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1926年7月的一天,一隻嶄新的小火輪出現在重慶朝天門外的江面上,這是民生公司的第一隻輪船“民生號”,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就憑著這樣一隻不起眼的小船。在十年之後,民生公司將成為長江上最大的民營輪船公司。打造這一奇蹟的是我們著名的愛國實業家——盧作孚。


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盧作孚先生像


上個世紀20年代,四川沒有一條鐵路和現代化的公路,最便捷就是依靠水路和外界溝通。1913年21歲的盧作孚滿懷著抱國激情,希望去北京投靠清華學校,卻因為當時川江上沒有定期航行的客船,而失去了一次求學的機會,一連幾天他都沮喪的在江邊徘徊。十年後盧作孚回到了位於嘉陵江畔的合川老家,決定利用四川豐富的水利資源,從發展航運開始興辦“民生公司”。


盧作孚出身貧寒,卻勵志高遠,他18歲參加“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建設一個富強偉大的的國家是他終身的理想,他曾經為民生公司構思了一張宣傳畫,這也是民生公司唯一的一張宣傳畫。


開闊的江面上,波瀾不掀,一艘巨輪正在穿過壯麗的山峽,迎著峨眉金頂的朝霞駛向東方。山峽和峨眉山都是四川的標誌,把它們收納在同一張畫面裡,不僅是因為盧作孚具有詩人般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對於盧作孚來說民生公司即將帶動的是整個四川的經濟巨輪的啟航。


1925年10月11日,盧作孚邀集了一些親戚朋友和地方紳士,在這裡召開會議募集資金。雖然第一次只收到股金8000元,但是一向做事英明果斷的盧作孚沒有絲毫猶豫馬上前往上海訂購民生公司的第一隻輪船“民生號”。


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貨輪


半年後民生公司在重慶開了正式的成立大會,盧作孚被推選為總經理,與此同時民生郵輪從上海出發順江而上開往重慶,盧作孚親自趕到宜昌迎接民生郵輪的到來。此時正值洪水上漲期長江上游水勢洶湧,在宜昌扎水等了十幾天之後,盧作孚毅然啟程,一路灘多流急的山峽航道民生輪就開始了與激流的搏鬥。因為船小浪急差點撞上了江心的巨石。


在此千鈞一髮中,突見一個泡花,抬船轉入流水,拋過北岸,但因水流太急,船開滿車,猶難撐持,水手曾宗應力持鋼繩,跳入河心,全船人為之驚異,注視,知準備絞灘矣。


民生輪的第一任經理陶建中,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全船大喜,疑有天助,民生公司之成敗,系此需臾,此時,作孚之喜,不言可知矣。


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的某種暗示,盧作孚與他所創建的龐大事業一開始就面臨著種種艱險,種種挑戰。


1926年7月23日,民生輪終於開始了它首次運營,從重慶啟航開往合川,還民營見識過輪船的合川百姓把民生輪的到來當著一件盛事。當時的川江航運都是也貨運為主,因為只有貨運是最賺錢的,民生公司卻把重點放在客運上,實行定期航行,每天民生輪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碼頭開出,風雨無阻,大大便利往來的商旅,同時本著服務社會便利人群的宗旨,民生輪在旅客服務上下功夫。


在管理上民生公司採取公開招聘,擇優錄取的原則,及時是一個輪船上的茶房也要經過考試來通過專門培訓才可以開始工作。在盧作孚的細心經營下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民生公司的輪船增加到3只,還開闢了從重慶到涪陵,從重慶到瀘州的航線,把航線的觸角伸到了長江主幹。


川江航運是四川經濟發展的血脈,但是民生公司創辦時正是川江航運最不景氣的時候。常年的軍閥混戰,打仗拉差,把中國輪船公司搞得疲憊不堪,嚴重影響著四川的經濟發展。相反外國輪船公司不僅在資金和技術上都佔有強大優勢,還仰仗著列強勢力在川江上橫行霸道,長期以往中國輪船公司非但難以維持,而且很可能是長江上的內河航運完全落入外國公司之手,盧作孚對此憂心忡忡。


