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敦煌壁畫中的兒童遊戲圖像,聊聊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

透過敦煌壁畫中的兒童遊戲圖像,聊聊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

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描寫,“龍門石窟中的兒童娛樂壁畫,就是中華五千年的結晶!”敦煌石窟被史學家盛讚為“二十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於北方朔土之中的龍門石窟為何記載瞭如此多的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的壁畫呢?

我們歷史研究的基本思路便是“文化體現離不開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限制,政治和經濟對於文化的影響因素近乎於決定。”眾所周知,敦煌石窟是作為佛教文化傳播和發展的一片近似於“佛教聖地”的宗教性場所,緣何傾向於描述世俗兒童的娛樂生活會出現在宗教場所中,這背後的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和關聯、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分析。

一、唐宋兒童娛樂生活在敦煌石窟壁畫中的體現

許多史學家認為,唐宋兒童娛樂方式之豐富“近代之望塵莫及”。敦煌石窟中最為出名的藝術品——的壁畫造型多樣、色彩豐富、內含文化信息多樣,不僅是佛教文化的結晶和“集大成”之地,還彙集著唐宋兒童娛樂生活的“大薈萃”,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透過敦煌壁畫中的兒童遊戲圖像,聊聊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

莫高窟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在近代時期也遭遇了極大的破壞和文物遺失,部分牆面的壁畫以及文物現在幾乎在國內無跡可尋。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描寫唐宋時期世俗生活的壁畫不僅藝術價值豐富,而且對於兒童娛樂歷史方面的歷史研究貢獻卓然。

1、敦煌壁畫中唐宋兒童和宗教生活的聯繫

唐宋兒童娛樂方式的雛形初始形成在漢朝,中間歷經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並且在唐宋之前,歷史記載對於兒童娛樂生活方面的描繪都幾乎是空白的,更不要說將其唐宋兒童娛樂生活的研究切入點。

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道,“在敦煌壁畫中,唐宋兒童們有的身穿迷你袈裟,有的身穿小版道教服飾,”

這其實也是有其文化背景的——唐宋時期儒教、佛教、道教思想共同活躍在時代舞臺上,爭奇鬥豔,思想交匯和交流比較頻繁,三大思想的發展速度和發展程度都堪稱封建王朝之最。唐宋兒童娛樂方式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方式——

佛教信物的使用。在莫高窟第48洞中有一幅壁畫中,一名赤裸著上身的小娃娃,身比簇擁著數個較大的孩子將他放在蓮花座中,蓮花座中的小娃娃煞有介事地捻動著佛珠,惹得身邊人歡樂開懷。

敦煌莫高窟壁畫作為重要的文物史料,可以佐證的歷史研究範圍十分廣泛。《西域考古圖記》中記載,“敦煌石窟中壁畫發展,以唐宋為最盛,記載歷史最為精準。”這也就不難解釋史學家心目中把敦煌石窟作為佐證唐宋兒童世俗生活研究的重要史料。

2、細數敦煌壁畫中唐宋兒童娛樂方式有哪些

雖然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在敦煌石窟壁畫中的體現似乎是無處不在,但是本文章相關的體現便是唐宋時期孩童遊戲的壁畫——壁畫描寫中,孩子的線條都是採用粗線條描繪和色彩陰影的結合,身邊的佛光勾勒也是十分明顯,佛教文化烙印的藝術表現力強度十足。但是到了佛教文化經歷發展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調味劑”之後,兒童們的娛樂生活和娛樂方式也不再匱乏到緊緊依靠於宗教方式。

透過敦煌壁畫中的兒童遊戲圖像,聊聊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

根據唐宋時期修建的敦煌壁畫反映,唐宋時期兒童的娛樂設施最為流行的有以下幾種——騎竹馬、鬥草、鬥蟋蟀、偷蓮花、爬樹、演戲等。這也從《西域考古圖記》中的記載可以體現,“唐宋兒童娛樂方式之豐富,近代孩童所望塵莫及。”

二、敦煌石窟和唐宋時期孩童娛樂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聯繫

因為唐朝統治者也頗為重視佛教思想,並且佛教思想因為政治方面的原因對於兒童的影響也是十分直觀和重要的——這種宗教思想的廣泛傳播不僅紮根在唐宋勞動人民的精神之中,也通過社會生活的細微方面和家庭生活的言傳身教傳播到了唐宋兒童的心靈中,並反映到了他們的娛樂方式和娛樂生活中。這也便可以解釋上面“黃髮(黃髮指小孩子)兒童”的宗教特點慢慢的娛樂方式取向。

1、敦煌石窟的宗教土壤和兒童娛樂方式之間深厚的聯繫

古代兒童的娛樂方式由單調到多樣性,這種娛樂方式在唐朝迎來高峰,也對唐朝的人民思想帶來巨大的衝擊,並反映到唐朝兒童遊戲圖像的壁畫上。敦煌石窟深深紮根在佛教土壤中,其發展原因便是傳承佛教和記錄佛教文化,“盛世佛教亂世道”,唐宋時期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文化事業空前繁榮,某種程度上不僅促進了佛教的發展規模,也使佛教更加的成為唐宋政治的工具和歷史記載者。

