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歷經過多次戰爭磨練伊拉克,為何仍然缺乏顯赫的戰績?

箋字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認為伊拉克軍隊很弱,其實並非如此,主要他遇到的敵人不對。

大家對於伊拉克軍隊的認識,主要是海外戰爭一潰千里的豆腐軍。

這不是伊拉克軍隊無能,主要是敵人太強。

第一次海灣戰爭後,我軍深感震驚。經過評估,我軍認為伊拉克軍隊除了中遠程導彈以外,其他裝備並不比解放軍要差,甚至更強。

當時伊拉克裝備諸如米格29、T72坦克、BMP步兵戰車、雌鹿武裝直升機、飛魚導彈、法制美製防空導彈等等,連解放軍都是沒有的。

其實如果我們換個位置,未必會比伊拉克軍隊號多少。

此戰後,我軍進行全面的改革。

但是,伊拉克軍隊經過兩伊戰爭的磨練,其實還是頗有戰鬥力的。

比如入侵科威特,伊拉克軍隊打的就很不錯。

很多人認為科威特不堪一擊,其實並不是如此。

科威特雖領土面積狹小,但也有2萬多部隊,還有大量先進武器,比如美製坦克、法制戰機、美製火炮等等。

期間,科威特軍隊的裝甲部隊,也做出了頑強抵抗,但完全不是對手。

這主要是科威特軍隊沒有作戰經驗,不會有效使用武器。

經過8年兩伊戰爭洗禮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空中和海上軍事力量的配合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了科威特全境。

當時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也不過10萬人,坦克350輛。

自然,實力上伊拉克絕對戰友,然而科威特的2萬多軍隊僅僅堅持了14個小時。

伊拉克大軍兵臨科威特首都,切菜瓜一樣擊潰科威特軍隊攔截,包圍了皇宮。

當時國王賈比德已經帶著王族逃走,只有法赫德親王帶著2個兒子留下堅守。

然而,在共和國衛隊的猛攻下,法赫德親王的科威特皇室親衛隊堅持了不到2個小時,就全面崩潰。

法赫德親王當場被打死,倒在皇宮的樓梯扶手旁。

他的兩個兒子也都在戰鬥中陣亡。

除了打科威特以外,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曾經主動攻擊過沙特的海夫吉鎮。

在海夫吉戰鬥中,伊拉克軍隊的一個機械化步兵營及一個加強的坦克連組成,編有40輛左右的BMP-1、BTR步兵戰車及12輛69式中型坦克。

這樣一支不算強的部隊,乘虛躲過美軍戰機轟炸,突入海夫吉鎮。

混戰中,鎮中的沙特和卡塔爾的輕裝甲部隊被擊潰,狼狽逃出鎮子。

此戰伊拉克軍隊獲勝。

可見,伊拉克軍隊碰不了美軍,但對付戰鬥力普通的中東其他國家,還是很厲害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時的美軍誰也碰不了。

實際上海夫吉戰鬥中,絕大部分伊拉克被擊毀的坦克裝甲車,都是美國空軍的結果。

在美軍掌握制空權下,伊拉克裝甲部隊幾乎無法有效作戰,只要一露面就會光捱打不能還手。


薩沙


歷經戰爭磨鍊,不代表越打越強、經驗豐富,伊拉克就是典型的被打死了,而且又起不來的那種。這種不會越打越強,而是越打越弱,打到最後,根本就打不了仗了。

伊拉克其實也有顯赫的戰績的,比如兩伊戰爭初期,伊拉克把伊朗直接打蒙了,伊朗是丟城失地。整個兩伊戰爭,伊朗死了35萬人,70多萬人受傷,伊拉克死了18萬人,25萬人受傷,伊拉克打的其實還可以。而後來入侵科威特的戰爭中,伊拉克又是很快速的解決了科威特。而這些戰爭,並沒有為伊拉克帶來強大,反倒是衰弱。伊拉克之前參加過中東戰爭,沒得到啥便宜。後來的兩伊戰爭,打了八年,兩個國家都打了個燈盡油枯,伊拉克賠了幾千個億美金,又欠了大把外債。這還不算,入侵科威特,直接導致美國出兵進攻伊拉克。42天解決掉了戰鬥,薩達姆慘敗,慘敗的一方,下場能好麼?

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直接推翻薩達姆政權,重新給伊拉克組建了政府。隨後就是伊拉克內戰,內戰打了這麼多年,伊拉克又花了不少錢。而且還滋生一堆恐怖組織,這國家已經就一團糟了,一團糟的國家怎麼建設?