1929年軍閥劉湘力邀盧作孚出任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用半年時間整頓川江航務,統一川江航務。為了維護川江上的內河航權,盧作孚宣佈所有進入重慶的中外輪船都要接受川江航務處的檢查。不久一艘日本輪船“雲陽號”在重慶靠岸,可是它不僅拒絕接受檢查,還公然向官兵航務處挑釁。一場風波在所難免了,重慶江面上所有的外國輪船都在看著“雲陽輪的動向,猜測著盧作孚下一步的行動,出乎意料的是航務處的官兵並沒有和“雲陽輪”發生正面衝突,並且以後的幾天裡也沒有在靠近“雲陽輪”,不過同樣沒有靠近"雲陽輪“的還有停在江邊的划子,盧作孚動員江邊的碼頭工人一致拒絕給“雲陽輪”裝貨卸貨。


當時的重慶還沒有碼頭,所有輪船隻有停在江心,靠江邊的划子來接送客人,裝卸貨物,輪船一到這些划子便蜂擁而上,亂著一團。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划子碼頭工人,任何輪船上的人和貨物都進不了重慶。


工人們還派出代表找到航務處,表示寧可餓死也不吃洋飯,要與航務處和外輪鬥爭到底。航務處也表示決不妥協,並對碼頭公司的經濟損失予以補償。一連幾天連碼頭上的小販也拒絕賣貨給“雲陽輪”,雲陽輪孤零零的漂在水面上眼看就要斷米斷炊,最終駐重慶的日本領事要求會見盧作孚同意接受檢查。


雲陽輪事件不僅打消了川江上外國輪船的囂張氣焰,徹底扭轉了外國輪船在川江不受管制的局面,也極大的提高了盧作孚的社會聲望。但是川江航務的管理雖然步入正軌,首當其衝的統一川江航運的問題卻進展甚微。中國輪船公司資金分散,管理落後,一盤散沙,大家非但不能統一,反倒在惡性競爭中相互消耗,瀕臨崩潰。


中國人之間的不易聯合,讓盧作孚感到痛心和苦惱,就在大家認為他會在政界大展宏圖的更上一層時,他卻向劉湘提出的辭程,決定依靠經濟的手段,用民生公司來完成統一川江航業的重任。


1931年的元旦,民生公司的事務所由合川遷到了重慶,盧作孚在臨近嘉陵江的千撕門租了幾間簡陋的屋子作為辦公室,又把公司的股額由30萬增加到70萬以便有足夠的資金。之後他也優厚的條件開始了收購行動,只要有願意出售的輪船民生公司就照價收購下來,只要有願意合併的民生公司就儘量幫忙償清債務,所有購進的輪船和併入的公司及船員一併轉入民生公司安排工作,不使一人失業。


對於盧作孚的高價收購大舉兼併,民生公司的內部有著不同的聲音,很多旁觀者更是嘲笑盧作孚愚不可及。但是僅僅一年後這個看似冒險的行動,就為民生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僅一年時間,有7家公司與民生公司合併,11只輪船加入民生公司,民生公司的輪船噸位總和由500噸增加至1500噸,職工人數達到518人。


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重慶總公司辦公大樓


1931年,民生公司輪船第一次航行到四川以外的宜昌,並且打開了長江上游的貨運市場,成本低獲利高的貨運成為民生公司的主要收入。


1932年,民生公司的輪船第一次航行到了上海,開闢了長江下游的航線,並且在上海設立分公司


1933年,民生公司在重慶到上海之間的各個重要口岸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成為長江上舉足輕重的角色。


就在民生公司也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時,巨大的壓力也接踵而來,長江上的外國郵輪公司聯合起來對民生公司進行打壓。


對外要應對外商掀起的價格大戰,對內要解決日益龐大的財務負債。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擺在盧作孚的面前,而盧作孚不但沒有被困難壓垮,更在抗戰爆發時率先投入了戰爭。


十年後,當談起民生公司時,他說這是一樁慘淡經營的事業。我草這一篇民生公司的小史,不是注視它如何成功,而是注視它如何艱難困苦,這樁事業從降生起直到今天,也許直到無窮的未來,沒有一天不在艱難困苦當中。我親切地經歷過,再親切地寫下來,應該有如何沉痛的感覺。——盧作孚


1938年的宜昌在日軍的炮火下,中國當時最重要的工業企業經由山峽航道搶運到四川大後方,這些企業構成了抗戰時期中國的工業命脈,為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這次大撤退被稱作是抗戰時期中國實業界“中國的敦刻爾克”,而領導和完成這次緊張撤退的就是中國著名的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盧作孚與他指揮的“中國版敦刻爾克”


