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5是一款什麼樣的戰機,性能怎樣?

黃晴清


強5,是國內在前蘇聯米格19戰鬥機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動機超音速輕型強擊機,由於機體小、航程短、載彈量小,所以被國內軍迷稱作“小強”。

此型戰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內仿製大量型號米格戰鬥機的機頭進氣的平頭機,第一次搞成了機翼兩側進氣的尖頭型戰機,在外觀上和殲5、殲6、殲7、殲8完全不一樣,蜂腰機身和尖頭機型令國內軍迷耳目一新。

國內稱作強擊機的機種,在國外叫作攻擊機,在二戰期間大行其道,主要用於進攻地面目標,是打坦克、裝甲車、汽車和堅固堡壘的有效作戰平臺。

強5機長16.7米,機高4.5米,起飛重量僅為9噸,最大載彈量1.5噸,飛行高度0.5萬米時,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200公里,最大航程1000公里,作戰半徑約500公里。

配有2門23毫米機關炮,彈艙內可帶2枚500公斤常規航空炸彈,機身和機翼下可載掛空地導彈、航空炸彈、航空火箭彈和副油箱等。

以當今的眼光來看,強5屬於典型的小型戰機,是飛不遠、載彈少、滯空時間短,作戰效能差的一款攻擊機。

強5低空性能相當出色,由於採用了尖削機頭,飛行員向下視覺比較開闊,但後視視野比較差。

當攜帶1噸機艙內置航彈,不再外掛別的武器時,強5勉強才能達到音速飛行,為了獲得一定的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所以必須掛上副油箱,但在拋掉副油箱前,只能保持亞音速飛行狀態。

強5有多種改進型,為了對抗前北方某國龐大的裝甲集群,研發了核彈投擲機強5甲,能以半埋式外掛體積較大的氫彈,為國內軍隊提供了一種戰術核攻擊的手段,在對抗坦克集群時有較大實際意義。

至於以後開發的強5乙魚雷攻擊機,實際上意義並不大,不具備實戰能力,所以此型機只是研發成功而已,並未量產裝備部隊。

但強5畢竟是在老舊的米格19基礎上研發的,已不能滿足現代空地作戰需求,與美A10攻擊機、俄羅斯蘇24攻擊機性能相差太遠,所以隨著性能更好的殲轟7服役,空軍就淘汰了大量的強5攻擊機,現在,僅保留二、三百架的規模,只是保編制保飛行員而已。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英雄的飛機,勇敢者的飛機

強-5是南昌飛機制造廠,在殲-6/米格-19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一款對地攻擊機,也是我國第一款自行研製的對地攻擊機。該機在1958年開始研製,1965年6月首飛,同年底通過初步設計定型。

強-5攻擊機長16.73米,翼展9.7米。空重6,37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1,830千克,載彈量1500千克。作戰半徑400-600公里。

實際上強-5更應該稱為戰鬥轟炸機,前身殲-6/米格-19機動性能在二代飛機中非常出色,強-5保留其基本優點,推重比也達到0.71,最大可以做8G的機動,改進佈局設計後低空性能非常出色。但作為攻擊機來說,實際上是不合格的,最大武器掛載僅1.5噸,作戰半徑短,其這樣非常規設計是有其他目的的,這也是稱其為英雄戰機的地方。

強-5其設計目的和真正戰鬥用途非常值得敬佩和感動。

強-5最初設計目的是用於東南沿海島嶼奪回作戰的,上世紀50年代,對岸控制了相當多的東南沿海島嶼,作為試圖反攻大陸的前沿基地。所以,以殲-6/米格-19為基礎,設計一款低空攻擊的戰鬥機,對島上的碉堡、炮兵陣地等進行直接攻擊。

但是在一江山島之戰之後,從朝鮮戰場上歸來的鐵軍展現出強大的立體攻擊能力,對岸意識到大部分東南沿海島嶼難以堅守,開始全面退縮,開始從大部分東南沿海上進行撤退。
解放一江山島是我國第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


而其真正設計提速,卻是在中蘇開始交惡之後,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機械化部隊的鐵甲洪流成為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強大的蘇聯威脅,制空權根本無法保障,轟六這種轟炸機很難有用武之地。而那時候雷達技術限制,對於300以下的低空飛行目標難以有效探測,低空突襲是唯一有效的轟炸方式,所以強-5在還沒有完成試飛情況下,就已經下達生產命令。