伊拉克打仗,不是越打越強,而是打一次仗放一次血,最後血流乾了。

經歷戰爭後,能不能有顯赫的戰績,不是看打沒打過仗,而是戰後重建如何。想通過戰爭變強,必須通過戰爭獲得巨大利益,而伊拉克顯然沒有在戰爭中獲利,反而是打的千瘡百孔。伊拉克打的這麼多年仗,其實都是為別人打的,自己其實是受害者。直至今日,伊拉克國內還是動盪,而且這個動盪都把美軍動盪跑了。那麼伊拉克還是受害者,伊拉克人以為,推翻了薩達姆,伊拉克會變成阿聯酋,結果,變成一堆廢墟,到處都有打仗的。這種條件下,政府整天都在花錢,錢花沒了,拿啥裝備軍隊?


軍武文齋


人家伊拉克軍隊在中東戰鬥力,還是槓槓的,其實也取得不少顯赫的戰績。

1、兩伊戰爭中的巴士拉戰役;

如今的伊朗是阿拉伯世界中,算是戰鬥力最為強悍的國家了。然而,在30多年前的兩伊戰爭中,伊朗可是多次被伊拉克暴揍。兩伊戰爭從1980年9月一直持續1988年8月,打了整整8年時間,造成雙方上百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

雖然戰後,伊朗和伊拉克都宣稱自己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從傷亡情況來看,伊朗顯然比伊拉克更慘。八年下來,伊拉克死亡18萬人,而伊朗卻死了35萬人,將近伊拉克的兩倍之多。

而其中的巴士拉戰役,更是伊朗人始終揮之不去的痛!

在兩伊戰爭中,雙方圍繞巴士拉進行了5次慘烈的大血戰。1986年,伊朗決心要攻克伊拉克南部重鎮巴士拉,於是動員了超過10萬大軍,其中包括6萬精銳的革命衛隊,向防守巴士拉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12個旅發起猛攻。

此戰,伊朗首先派出蛙人部隊在夜間實施強渡,以掩護次天革命衛隊主力發動的大規模進攻。結果,蛙人部隊被伊拉克軍的探照燈發現,很快便被全殲。

在隨後的登陸戰中,伊拉克守軍不僅守住了巴士拉的陣地,還多次向進攻的伊朗軍隊發起猛烈的反擊。僅三天時間,伊朗軍隊便陣亡1.2萬人,另有4000人被俘。而這些被俘的伊朗士兵,大部分都被薩達姆處決了。所以,巴士拉戰役因此被稱為“中東最血腥戰役”。

前不久,伊朗德黑蘭才剛舉行了大型集體葬禮,以迎接從伊拉克回國的士兵遺骸,而這些遺骸正是巴士拉戰役中陣亡的士兵。此戰對伊朗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2、入侵科威特;

長達八年的戰爭,給伊朗和伊拉克都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實際上並沒有贏家。戰後的伊拉克雖然留下了一支戰爭經驗豐富的強軍,但國內經濟卻遭受沉重破壞,產油設備嚴重受損,加上海上油路的中斷,導致伊拉克石油產量銳減,石油收入不到戰前五分之一。於是,薩達姆便打起了旁邊的富國科威特的注意。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以14個師近10萬兵力、幾百輛坦克,在海空軍的配合下,向科威特發起大規模的進攻。雖然科威特軍隊裝備精良,但畢竟只有2萬,顯然不是10萬戰爭經驗豐富的伊拉克軍隊的對手。面對伊拉克軍隊的進攻,科威特軍隊根本沒能組織起有效抵抗,大部分士兵望風而逃,先進的武器裝備悉數落入伊拉克軍隊之手。科威特在一天之內便被伊拉克滅亡。

當然,這已經是伊拉克軍隊最後的輝煌了,它很快就因為侵略科威特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及其盟友發起“沙漠風暴行動”,對伊拉克軍隊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前不久還在科威特耀武揚威的伊拉克軍隊,在盟軍43天的軍事打擊下,瞬間被虐成狗。

伊拉克軍隊42個師,有40個師被摧毀或失去戰鬥力。盟軍摧毀或繳獲伊軍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1800多輛,大炮2140多門;擊毀擊落伊拉克飛機150架,擊沉或重創艦艇57艘;造成伊拉克軍隊10-15萬人死傷,17.5萬人被俘......