這種歷史原因和宗教土壤的浸潤必然會影響到所處時代的每一個個體,包括兒童。唐宋兒童的娛樂方式開始出現在唐宋石窟中,不僅僅是藝術描繪內容的轉變,更加反映了兒童群體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併成為了時代風貌的一個典型代表。

透過敦煌壁畫中的兒童遊戲圖像,聊聊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

2、唐宋兒童娛樂生活的文化特點

唐宋時期作為歷史上文化發展變遷最快的時代之一,兒童的各種娛樂方式在世俗生活舞臺上爭奇鬥豔,影響到了宗教文化的同時也影響到了文學。文化流派中對於兒童娛樂生活在敦煌壁畫中體現的就是歐陽修,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鼓勵發掘人類的天性,追求“天性自由”,這鼓勵了敦煌壁畫從宗教思想的桎梏拔根而起,轉而描寫人類世俗生活的本真。而兒童作為世俗群體中的未來和希望,無疑滿足了這點需求。

敦煌石窟開始描繪兒童娛樂生活的這一重要轉變,不僅代表了藝術審美的重要轉變,更是標誌著唐宋文化對於兒童娛樂生活的重視和首肯。

三、唐宋兒童娛樂方式在石窟壁畫中描繪轉變對現代的啟示

敦煌壁畫中至今仍然保留有大量古代兒童服飾圖像,也出土了不少實物,壁畫中的唐宋兒童服裝既有襁褓、虎頭帽、肚兜、圍嘴,

還有通過絲綢之路遠來的佛教文化浸潤的宗教系服裝。壁畫中兒童的服裝有個叫半臂,半臂又稱半袖,在唐代極為盛行,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繪製於初唐的阿彌陀經變畫中,三童子翩然起舞,其中兩童子上穿紅色半臂小衫,下穿綠色小袴。宗教信息依然濃厚的同時似乎是越來越向世俗化方向發展,歷經了比較大的變革。

1、敦煌壁畫中繪製的兒童娛樂生活體現出來的社會狀況

《斯坦因西域考古記》詳細地描寫出他在初次看到敦煌兒童娛樂方式的壁畫時的心靈震撼,“四周都是嬉笑的兒童的壁畫,(壁畫)讓千年以前兒童的娛樂生活狀態向我奔來。”唐宋時期商業經濟發展迅速,坊市制度在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瓦解,唐宋時期市民和孩童的文化休閒生活也有較大的趣味性和較多的選擇性——球類運動、體育競賽運動、休閒娛樂運動、騎射運動等可以符合各個階級、各個年齡階段的喜好和選擇。

透過敦煌壁畫中的兒童遊戲圖像,聊聊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

敦煌壁畫中所描寫的孩童的嬉戲運動歷經的幾個過程我們可以感知到唐宋時期的社會特點——他們或是赤身裸體跪拜蓮花之上的佛像,或是被僧人簇擁著玩鬧,凡此種種,無一不和佛教的典型代表聯繫頗深,而體現出來的社會狀態不言而喻——受宗教文化印象的方面比較大,程度也比較深。

2、 兒童娛樂方式壁畫對於歷史研究的現實意義

根據兒童娛樂方式的壁畫描寫我們研究發現——入唐以來,兒童娛樂方式的文化地點,從在西方淨土中的蓮花體裁旁邊為娛樂地點,實則已經完全突破了僅僅在蓮花中化生的形式,譬如在化育生命的七寶池、八功德水嬉鬧的兒童,描繪了大量充滿現實生活情趣的兒童形象。這個現象不僅是唐宋政治經濟的一個微小轉折,更是唐宋時期文化變更的前奏,也是封建政治、經濟、文化都邁向新的歷史階段的代表。

史書稱敦煌“華戎所交,一都會也”,其中所描寫的兒童娛樂生活方面也

彙集了中國各種文化的娛樂方式,其題材初始雖然佛教內容,但若揭去宗教的面紗,我們不難發現,研究歷史的任何一個方面都能在這裡找出所需的圖像資料。這本“畫在牆壁上的圖書館”對於唐宋兒童世俗娛樂研究學者所表現出來的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可估量,對於歷史研究的現實意義也難以估計。

透過敦煌壁畫中的兒童遊戲圖像,聊聊唐宋時期的兒童娛樂生活

四、總結

敦煌莫高窟對於唐宋時期兒童遊戲畫面的繪製極盡詳細,服裝和周圍場景的描寫細節很多,而且繪製技術也十分具有美感——孩童臉上的神態十分逼真,各有形態,服裝的描繪在富有美感的同時,連衣袂飄飄和身上的泥漬都考慮得十分到位,審美價值極高。並且縱觀敦煌壁畫於唐宋時期的兒童形象,從緊緊貼近於宗教素材,沒有詳細獨立的五官描寫再到逐漸脫離宗教、越來越往世俗化的方向發展,在歷史研究中也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地位。但是敦煌石窟壁畫對於唐宋兒童嬉戲的描寫,不僅出於宗教意義和藝術意義,也反映了人們對於新生命的祝福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參考文獻:

1、《世界遺產名錄》

2、《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

3、《五臺山圖》

4、《西域考古圖記》

5、《斯坦因西域考古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