而強-5真正的目標,是超低空突襲,衝到蘇聯裝甲集群上方,扔核彈!沒錯,只有核彈才能對鐵甲洪流形成真正威脅,蘇聯裝甲集群本身擁有很強的野戰防空能力,石勒喀河這種自動自行高炮威力和實戰表現非常彪悍,少量的攻擊機扔常規炸彈根本就是不痛不癢。
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在中東戰爭中表現極為優秀

這是個九死一生的勇敢者任務,先不說要要躲防空火力網,由於是低空投核彈,留給強-5逃離核彈爆炸區域的時間只有30-60秒,這幾乎僅是理論可能。而且必須保持全程爬升姿勢,成為對方的活靶子。

所以這是真正衛國無畏的英雄和勇者才能發揮的攻擊機,而那個時代的英雄們還提出了更高的目標,針對強-5航程和戰鬥半徑短的缺點,提出以全部燃料用於攻擊,投彈後找地方迫降或跳傘,是不是很簡單??!

強-5


甲和配套的狂飆一號氫彈

這就是那個時代的中國軍人,裝備遠談不上先進,但勇氣足以傲世群雄。比如說強-5的試飛員楊國祥,1970年在羅布泊進行空投氫彈試驗,出現機械故障,氫彈未能投出,按照規定應該跳傘。但其強烈要求下,最後經周總理同意,疏散基地所有人員,自己獨立帶著核彈迫降在無人的機場,為失敗原因帶回樣本,屁股下面是枚氫彈,降落時氫彈距離地面只有十幾釐米。

這就是那個年代的中國軍人,勇敢無畏的中國軍人,向他們致敬把!因為他們人人都做好了成為黃繼光的準備!


五嶽掩赤城


強5當初研發時主要是為我軍提供一個對地攻擊的空中平臺,以殲-6為基礎改為一款超音速強擊機。總體來看強-5與同時期的美蘇的攻擊機相比並不是很強,尤其是在機載武器、火控系統方面,相對落後。強-5有六個外掛點,但最大載荷僅為1500公斤,搭載能力有限。強-5後期的改進型號主要還是改進自身的雷達和火控系統,曾出口朝鮮、巴基斯坦等國。

至於強-5被反覆提及的空戰性能優異,客觀的說這是源於強-5自身2代機的設計,比較強調狗鬥性能。由於無法使用激光制導導彈以及其他先進的導彈,所以強-5的格鬥能力現在看起來還是有限的。

隨著我國更加先進的殲轟-7的服役,我國將主要的對地攻擊任務都交給了設計更加先進、綜合性能更加優秀的殲轟-7來完成。當初設計強-5主要是為了應付北方的裝甲洪流,隨著時代的變遷,生產了近千臺的強-5也逐漸將我軍主力攻擊機的地位讓給殲轟-7等新機型。並且隨著我空軍“攻防兼備”的新要求,單純的攻擊機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殲10/殲11系列戰機都從單純的空優戰機改進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而殲轟-7由於航程和制空能力較弱,也逐漸被邊緣化,今後我軍主力將是殲-16這樣的重型多功能戰機,既能制空又能對地對海。

然而,我們不能忘了護衛我們天空和大地幾十年的強-5,隨著強-5的停產和退役,在我空軍戰鬥序列中已經沒有強-5了,然而強-5卻是老一輩空軍人枕戈待旦、守衛長空的利刃。


紫龍防務觀察


強五是中國自己設計輕型軍用戰機的嘗試。能夠裝備部隊是被蘇聯裝甲鐵流逼迫的。強五的設計不可能不仿照蘇聯的戰鬥機。做一整套風洞試驗,一沒設備,二沒資金,三沒經驗,合稱沒技術。當時中國服役的超音速戰鬥機只有仿製米格19的殲6一種。在追求高速的年代,如果亞音速,就和轟五差不多了。

由於蘇式米格戰鬥機講究重量輕,體積小,所以載彈量很小。改成強擊機自然載彈量就小。在專用輕型攻擊機裡,強五是載彈量最小的。只有法國的超軍旗與之相當。但是強五機身內部燃油少,必須攜帶副油箱。正常情況下每次只能帶4枚250公斤炸彈,外加近距紅外彈和副油箱。如果內側掛架不帶副油箱,可在內側掛架掛兩枚500公斤炸彈。

