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和小傳

鄭啟和小傳

胡林平

鄭啟和是民國時期,廣安縣河東代市、觀塘、天池、觀閣一帶,一個大名鼎鼎的風雲人物,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曾受到國共兩黨高層關注的地方勢力。鄭啟和其貌不揚,50歲上下,一張胖胖的圓臉,平頭黑髮,個頭160左右,卻很墩實,常穿對襟布衣,腳下一雙白底黑布鞋,整個面容除了天庭飽滿,兩眼有神外,粗看起來,衣著打扮像個鄉下老農,但他卻是一個集袍哥人士、綠林英雄、川北軍閥、同盟會會員、反蔣義士於一身的奇人,留下許多傳奇的故事。

鄭啟和(1891—1941),字執安,號確人,出生在廣安縣代市鎮劉家大溝(圍坪村五組)一個小地主家庭,當地人稱他為鄭冬娃爾,還有一個外號叫“四指神童”(他右手小指頭比常人多一節)。祖父鄭世蘭,人稱蘭二爺,父親鄭卓然,字永玉,二人均為代市場鎮有名的袍哥大爺。

鄭啟和生性聰穎,過目不忘,5歲在鄭家祠堂私塾啟蒙,所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志文》乃至《四書》、《五經》,幾乎能倒背如流。8歲到鎮上“志道小學堂”唸書,因愛打抱不平,常與同學打鬥,被學校除名。1911年報考廣安團練傳習所,習得一身好拳腳。此時,辛亥革命爆發了,鄭啟和加入吳從團、張雅南領導的民軍,攻打廣安州府,建立大漢蜀北軍政府。次年軍政府撤銷,鄭啟和輾轉又回到代市鎮,不久,祖父去世,父親晉升為“雙流派”袍哥掌旗大爺,他與徐素貞完婚。民間傳說鄭啟和在“雙流派”受到委屈,因而他“過江”參加了王巨伯領導的“西流派”(孝義會),並認王巨伯為拜兄。鄰水縣“雙流”袍哥大爺梅溫如,為了稱雄華鎣山區,必須除掉王巨伯,於是派刺客到代市,從鄭啟和處打聽到王的行蹤,並將其殺死在代市鎮劇場門前。代市“西流”袍哥組織懷疑鄭啟和參予其事,派人捉拿。鄭啟和無法立足安身,被迫投奔“川北燈影”匪首謝華生,落草為寇,成為綠林中人。

1915年,謝華生被廣安知事楊佩章捕殺,鄭啟和率部悄悄離開廣安到營山縣,這支人馬紀律嚴明,只打土豪大戶,不欺負百姓,被稱為“義匪”。馮玉祥將軍為了制服鄭啟和,抓來鄭卓然,要鄭啟和接受招安,鄭啟和不從,其父被殺,同時隊伍遭馮玉祥部清剿。鄭啟和只得又率兵轉移到廣安、鄰水一帶華鎣山。適逢1915年川軍熊克武響應蔡鍔起義,鄭啟和參加護國討袁活動。1916年他率部與譚詩的隊伍一道成立“四川北路護國軍”,譚詩任司令,鄭啟和任副司令。後鄭啟和受人挑唆誤殺與譚交好的黎懷璞,兩人產生隔閡。6月,譚詩聯合順慶軍閥鐘體道將鄭啟和趕出廣安。1918年鄭啟和投靠熊克武部下顏德基,被委任為達縣靖國軍司令部前敵指揮,北上援陝,攻下梓潼、昭化等地。回師巴中,反叛顏德基,遭軍閥劉存厚部屬潘文華進攻,兵敗於巴中柳林堡,鄭啟和無奈之下率部攻戰廣安縣城,並駐防於此,在原有兩團基礎上又收編了兩個團,建立四川護法第三軍,自任總司令,後被劉存厚委任為靖川陸軍第五師師長。此後劉存厚被熊克武打敗,鄭啟和不願被熊克武收編,無奈之下,隻身來到上海,並寓居於此,辦牙刷廠,在經濟上支持了後來的四川省主席張群。1922年,熊克武與楊森混戰,鄭啟和回到廣安,自稱民軍總司令,再次坐鎮廣安,管轄嶽池。這年十月,熊克武任命鄭啟和為川軍第一軍第十三師師長,與此同時劉存厚又委任鄭啟和為川軍第三軍第二師師長。兩職位均於十月十日就職,廣安人戲稱其為“雙十雙師”。1923年臘月,鄧錫侯部屬、川北清鄉司令袁斌率部攻佔廣安,鄭啟和被迫退到華鎣山區。不久鄧錫侯部屬旅長羅澤州又佔領廣安,鄭啟和將所部交給周紹軒經商,結束近十年的戎馬生涯。

