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蒼勁嶙峋 花香葉奇


一般以廣州人稱之為“樹仔頭”的嶺南盆景創作素材,品種多達30餘種,如九里香、榕樹、福建茶、水松、龍柏、榆樹、滿天星、黃楊、羅漢松、簕杜鵑、雀梅、山桔、相思樹等。這些樹種除在嶺南地區廣泛栽培外,近年來隨著保護栽培設施的廣泛應用,已經打破了盆景樹種栽培應用的地域界限,使我國大部分地區也可以栽培和應用,大大豐富了廣大盆景愛好者對盆景樹種選擇的範圍。


之前小編專題介紹了嶺南地區相關樹種如九里香、黑骨茶、紅牛、雀梅...... 你可以點擊下面對應的文章標題的,重溫之前的專題內容:

黑骨香——最愛黑骨香

紅牛——牛氣沖天

雀梅——傳說中的雀梅王

榆樹——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相思——相思情濃

......

今天小編再介紹一種嶺南地區常見,但較小眾的的盆景樹種——兩面針。“針”在廣東方言(廣州話或客家話)與“利“同音,兩面針,利兩面,生意人喜歡有彩頭,種一盆兩面針,客商雙贏!

一盆通過精心製作和養護的兩面針盆景莖幹蒼勁嶙峋,虯曲多姿,花香葉奇,形色凝重,氣度不凡,除了能夠表現山野古木瀟灑清逸的韻味外,更顯蒼勁樸實、莊重典雅的獨特美感。兩面針正是以這些獨特性,得到了不少嶺南盆友的青睞。下面大家先來欣賞幾盆經典的兩面針盆景作品: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兩面針盆景經典作品《香飄四季》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兩面針盆景經典作品《高山流水》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韓學年大師的一盆經典兩面針盆景作品《曲者寡》,上圖為不同時期對比圖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流花西苑藏品 兩面針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南國風韻》 麥廣榮作品 兩面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香港盆景藝術學會兩面針盆景作品《龍騰》對比圖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南國三月》 黃震宇作品 兩面針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兩面針簡介:芸香科植物。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木質藤本;莖、枝、葉軸下面和小葉中脈兩面均著生鉤狀皮刺。兩面針可分公、母兩種、公母分為入山虎、出山虎或雙面虎、單面虎,葉互生,為奇數羽狀複葉;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兩面針盆景的製作方法和養護技巧》


兩面針盆景具有樹姿優美、四季常青,耐移植、易成活等優良特性。


兩面針盆景製作以老樁為好,採掘宜於3 至5月進行。挖出後將根部沾上少許泥漿,以苔蘚、稻草或塑料袋等包裹,防止因水分蒸發過多而影響成活。兩面針易萌發、耐修剪,新採樁坯栽種前,可根據造型需要進行一次重剪,去除過密枝、重疊枝及粗壯的下行根。除過大的樁體外,一般可直接上盆培養。

兩面針盆景的培養用盆也很重要,最好是選用紫砂盆或彩釉盆。兩面針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忌鹽鹼、忌積水,盆栽用土以疏鬆透氣、呈微酸性的山地腐質土、菜園土為宜,也可用爐渣50%、河沙10%、腐葉土40%混合配製。新樁上盆後,用透明的塑料袋或薄膜將樁體罩住,留3釐米至5 釐米的通氣口,保持盆土溼潤,置於遮陰處養護。當大部分新芽的長到5釐米左右時,可於陰雨天時除去遮罩。10月份以後,即可逐步轉入陽光充足處,進行正常的養護。

兩面針形體秀美多變,適宜加工製作成懸崖形、自然形、臨水形等多種盆景藝術形式。加工造型的手法,以修剪為主,攀扎為輔,修剪3至9月均可,蟠扎多以吊扎為主,通過牽拉吊扎的方法,使主枝幹形成造型需要的大致輪廓,通過修剪逐步完善成型。

 

因為兩面針是喜光、喜溫暖溼潤的植物,因此兩面針盆景的生長適宜溫度為3 0℃。日常除要及時澆水保持盆土溼潤外,可每15天左右追施一次稀薄的腐熟餅肥水,或稀釋的尿素液肥。北方鹽鹼地區可每十天澆一次用硫酸亞鐵和豆餅混合漚制的礬肥水,以改善土質,防止盆土鹼化。兩面針耐寒性稍差,長江以北地區冬季應將其移入光照充足、溫度在5 ℃以上的室內養護。

兩面針常見蟲害為天牛蛀食危害莖稈和根部,可人工捕捉成蟲或清除蟲卵,也可用藥棉浸80%敵敵畏原液塞入蛀孔,用泥封口,毒殺幼蟲。

一盆通過精心製作和養護的兩面針盆景莖幹蒼勁嶙峋,虯曲多姿,花香葉奇,形色凝重,氣度不凡,除了能夠表現山野古木瀟灑清逸的韻味外,更顯蒼勁樸實、莊重典雅的獨特美感。(部分文字摘自王松嶽《兩面針盆景製作與養護》


種一盆兩面針,生意興隆兩頭利


想要閱讀更多原創文章,敬請關注《嶺南盆景》微信公眾平臺:lnpjsj,分享最有價值的盆景文化。 歡迎投稿、留言參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