空載最大速度勉強超過1.1馬赫,帶副油箱航程2200公里。強五設計之初是想替代伊爾10對地支援,但是載彈量太少,機炮攜彈也少。後針對北方的裝甲威脅,轉為以反坦克為主要用途,最終列裝部隊。國外最初的命名FANTAN(翻騰)就是反坦的音譯。

同一時期,和強五在重量上相同的有美國的A-4,F-5,英法兩國的美洲虎。A-4載彈4.5噸,F-5載彈3.2噸,超音速的美洲虎載彈4.5噸。頭腦清醒的不會說強五如何強大。就像殲六即使服役幾十年,也沒到要感謝它保衛領空的地步。因為憑他是保衛不了領空的。否則為什麼要研製殲八、殲九?要仿製米格21?真正的航空人及領導應該對此感到恥辱才對!

就像對印自衛反擊戰,有解放軍戰士用身體滾雷區去排雷。有軍工的人就說對此感到恥辱:有那麼好的戰士卻沒給他們最好的武器去排雷!


天明遙遙山海關


強-5攻擊機,軍迷親切呼之為小強,到今天看來有些明顯落伍了,但是研製之初,還是可以的,它的大展弦比後掠式佈局,使爬升性能非常出色。設計思想是戰術支援飛機,以低空高速對付大規模的裝甲集群,現在作戰對象已失,有人說短論長,責議它的腿短,載彈量低等,沒有任何意義,畢竟時過境遷。天公地道說一句,當事後諸葛亮又有什麼意思,當年非常成功,可以說相當優秀,曾出口到巴基斯坦,朝鮮,孟加拉和緬甸。

有人又拿洋人們的三款攻擊機來比,美國A-10、前蘇聯蘇-25和歐洲“美洲虎”,至今都在使用,且用得相當得心應手,都比強-5要好,直弄得小強很委屈,當年我們的技術水平就這樣,你非要和強大的美蘇相比,有可比性嗎?說話得比良心,不能比歪了,強-5正是我們的東西,代表了當年最高技術水平。

前線支援飛機的概念,在現代信息作戰中,變得非常朦朧,有地面炮火的支援就夠用了,這種低空飛臨對方頭頂發威的東東,要防著單兵戰術導彈,何況精確制導彈藥的出現,再不必臨空轟炸,現在中國“飛豹”戰鬥轟炸機就可以遠遠實現,可以講,前線戰術攻擊機作戰空間變得越來越小,要問美俄等國家為何仍在使用,只能講對武器的使用,用得久了,那是會有一點感情的,那種臨空轟炸的感覺,是蠻有感憾力的。

美軍太喜歡了,乃致死死抱定疣豬不鬆手,如果說喜歡AV-8B還有一點理由的話,畢竟它的垂直起降能力,仍無可替代說得過去,但誓將攻擊機進行到底,再專門研製一款“蠍子”,未免說不過去。誰叫美國大兵喜歡呢。也許這就是,愛你不需要理由。


魂舞大漠


很不錯的一款攻擊機,改進自米格19,改為兩側進氣。性能優於米格19。中低空性能好,能執對地攻擊和格鬥。不過有那個時代國產飛機的通病,設備簡陋,發動機推力不足。曾經用意大利和法國技術改進過導航設備。在我國空軍服役多年。


lee過河入林


說強五是以殲六為基礎都是外行,因中國當時技術力量不足,發動機研製受阻,故裝兩臺渦噴6發動機改造成強擊機,不要反駁我,我是早期強五機械員,強五的好處是在低空能進行超音速飛行,我記得能在低空作超音速飛行的只有兩款飛機強五就是其一,後來的強五與國外合作進行了改裝。


餘建華24


強五飛機是在殲六基礎上,自行設計製造的一款低空性能優越,水平安定性好,突防能力強的戰機。初衷主要是為解放臺灣,為陸軍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作戰半徑也是依據臺灣海峽的距離提出的。它是一種前線攻擊機,由於脫胎於殲擊機,又有較好的機動性能,在當時是世界上比較優秀的飛機。對該機列裝鑑定上就有適用於解放臺灣提供空中突擊的詞語,經毛主席批示後投入生產。後又為適應新的戰爭環境而改進。


75841872


強五是在米格19的基礎上中國自行設計的超音速強擊機,總設計師陸孝彭。強五為中國填補了超音速強擊機的空白,低空性能很好,並保留了很強的空戰能力。但強五航電系統極為落後,僅相當於二戰水平。改革開放後引進歐美航電,對強五進行了升級改造使強五有了精確攻擊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