1925年鄭啟和離開軍界,再次到上海辦廠,見帝國主義在中國橫行,當權者腐敗無能,愛國之心更切。1929年他離開上海回廣安,途經武漢,見到二十軍軍長楊森,楊森授意他以二十軍第五師的名義招兵買馬。鄭啟和回到廣安後,他在桂興、天池一帶招募到幾百人,殺掉了盤踞在龍臺、花橋、井溪一帶的大土匪胡佔鰲。不久他又被羅澤州所敗,被迫逃到大竹舊部周紹軒處避難,直到1931年才又回到廣安,住在天池打鑼灣,獨佔一方,進行實業救國,試圖爭得與蔣介石對著幹的一席之地。鄭啟和在天池興辦紙廠、硫磺廠、煤礦、小軍工修械廠。在木耳灣、大良城等三地修兵工廠,並以大良城為據點建立武裝力量。1939年,鄭啟和召集代市、觀閣、桂興、三溪等四地袍哥“堂口”,成立統一的“仁和社”,無論高低貴賤均可入社,並吸取袍哥入伍,使得鄭啟和“自衛隊”勢力大增,加之他與熊克武、懋辛等許多川軍將領都有交情,廣安縣政府奈何不了他,代市鎮鎮長聽命於他。他砸煙館,使政府無法收“紅燈捐”,他不準稅捐局超收糧稅,或抗捐不交,對專門欺壓貧苦農民的“抽壯丁”,他抗住不放,上面催急了,用當地清匪盜禁嫖賭中查出的流氓地痞、無業遊民充數。鄭啟和解除苛捐雜稅,禁菸戒賭,敢於同貪官汙吏作鬥爭,深得民心,私人武裝發展到六、七千人。他重視基建,興修天池打鑼灣經代市到梭羅江邊的一條長50多里的公路和代市環鎮公路,拓寬代市場鎮正街等部分街道,修建了一個大操場。他鐘情教育,熱心辦學,早在1922年,在原廣安縣中醫院所在地創辦廣安縣立女子學堂,1937年在代市鎮禹王宮辦“私立安和初級職業中學”,資助何魯籌辦的載英中學。他制訂許多行之有效的土政策,“重拳”整治社會治安,以身作則,從嚴懲內部人員入手,正風肅紀。對於盜匪,軟硬兼施,軟者招撫,令其改過;硬者嚴懲不怠,殺一儆百。大良鄉雙魚城出現搶劫案,作案三個土匪,被抓住兩個,次日槍決於代市。1941年大竹縣慣匪翦煥章流竄到代市,被鄭啟和發現,當即抓住處絕。鄭啟和從來不信鬼神,收繳鑼鼓,禁止看相、算命,搗毀神像,破除迷信。他擁護抗日,通過組織師生街頭宣傳、壁報揭露日寇罪行,在自己開辦的“信利生”印刷廠翻印的教材、練習本、信封上印上宣傳抗日的標語和圖案,喚起人民救亡熱情。鄭啟和的進步行動引起了中共注意。1940年中共南方局和八路軍駐渝辦派張興富、周建南等人對鄭啟和進行統戰工作,並開始取得一定成效。

鄭啟和這種“陪都”附近不聽號令的割劇自治勢力,引起蔣介石的不滿,1941年夏,蔣介石調集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共4萬餘人圍剿。清剿初期,鄭啟和趁國民黨嫡系部隊未到,襲擊了廣安駐軍新9師駐天池、觀閣、代市的幾個連隊,將新9師趕出防地。不久國民黨胡宗南部逼近,鄭啟和率自衛隊力戰兩月餘,由於裝備落後,寡不敵眾,節節敗退,一時急火攻心,雙目失明。鄭啟和藏身於向彈匠家附近(梭羅鄉辛家石壩)肖家大田。不幸的是鄭啟和身邊的衛兵蘇木匠借尋食物為名到代市鎮公所告密,出賣鄭啟和藏身之所,終被國民黨軍隊包圍於肖家大田的稻田內。鄭啟和自知難脫虎口,突圍不成,自殺身亡。這天是1941年農曆七月初九。

鄭啟和身亡後,其妻徐素貞、晏志瓊到成都向當時四川省政府鳴冤控告,在熊克武、李伯申等人幫助下,四川省主席張群同意以軍民衝突名義發還鄭啟和極其部屬財產並恢復名譽。1942年鄭啟和的妻子晏智瓊與其在外的親屬為他收斂遺骸,並葬於代市。廣安縣袍哥組織“人和社”為其召開了追悼會。

得知鄭啟和飲彈自盡,廣安教育界知名人士汪漢中感慨萬分,含淚賦詩:“休將成敗論英雄,視死如歸一笑終。我愧文章超翼北,君能豪氣冠江東。八千子弟核前散,五百賓客島上空。無限炎涼無限淚,劍懸誰與樹高風。”

總之,鄭啟和的一生,有護法討袁的正義之戰,也有跟隨各路軍閥爭權奪地的混戰之舉,更有為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而在廣安河東地區割據自治的大膽作為。他是一個性格倔強,具有正義感和反抗精神,而又受到大多數群眾支持的袍哥軍閥,身上閃耀著難能可貴的為民謀福祉的社會民生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