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請封"燕王未果,抱憾而終

上篇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八)

詳細講述了慕容廆歷經的幾次大戰,尤其是在“棘城保衛戰”中大敗鮮卑三部聯軍,而始作俑者平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率家族和親兵數千人逃亡高句麗,其餘部眾和所轄地盤全被慕容廆吞併。此役使慕容廆威震遼東,稱霸一方,“棘城之戰”後,慕容廆接受宋該的建議,遣裴嶷奉表並攜帶所獲宇文部大單于三枚印璽前往建康獻捷。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此役後,崛起的鮮卑慕容氏如脫韁烈馬↑

東晉太興三年(320年)三月,裴嶷到達建康,盛讚慕容廆有威德,賢雋之士都樂意為他效力,朝廷這才開始重視慕容廆。元帝希望裴嶷留在江東,但裴嶷婉言謝絕。於是,元帝遣使者隨同裴嶷前往,賜封慕容廆“監平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平州刺史,增邑二千戶。”

東晉太興四年(321年)十二月,東晉以慕容廆為都督幽平二州及東夷諸軍事、車騎將軍、平州牧,封遼東公、單于如故,遣謁者即授印綬,允許他秉承皇帝旨意設置官府機構、委任官員,並賜丹書鐵券。慕容廆於是配置了完備的僚屬,以裴嶷、遊邃為長史,裴開為司馬,韓壽為別駕,陽耽為軍諮祭酒,崔燾為主簿,黃泓、鄭林參軍事。立時年二十五歲的慕容皝為世子,並創辦了專門教學王公貴族的子弟學校,以平原劉贊為祭酒(即貴族學校校長),使慕容皝與諸生同受業,慕容廆閒暇之時,亦親臨聽課。隨著國家政權的完備,文武官員文化水平的提高,使慕容鮮卑羽翼漸豐。東晉永昌元年(322年)十二月,段部鮮卑首領段末杯剛剛開始統治國家,而不重視武力防備,慕容廆派世子慕容皝襲擊其部落,進入令支(今河北省遷安西),掠其居民千餘家,並收繳名馬寶物而返回。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上篇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八)裡主要談了慕容廆採取“尊晉勤王”的策略,以及對外作戰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從而為東晉朝廷對他“上面所說的封賞”奠定了基礎。隨著慕容廆僚屬配置的完備,以及官府機構設置的不斷完善,鮮卑慕容部落政權已初具國家政權的雛形和規模,後來隨著慕容廆野心和實力的不斷增強,他已經有了稱王的想法,這個留在後面再說。下面我們來談談慕容廆怎麼在自己的地盤裡“改革內政、濟世安民”,取得了哪些成效。

治理內政,成績斐然

慕容廆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前燕的開國之君了,開國之君在創業之時大多隻注重顯性的軍馬戰力,不太注重內部的隱性緩慢累積和質變,就拿女真族的兩位開國之君完顏阿骨打和努爾哈赤來說,同為草創之君,同樣戎馬倥傯,同樣英名烈烈,但是在對待政權內部建設方面卻沒有慕容廆看得更長遠,慕容廆在不斷開疆拓土的同時,十分注意內政建設,通過內政建設,為軍事征服提供堅實的經濟和政治保障。慕容廆的內政建設在當時紛亂的北國展現出別具一格的新氣象,具有強大的吸引作用和歸化效應,吸引了大批的流民和知識分子前來投靠,順應了歷史大趨勢,客觀上起到了濟世安民的作用。關於慕容廆內政方面建設的情況,其實在上一篇大多都有提到過,下面做進一步的系統性總結: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一、勸課農桑,招攬、安置流民

遼東原無桑蠶,紡織業十分落後,為了發展遼東的紡織業,慕容廆派人到江南求桑種於東晉朝廷,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演進,遼東地區從此有了蠶桑紡織業。這也促進了遼東慕容部農業產業多元化和結構化的進程,使得社會經濟基本能夠自給自足。

