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做不好二手車?都是“高價收車”鬧的?

4S店做不好二手車?都是“高價收車”鬧的?

前言:

在國外,二手車業務很多都是4S店的主力業務,美國最大的新車經銷商集團Autonation,每賣出10臺車就有4臺是二手車,其重要地位和核心價值不容小覷。

但是在中國,4S店的二手車業務雖然歷經十數年,彷彿還多是各店的“雞肋”業務,要不是有些品牌有廠家置換補貼,早就邊緣化了。

有人說是中國二手車行業的政策問題,有的說是大環境問題,就比如說這路邊招手攔車的所謂“高價收車”!

4S店做不好二手車業務,難道都這些“高價收車”鬧的?

4S店做不好二手車?都是“高價收車”鬧的?

看到“高價收車”這 4個字,作為二手車從業者的我有一種看到大海的感覺(想吐),這應該是所有二手車人跟客戶說的最多的土味情話。

買賣人永遠“逐利”,其實二手車的從業者真正想的和目前做的都是“低收高賣”,“高價”永遠是相對的,是相對別人的高價。

這就現實且客觀的要求經營主體的運營能力,運營效率,運營安全,人員培養與更替等方方面面有“比較優勢”,又會牽扯到車源體系和整備管理,全員營銷,財務安全等現實問題上來。

二手車行業紛繁複雜,個性差異,入門容易做好了難,大部分人跟我一樣貪大求全但是眼高手低(做大反而成本增加,車源不足......形不成規模優勢 ......反而經營和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經營風險增大)要不就小富即安不思進取。

業務上:擁抱互聯網動態靈活定價,產品服務管控好,人員選拔培訓跟上......這些都“知易行難”確實需要有“匠人精神”腳踏實地逐步迭代完善 1.0,2.0,3.0,4.0......一步一腳印的攀登......

4S店做不好二手車?都是“高價收車”鬧的?

中國二手車行業體量增長的背後是各種維度的變化:

1、數學維度。咱們算好數字:平均單車價值乘以成交臺次,減去二次過戶的水分,整體行業體量是足夠預期的。

2、物理維度。現在互聯網公司(優信,瓜子等)的全國購,中小車商落地的本地化營銷,方向是誠信,品牌,服務多管齊下解決好客戶“敢不敢”買二手車的問題確實減小成交的“摩擦力”增加成交效率。

3、化學維度。車輛的交易,我們需要好客戶,好員工,好產品,好服務 ......看好車,定好價之後,聊好天把精品車接的回來。

還要全員營銷精準有效率的把我們精選好車信息快速的推送給意向客戶,還要產生化學反應讓購車客戶愉快的完成購車。(這裡面我提到的好,指的是每一個環節更高的“純潔度“別有那麼多的”雜質“做更”純粹“的二手車人)

4、生物維度。最後一個環節,做好客戶維護讓上帝們認可推薦,口碑營銷 ,確確實實做好服務。(生物裡有個物種叫冷血動物,它們無法維持體溫,因此進化不出一個發達的大腦,產生不了自我意識更產生不了感情。相對立的,我們的目標就是做“有溫度“的二手車人)

4S店做不好二手車?都是“高價收車”鬧的?

那麼中國3萬多傢俱備實力的4S店跟著變化了麼?

4S店置換從產業流程上講分為批售和零售:

1、批售只服務了賣車的 C1和購車的 B2。

2、零售服務的是賣車的 C1,再經過整備管理,做產品加工再造,之後找到購車的 C2。

A. 4S店或 4S店集團在二手車業務方面有先天的優勢,因為他們在新車業務,保險,金融,售後維修等方方面面能夠優先高頻次的接觸到客戶。這就是“身位”上的巨大優勢。但是各個部門的配合現階段......

二手車部門的服務和基盤建立意識......客戶可能初期不太懂行情,也不太著急換車,能不能花精力產生化學反應,用生物學熱度讓客戶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有可能半年一年客戶確定賣車換車的時候還是你的客戶?

轉介紹的售後,金融部門介紹人能不能有相應的獎勵?解決的好有效果解決不好身位優勢還是浪費。

B. 4S店在技術,行情,資金,渠道上有優勢有困難,怎麼匹配完全看決心和格局。這塊分為本品二手車,非本品二手車。

本品是絕對優勢,非本品怎麼辦?這方面如果不是經銷商集團,只能依託個人人脈解決。比如你是奧迪 4S店來個雷克薩斯客戶,你怎麼辦?平時會不會做人?也沒有人幫你一把?想做好拍腦門沒戲。

C. 4S店員工適合二手車行業目前的發展。反正我的小夥伴們在評估能力(評估量相對大)很強,這可真是在一線一點一點鍛煉出來的。再有 4S店的小夥伴在個人形象,服務意識,客戶關懷等方面有更好的習慣和水平

基於以上的ABC, 4S店開展二手車零售業務,在人員,技術,身位上 ......有優勢。所以想要在 C1端能力上達到高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大量評估,積累線索,還得增加同業交流。

如果想把零售 C2端做好必須做大量的現車庫存和虛擬(合作車商共享)庫存,庫存體量不足是無法提升轉化率的,在自有庫存量不夠的情況下,同業交流合作更是重中之重。

綜上所有,我的看法和結論。

現在整個汽車行業處在全面發展階段,5年最晚 10年也必然從增量市場變成成熟的存量市場,將來中國會有自己的“獨角獸“企業。

會有類似 CarMax這樣的二手車連鎖店,美瀚這樣的大拍賣公司,二手車網上交易平臺, 4S店集團的二手車,獨立二手車商。未來的你是生存還是消亡??

中國市場再大也不可能再有3萬多家4S店,10萬多家二手車商長期和平共存,一定是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劉慈欣的”三體”這本書有個重要的結論,高維度的文明消滅低維度的文明,“我消滅你與你無關的”。

這就是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論。近的例子有前電子業巨頭”索尼“,移動電話巨頭”諾基亞“的沒落轉折......說的大點, 19世紀以來中國受到的百年屈辱史就是西方工業文明對舊中國農業文明的降維打擊史。

千萬記住先有“貧富分化“後有” Winners Take All(贏者通吃)“。自然法則裡的“優勝略汰“在未來的二手車行業的發展裡同樣適用。不進化就沒有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