包括心理上独立于父母、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与父母建立成人的关系、承担一定社会角色等等。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把人的一生比作太阳一天运行在水平线上所画出的弧形,从青春期进入成人早期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荣格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四段

作者卡夫卡出生于1883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不管是作者写书时,还是书中主角,都正好处在成年的早期。

成年早期,正当20岁的年纪,我们自己通常在做着什么呢?

  • 寻找一位合适的伴侣,谈恋爱,憧憬未来婚姻生活。
  • 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份职业有可能会成为一生的工作。

对大多数人而言,成年早期做出的选择会影响人的一生。但精神病学家乔治.维兰特的研究发现,研究对象20出头的时候,往往受到父母权威的影响,直到30出头,逐渐独立自主。

很明显,格里高尔正是因为家庭的影响与需求,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他过得并不开心。而他的妹妹,成长起来之后,却极有可能将进入另一个痛苦的境地:被父母安排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婚姻。在书本的最后,看到女儿已经成长为一个身材丰满的美少女,

“他们变得沉默起来,而且不自觉地交换了个互相会意的眼光,他们心里下定主意,快该给她找个好女婿了。仿佛要证实他们新的梦想和美好的打算似的”。

格里高尔兄妹两的遭遇,让我想到了电视剧《欢乐颂》。蒋欣饰演的角色“樊胜美”,出生贫寒,工作后,赚的钱全填进家里的无底洞。她苦苦支撑,后来才领悟到,只有自强自立,才能改变人生轨迹。

《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蒋欣饰演“樊胜美”

如果我们不幸,正好遭遇了“樊胜美”一样的困境,我们该如何改变家庭给自己设计好的人生轨迹?

在动物的世界里,很多动物在成年后,都会离开父母,独立生存。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生存是最重要的。

但人类不一样,我们即使成长了,亲情仍然会陪伴我们的一生。但我们仍然应该为自己而活:

  • 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第一点,就是要在心理上独立于父母。自己有关于婚姻、职业的选择,都要顺从于自己的内心。《变形记》里,格里高尔的家庭,并没有因为失去格里高尔,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我们在思想的束缚下,认为自己的决定必须以家庭为基础,以父母的要求为权威,就是自我还未能从心理上独立于父母。
  • 而成年早期的第二任务,则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格里高尔没能够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过度消耗健康,最终倒下。对自己身体的负责,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关爱,学会爱自己,也是这一人生阶段要做到的。
  • 避免像《变形记》的格里高尔一样,总是习惯于用想象逃避现实。适当的想象,也许会帮助我们适当减压,但过度的幻想,则会麻痹我们努力前进的脚步。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躺在床上,不受控制的软弱小腿,正是他面对对现实无奈的象征。
  • 不要过于夸大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与地位,当你选择大包大揽的时候,你可能正在剥夺其他家庭成员承担的机会。格里高尔的付出,让妹妹在比较之下,成为了父母眼中“无用”的人;樊胜美的付出,让自己的哥哥成为了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 不要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忘记自己。家人的肯定当然是重要的,但不应该成为你努力的唯一理由。

不算完美的家庭环境,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曲折与逆境,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得以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我们应当仍然心怀感恩,带着危机感与使命感,冲破命运给我们设置的藩篱。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书时期就在我的脑海生了根。我一直不懂,主角为何会变成一只甲虫。直到而立之年,我才在阅读中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每一个人生转折点,都像我们的内心生了一场病,病好了,就有了更多的免疫力,更好地应对下一段人生。

《变形记》中隐藏的“樊胜美”,我们在为谁而活?

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包括心理上独立于父母、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与父母建立成人的关系、承担一定社会角色等等

参考阅读:

《试析余华与卡夫卡创作中的父子关系——以《变形记》和《在细雨中呼喊》为例》

《无奈的亲情——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妹妹的形象分析” 》

《碎裂的家庭影像——解读《变形记》中的兄妹关系》

《谁在“变形”?“变形”意味着什么?》

《荣格的人格发展心理学及其对继续教育的启示》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