鮮卑慕容部不斷強盛的過程也是其不斷漢化的過程。東部鮮卑的早期經濟以遊牧和射獵為主,不斷遷徙。到慕容廆時,開始農耕定居,再沒有遷徙,結束了慕容鮮卑人上千年流徙不定的生活方式。慕容廆對農耕高度重視,專門設置官吏根據戶籍來管理田畝。由遊牧到農耕定居,給鮮卑部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帶來巨大變化,使其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凡事都有利有弊,大量流民的湧入,一方面增加了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對推動遼東農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口急劇增加,造成大量流民無地可耕,這不僅制約農業發展,也不利於社會穩定。針對這一情況,慕容廆及時進行政策調整。他根據原先流民的地域進行劃分為新的郡制,冀州人為冀陽郡,豫州人為成周郡,青州人為營丘郡,幷州人為唐國郡。慕容廆按郡縣制把流民編制起來,並分給流民耕牛、土地,使其安居樂業。大量流民得到安置,社會生產迅速發展,慕容部實力日益增強。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二、吸納漢族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自從“永嘉之亂”後,晉朝衣冠南渡,一方面有很多漢族人才還在北方戰亂區,一時還來不及南渡避亂;另一方面,南渡後的晉朝仍然是士族門閥把持進階之途,許多寒門子弟參政之路已被堵死。在這時,鮮卑慕容部正在急速發展壯大,急需大量人才,慕容廆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地蒐羅吸納中原人才為其所用。慕容廆愛惜人才、寬容大度、不計前嫌,在用人方面有當年曹操用人之風。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中幾乎都是從敵對勢力中獲得的,為什麼都能發揮出充分的軍事才能,這主要得益於曹操寬闊的胸懷和不凡的氣度。慕容廆在這方面也做得不錯,例如:崔毖的謀士高瞻由於崔毖聯合三家攻慕容部失敗而外逃高句麗,慕容廆請高瞻擔任將軍,高瞻託病不出,慕容廆多次前去勸說,還撫摸著高瞻的胸口說:“您的病恐怕不在別處,而在心裡吧!您可能始終覺得我是胡人,夷夏之防過於嚴苛。當前北方山河破碎,黎民遭難,您為何不能捨棄迂腐的夷夏觀念來助我一臂之力,消除戰亂、安定天下?”高瞻還是不願出仕輔佐慕容廆。慕容廆的主簿宋該與高瞻有矛盾,宋該屢次勸說慕容廆殺掉高瞻,慕容廆始終不為其所動,後來高瞻自己憂懼而死。

能夠吸引人才是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綜合實力的緣故,又有君主人格魅力的原因。但是能否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充分發揮每個人才的才能,這又是另一回事,又是另一個巨大的難題。慕容廆基於每個人情況,量才授權,各得其所。任用河東裴襄、代郡魯昌、北平陽耽為謀主,北海逢羨、廣平遊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爽、河東裴開為股肱,渤海封弈、平原宋該、安定皇甫岌、蘭陵繆愷以文章才雋任居樞要,會稽朱左車、太山胡毋翼、魯國孔纂以舊德清重弓偽賓友”。這些人都為慕容部的興盛作出了重要貢獻。鮮卑慕容部人才濟濟,中高級文官大多是漢族人,慕容廆擁有大批人才,宇文部、段部與之無法相比,這是慕容廆強盛的人才智力基礎。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三、法度嚴明,政事清昭

慕容部落是鮮卑部落中較早接觸漢族文化的,也是較早主動漢化的少數民族。慕容廆在接觸漢族文化過程中,尤其注重吸收學習漢族的制度建設,於是他仿照晉朝晉朝設置官吏,創立制度,法制同於上國。

在地方上,慕容廆在佔領地方設置郡縣,採用中原的管理模式和體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慕容部封建化進程,有利於凝聚內部力量,增強戰鬥力,為其強盛奠定了制度保障和體制支撐。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四、歆慕漢化,發展教育

慕容廆家族漢化程度極高,慕容廆曾祖莫護跋喜歡步搖冠,欽慕漢家文物制度:廆父涉歸遷邑遼東,於是漸變土風,慕諸夏之風:慕容廆漢化最深,他熟知中原禮儀,重視儒學,通曉漢人歷史和兵法,具備漢人士大夫之學識和氣度。廆子慕容皝自幼接受了漢族文化,雄毅多權略,尚經學,善天文”。慕容廆利用漢族士人發展教育,經過慕容廆的提倡,慕容部的教育有了很大發展,這在偏遠的東北出現如此盛況,實屬不易。發展教育,歆慕漢化為慕容部培養了大量人才,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了慕容部日益強盛。同時,教育的發展也為儒家思想和文化在東北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上表忠晉,請封燕王未果,抱憾而終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四月,後趙王勒遣使結好於慕容廆,慕容廆拒絕與之結好,並送其使者於建康。石勒大怒,但此時正忙於與東晉作戰,暫時忍下。太寧元年(325年)二月,後趙王石勒授予宇文乞得歸官爵,讓他攻擊慕容廆。慕容廆派遣世子慕容皝和索頭、段國共同抗擊,以遼東相裴嶷為右翼,小兒子慕容仁為左翼。宇文乞得歸佔據澆水拒抗慕容皝,派兄長之子宇文悉拔雄抵禦慕容仁。慕容仁攻擊宇文悉拔雄,將他斬殺,乘勝與慕容皝合力攻擊宇文乞得歸,大敗敵軍,宇文乞得歸丟下軍隊逃跑。慕容軍盡數獲得其國家的庫藏和數以百萬計的畜產,數萬民眾歸降。

