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涵心理:面对“新型肺炎”疫情,如何做好心理自助?

前言:近期,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29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诸多媒体平台发布了很多如何保护身体健康的防范措施,在此就不赘述了。启涵心理(FDSP)专门谈谈面对诸如此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我们个体如何做好自我心理防护?


启涵心理:面对“新型肺炎”疫情,如何做好心理自助?


一、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概念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突然发生、无法预料,问题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等特征,它会给应急者带来不可忽视的心理影响,政府和社会如果处理不当,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二、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个体心理应激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任何一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都会造成公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往往会产生海量的负面信息,我们必然会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冲击。如果不懂得自我转移、自我排遣、自我保护,就很容易被这些负面的"病毒"信息所感染,过度心理卷入。

启涵心理(FDSP)认为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个体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认知方面,容易形成判断失误,找不到头绪,使思绪陷于紊乱状态,不能对事件做出正确的评价;

2、在情绪方面,可能产生诸如愤怒、焦虑、怨恨、恐惧、忧郁、悲伤、绝望等消极情绪,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3、在行为方面, 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抑制或逃避性行为、刻板式行为(或病态固着行为)以及寻求精神寄托或过量饮食行为等;

4、在生理功能方面:它可能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兴奋和内分泌系统的暂时性失调。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虽说心理应激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特征。但是,心理应激,一旦超出了个体所能耐受的适应和应付能力,将会扰乱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功能,损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三、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群体心理应激


突发公共事件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聚居, 就不可避免地要参加各种社会性活动, 从而为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土壤。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体凭借传播时效性强、内容自主随意性大等特点,会进一步加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范围,甚至造成局部或较大范围内的社会紊乱。


(一)行为趋同效应遭遇突发公共事件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出现心理应激和受挫心理, 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在个体都具有共同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时, 通常会形成群体的共同心理状态和行为趋同,这种现象称为行为趋同效应。

行为趋同效应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当群体行为趋同表现为减灾避害等时, 由于群体的行为趋势是离开灾害或危机现场,可能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 由于突发事件通常具有时间紧、危害面大的特点,群体行为趋同效应的结果,导致短时间内,行为趋同而扩大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例如,此次武汉肺炎疫情蔓延,就是不少武汉市民本能地逃离,造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四处漫延。


(二)心理渲染效应遭遇突发公共事件


面对突发事件,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是恐惧、紧张、忧虑,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将不自觉地通过言论、行为、表情等形式,将突发事件或危机的影响进行夸张和扩大,这种夸张和扩大效果,可以称之为心理渲染效应。其中尤以舆论渲染为重,譬如当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 人们总是通过交谈、 媒体宣传、 微信、微博等方式, 将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 在传播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时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夸张和修饰,可能将事实放大若干倍,从而加大公众恐惧心理。


启涵心理:面对“新型肺炎”疫情,如何做好心理自助?


四、面对“疫情”,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压力?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范围疫情时,你无法改变他人,但能试着调适自己的压力。


(一)照顾好自己

1.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记住,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2. 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To-do清单,并执行它。

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聊天等等。


(二)处理负向情绪。

1.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不过分关注疫情信息。在危机时,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


2.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

身为人类,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


3.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释放压抑情绪,降低沮丧等,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哪怕你被隔离,也可在隔离地方做做运动,可以帮助自己和亲人很好地调整心态。


4. 正向思维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要有积极的心态,当看到不乐观的结果时,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个灾难会马上过去,现代发达医学技术下,国家一定会解决好这个问题。

同理,当你很担心自己和家人将会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建议你继续正向思维:我也可以提醒我的亲人,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戴口罩,以及认真洗手和消毒。也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让自己有开心的时间。


五、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救助

如果你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1、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3、自尊丧失、感觉羞耻、痛恨自己;

4、主观感觉异常,对身体内部各器官的活动特别关注,有多种不适感觉;

5、感觉无助、空虚,害怕孤独,特别需要亲人在身边;

6、情绪易波动,容易发怒,容易伤感,常因小事发火,事后又懊悔不已;

6、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变得退缩或孤立;

8、睡眠状况持续恶化;

以上反应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只是轻重缓急程度不同,属于人们面对重大疾病时的自然反应。当然,每个个体的心理反应不尽相同,这与个体性格(关注FDSP人格特质测评)有关。一般乐观开朗的人反应程度轻,持续时间短;而悲观内向的人反应较重。如果反应过于严重,就会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失眠,食欲减退,懒动少语,甚至严重的抑郁,出现轻生观念等。这时,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因为心理状态可以影响身体健康,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人体免疫力,调动机体功能,尤其是对于已经感染疾病的患者,在同样的治疗下,康复较快。

启涵心理(FDSP)建议作为个体,需要积极的调整心理状态,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面对疾病的侵袭,生命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脆弱不堪;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往往在最危险的时刻表现出来——只要您有一颗足够坚强与健康的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