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嚴峻氣候壓力 施耐德電氣提出三條路徑

中國北京,2020年3月9日——近日,南極出現罕見高溫、北極凍土融化釋放甲烷、珠峰積雪冰川發現植物,三個危險信號接連敲響氣候警鐘。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的長期嚴峻挑戰,全球各界共同努力減少碳排放是應對危機的核心。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能源消耗。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認為,數字化、電氣化與低碳化是解決這道難題的三條路徑。近日,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在以“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第50屆年會上分享了該主張。

應對嚴峻氣候壓力 施耐德電氣提出三條路徑

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第50屆年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為防止氣候變化達到危險水平,並最終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2030年前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的目標,全球碳減排力度須在現有水平上提升至少5倍。而基於能源變革這一顛覆性技術,這種改變是可行的。施耐德電氣認為,全球碳排放必須在未來20年內降低50%。為此,數字化、電氣化、低碳化必不可少。

  • 數字化技術成為節能增效利器: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在產業中不斷應用,能夠最大化地提升能源效率、節約能源,從而減少碳排放。施耐德電氣以先進的IT技術賦能OT技術,基於物聯網實現能源、自動化和軟件技術相結合,為客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提升能源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樓宇為例,利用施耐德電氣數字化解決方案改造和更新的樓宇,其能效提升可達30-50%。如果將這一幅度的提升作為樓宇改造的目標,並每年翻新2%的樓宇或工廠、20年內完成存量市場40-50%的樓宇更新,改造樓宇節約的大量能耗將有助於在未來20年內顯著降低能耗增速。
  • 電氣化將成為能源消費趨勢:由於電是唯一可以脫碳的能源消費媒介,電氣化使得全球減排目標成為可能。當今電力消耗僅佔世界能源消耗的20%,未來20年內這一比例將達到40%。隨著樓宇不斷電氣化、數據中心的快速增長,以及電動汽車的發展,電能將成為能源消費組合的核心,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將釋放大量減排潛力。
  • 能源結構變革助推低碳化發展: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當前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系統效率低下,損耗可高達60%。清潔低碳是能源變革的重要發展方向,新能源佔比將逐漸上升。到2040年,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的發電量從6%增長到40%。

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從自身做起,自2005年創建了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圍繞氣候、循環經濟、道德、健康與權益、發展五個維度,制定了21項可量化的指標,定期衡量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在2019紐約氣候周活動中,施耐德電氣宣佈通過開展三項新行動,積極踐行將公司及業務生態系統全面實現碳中和的時間提前五年至2025年、到2050年實現供應鏈淨排放為零等承諾,助力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實現全球1.5℃溫控目標。

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表示:“未來20年是氣候行動的關鍵。氣候問題是對全人類共同的挑戰,而數字化、高效化、低碳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程式。節能增效不僅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我們將不斷用創新的數字化技術賦能客戶,全面提高效率、邁向碳中和,同時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