太寧三年(325年),晉成帝司馬衍即位,加慕容廆為侍中,位特進。咸和五年(330年),這一年慕容廆六十一歲,東晉朝廷又加封他開府儀同三司,慕容廆堅決辭讓不受。慕容廆其實很鬱悶,從十幾年前婉言拒絕昌黎公,到現在堅定推辭開府儀同三司,兜兜轉轉十幾年,始終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封賞,其實“上篇”文章已經講過慕容廆謝絕受封昌黎公的原因,這次推辭的原因也相同(說白了,慕容廆不甘心只做一個昌黎公或什麼開府儀同三司,這些受封的官爵都不夠入他眼的!)。更何況他現在比那個時候實力更強大,有更大的雄心和抱負,所以內心不免十分失望,再加上看到當時的東晉朝廷腐敗無能,更助長了他的雄據中原、獨佔天下的慾望。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慕容廆戎裝像↑

咸和中(公元331年~332年間),宋該等人建議慕容廆向東晉王朝“表請”大將軍、燕王之號。慕容廆命群僚商議,除韓恆表示異議外,眾人都表示贊同。慕容廆覺得自己不方便厚著臉皮明說,於是“授意”東夷校尉封抽、行遼東相韓矯等三十餘人上疏東晉太尉陶侃,先是稱讚了一翻當時東晉的輔政大臣王導和庾亮,然後稱陶侃是"海內之望中,唯足為楚漢輕重者",表示願意為復興東晉作出努力,只是礙於自己孤軍進攻難有成果,期待東晉大舉北伐時候響應,並陳述慕容廆忠於王室、誅討大逆之功,同時還附著封抽、韓矯等建議封慕容廆為燕王、行大將軍事的上疏。但陶侃收到封抽等人上疏後,回書表示了模稜兩可的態度,說自己無權對此做出決定,其進爵可否和快慢,都決定於朝廷。

為什麼慕容廆一直執著於封王?原因其實挺簡單的,一方面對於他自己來說,王和公雖然都是封邑爵位,但是在始皇帝之前最高級別就是王,王爵對於少數民族而言是由部落向王朝的標誌性一步,能取得東晉中原王朝榮封燕王的封號是對自身的肯定;另一方面趁著自己還能多活幾年,憑藉著自己當年尊晉勤王的功勞,為子孫後代爭取更為豐厚的政治遺產。

陶侃是個明白人,他一眼就看清了慕容廆的意圖和野心: 給“封王”名分吧,怕尾大不掉;不給吧,又怕慕容廆惱羞成怒,畢竟鮮卑慕容氏已成氣候。於是委婉地嚮慕容廆表示朝廷正在商量,請耐心等待,他奉行的其實就是一個“拖”字訣。那時候通訊不便,一來一去幾個月半年都是正常的,這幾來幾回就把六十幾歲高齡的慕容廆給耗死了,公元333年,一代梟雄慕容廆帶著未能封王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四歲,葬於徒河青山。當東晉朝廷知道慕容廆去世後就停止了封王的朝議。東晉遣使贈慕容廆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襄公。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慕容廆初創政權,

↑慕容廆老年照↑

慕容廆是鮮卑族著名領袖,他為鮮卑慕容部的強盛奮鬥了一生。他用48年多的時間出色地完成了草創之君的歷史重任,將一個弱小的慕容部發展成為威震遼東的勢力,繼而成為鮮卑各部中最強的一支,儼然稱霸一方,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奮鬥和積澱,不僅完成了部落封建化的進程,更是加深了多民族子民對慕容燕國的認同感和信任感,這是慕容部後期不斷出現中興復國的基礎。總之一句話,慕容廆是鮮卑慕容帝國的第一代奠基人,慕容鮮卑在慕容廆時期逐漸強大,羽翼已豐,為前燕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