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賠款第一批留美幼童,22名進入耶魯,3名哥大

說起留美幼童這還得追溯到辛丑條約簽訂的庚子賠款,在這些賠款當中,選送留學生去美國作為一些給大清帝國的補償,就這樣造就了預備留美幼童誕生。

其中有80%學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銀行等,其餘20%學法律、政治、財經、師範等,這給近代中國帶來了新的技術人才回來做了鋪墊。

庚子賠款第一批留美幼童,22名進入耶魯,3名哥大

最早一批留美幼童

他們中有多人在戰爭中陣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的大副。他們中有人成為中國電報業、礦業的開山鼻祖。他們中,出現了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他們中,有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他們中有李鴻章和袁世凱的幕僚。他們中,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位總理。他們中有宋美齡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帶到美國留學。

1872年8月11日,一群年齡只有十幾歲的中國少年由上海出發,跨越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登陸。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大陸的蒸汽火車,到達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從此開始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

在這些人當中有大部分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只有少部分沒有回來。據記載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紀律被遣返的9名、執意不歸及病故者26名外,其餘94人於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國。這94名回國留學生,如今學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學19名,中學35名,大學33名,只有兩人獲得學士學位。

下面看看這些留美幼童回國之後的成就如何!

1873年的吳仲賢。回國後曾任駐朝鮮領事、駐日本橫濱總領事,駐墨西哥代辦、漢口海關監督等職,退職後居住上海。

庚子賠款第一批留美幼童,22名進入耶魯,3名哥大

吳仲賢

1876年,在美國的周傳諫。回國後參與修建京沈鐵路,後在各地鐵路、礦山、商業部門工作,退居上海。

庚子賠款第一批留美幼童,22名進入耶魯,3名哥大

周傳諫

1874年,在美國17歲的梁敦彥。回國後先到天津電報學堂任教習,後在廣東、湖北任張之洞幕僚,歷任漢口、漢陽海關道臺,天津海關道臺,外交部長、交通銀行董事長,駐歐美各國全權公使等職。

庚子賠款第一批留美幼童,22名進入耶魯,3名哥大

梁敦彥

1876年,在美國的蔡紹基。回國後先為上海大北電報公司翻譯,後任清政府駐朝鮮外交代表袁世凱的幕僚、天津外事局局長、北洋大學校長、天津海關監督和天津海關道臺。

1877年的吳應科。回國後分往福州船政學堂,後調北洋艦隊,參加黃海大海戰。後任北京電報局總辦,黎元洪總統顧問,海軍副司令等職,退職後居住北京。

庚子賠款第一批留美幼童,22名進入耶魯,3名哥大

吳應科

1878年,留美幼童組成的棒球隊合影。後排左起:蔡紹基、鍾俊成、吳仲賢、詹天佑、黃開甲;前排左起:陳巨溶、李桂攀、梁敦彥、鄺詠鍾。

庚子賠款第一批留美幼童,22名進入耶魯,3名哥大

留美幼童組成的棒球隊合影

1878年,19歲的黃開甲。回國後先後充任盛宣懷秘書,輪船招商局經理,電報局總辦,1894年美國聖路易博覽會中國特派委員助理。

在這樣的經歷下派選留學生,是有多麼大的勇氣,多麼大的魄力。在這一批留美生的迴歸給近代中國帶來了一絲希望,把先進的技術帶了回來,也是一場思想的萌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