之後的伊拉克戰爭也是一樣,在美軍的壓倒性軍事優勢面前,數十萬伊拉克軍隊根本無力一戰,也是短時間內便被徹底擊潰。

客觀來說,伊拉克面對與自己實力相當和比自己弱雞的對手,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的,也取得了不少戰績。但是,之後他們所面對的對手可是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美軍的實力強到足以讓伊拉克軍隊完全絕望。所以,在美軍面前淪為“戰五渣”,其實也是正常的。



這些歷史要讀


先說一說伊拉克經歷的戰爭與戰鬥,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為典型的戰爭,意指國與國之間為實現各自國家或政治利益,採取全國動員,動用國家大部或者全部資源和力量,進行的軍事行為。

兩伊戰爭期間,伊朗的軍隊情況:繼承了巴列維王朝黃金時代的巨大財富,伊朗軍隊裝備水平在中東地區屬於超一流,但經歷了伊斯蘭革命的動盪期之後,伊朗軍隊體系基本瓦解,軍事理論和戰鬥素養滑坡嚴重,大量徵召教民充實民兵進一步拉低了其軍隊作戰能力。

伊拉克的軍隊情況:得益於豐厚的石油收入和大國戰略需求,伊拉克軍隊裝備水平不差於伊朗多少,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優於伊朗,軍隊整體水平和戰鬥力優於伊朗,這也是伊拉克敢主動出擊的前提之一。但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思想比二戰時期強不了多少。

那麼何為可以稱道的戰績呢?戰略上,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的推進,戰術上以少勝多或者戰鬥結果超出常規數倍等等,不客氣的說,兩伊戰爭是用先進裝備打了一場古代戰爭。近8年的戰爭消耗,非但打回來原點,還打殘了兩個中東強國,惡果影響至今。其間戰績泛泛可陳。

海灣戰爭就不用贅述,中學生打小學生,結果註定毫無爭議,伊拉克可以用狼狽來形容。

如果說伊拉克能說道戰績,就是閃擊科威特,但小學生打幼兒園,這沒有什麼可意外的,經過兩伊戰爭洗禮的伊拉克虎狼之師,勢如破竹蹂躪科威特這種毫無戰鬥力可言的老爺少爺們輕輕鬆鬆。但對國際環境和形勢的幼稚判斷葬送了伊拉克的未來。我們不否定伊拉克國民軍士兵的勇敢和共和國衛隊的強悍,但落後的軍事思想和理論,因裝備差距造成的無奈的戰術應對,勇士們死不瞑目。


我是一個車


就伊拉克人的戰鬥力,真就是呵呵了!

伊拉克作為常年的戰略地區,頗為我們所熟悉,而早前每年關於伊拉克的新聞,總是伊拉克哪裡爆炸了,伊拉克哪裡又發生襲擊而來。對於伊拉克來說,戰爭從來沒有走遠,可以這麼說伊拉克不論是對外、對內戰爭中基本上一場沒勝利過!堪稱中東最強戰五渣!

按說可以簡單盤點一下伊拉克從半獨立建國就開始戰爭,伊拉克人這麼愛打仗,戰爭實力真心落後。

第一場,1941年,對手英國-印度軍團,伊拉克20萬大軍。伊拉克在一戰後一直處於半獨立狀態,國王由英國人指定,但是伊拉克王國的首相拉希德決定維護自己的民族獨立,正好趁著二戰,英國無暇顧及中東地區,就貿然發動對英國反殖民戰爭,戰爭中拉希德指揮這至少5個伊拉克師對英國在伊拉克重要軍事基地,哈巴尼亞空軍軍事展開了為期1個月的圍攻,伊拉克擁有自己的機械化部隊,大量的炮兵,並且還有部分空軍。但是就是對只有1000名英國人防守的哈巴尼亞空軍打不下啦,最後印度軍團趕來時候,伊拉克軍隊還打不過印度人!最後這場起義失敗,拉希德逃亡德國。

第二場,支持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進攻,參與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中東戰爭。伊拉克曾經作為中東最反對以色列的國家,基本上每一次都要參加針對以色列的中東戰爭,甚至直接排出大軍進入敘利亞進行武力支援。但是每一次都被以色列沉重打擊,只有第三次中東戰爭,擊落了突襲伊拉克機場的以色列禿鷹轟炸機,但是這個戰果是巴基斯坦飛行員完成,而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派出的3萬阿拉伯聯軍,卻被以色列野小子特種部隊偷襲,造成伊拉克增援部隊損失慘重。

第三場,兩伊戰爭。和伊朗整整給了8年,結果雙方停戰,伊拉克和伊朗都沒有消滅對方,甚至和8年前領土都差不多,而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毫無亮點可言,能讓遭到國際制裁伊朗軍隊反撲和牽著打。

第四場,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兩場戰爭大家較為熟知,戰爭中也沒啥亮點,基本上美國為首的聯軍打的服服的,特別是伊拉克戰爭,伊拉克軍隊基本沒放幾槍就都跑了。


出鞘


戰爭消耗國力,不斷的戰爭,人力,物力,財力,都要消耗,經濟發展遲緩。戰爭拖垮整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