民生公司在宜昌大撤退中創下的奇蹟得益於盧作孚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就在民生公司也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的時候,川江上的幾家外國輪船公司仰仗雄厚的資金,爭相放低運價企圖用價格戰圍剿民生公司。


1935年是這場鬥爭最激烈的一年,連一向主張維持運價的英商公司也開始放低運費。從上海到重慶一件棉紗的運費僅為國幣2元,而一袋海帶只收國幣2角5分,這樣的價格連航運基本的燃料和轉口費用都不夠,更不用說盈利了。首先掀起這場價格大戰的是與民生先後面成立的美商捷江公司,曾經有人預測這場競爭必然會也民生和捷江公司倒閉而告終。


此時的民生公司早也把貨運作為自己的主要業務,但是針對外商的濫放運價民生公司沒有跟著打價格戰,而是揚長避短重新把運營重點放到客運上,也更加優質的服務來吸引旅客,同時響亮的打出中國人乘中國船的口號,激發了國人的民族意識爭取大眾支持。長江上的外國輪船雖然設備好,但是大多數中國乘客卻飽受歧視,而民生的輪船設備不比外輪差,服務卻更勝一籌。


1935年新任四川大學校長任鴻雋和夫人陳衡哲乘民生公司的輪船入川,陳衡哲說自己感受到的是中國人乘中國船的自尊的舒適。


抗戰時期,著名作家胡風搭乘民生公司的輪船去重慶避難,他對船上清淨舒適的客艙和優良的服務大嘉讚賞,說在這裡只要不出房門,不走下去就和太平年月的旅行差不多。


大家都寧願多等一些日子,乘坐民生公司的輪船,貨主們也不受外輪公司低價的引誘,堅持中國貨不裝外國船。民生公司一貫堅持的服務社會,便民服務的宗旨,終於得到了回報,人們也強烈的民族自尊和愛國主義支持著中國人自己的航運事業。


但是大舉收購兼併,統一川江航運和應付外商公司的價格大戰,使民生公司的資金問題日益嚴重,到了1935年公司負債已經高達70多萬元。一直以來盧作孚都是本著服務社會,富強國家的思想來經營民生公司的,這使得他在實業界,金融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支持!


盧作孚希望通過發行公司債來緩解財政危機,金城銀行的總經理周作民對他表示你能籌劃多少就多少,其餘缺額可全部由金城銀行承受。1935年,盧作孚成功的在上海發行了100萬公司債,這是四川的民族資本首次在上海發行公債。金城銀行認購40萬元,中國銀行認購20萬元,有利的支持了民生公司與外輪公司的抗衡。


到了1935年的秋天,這場中外輪之間價格戰大戰,終於也美商捷江公司的倒閉而結束。民生公司成了最大的贏家,收購了捷江公司的5條輪船,成為長江上游最大的輪船公司,控制了長江上游七層以上的運輸業務。就在民生公司開始穩步向前的時候,又面臨了來自川江的挑戰。


1935年初,川江水位降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連續110天水位都在0以下,最低達到0以下2英尺,所有的輪船都被迫停航了。作為川江上最大的輪船公司,停航不僅意味著40幾條輪船和3800多名員工,將要在3個多月裡完全斷絕收入,更重要的是四川剛剛遭遇了一場幾十年未遇的特大旱災,成千上萬的饑民眼巴巴的等待著省外的救濟。


此前,盧作孚被任命為四川省建設廳廳長,面對天災他沒有妥協,而是領導公司上下齊心協力也大交通的思路,研究出了分段航行的方案,把宜昌到重慶的方案分為三段,分別用適益的船隻承擔航行,無法航行的淺灘路段則採用公路運輸,重來沒有那個輪船公司敢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堅持航行,民生公司做到了。它不僅幫助解決了四川的給濟,重要的是藉助這個寶貴的經驗,民生公司在抗日戰爭中創造了又一個奇蹟。


民生公司的十多年的鉅變,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盧作孚對未來民生公司的設計,也讓我們看到了民生公司不僅是川江上的,而且是整個四川建設的領頭軍。


因為盧作孚的遠見卓識和無私奉獻,他始終是民生公司的靈魂,是民生公司的絕對的領導者,他為民生的職工,尤其是為青年們提出了三個口號: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個人的工作是超報酬的,事業的任務是超利潤的;民生公司最後的意義,決不是幫助本身,而是幫助社會。同時他還以身作則,員工們親切的稱他為盧先生。


抗戰爆發之後,有人說國家對外的戰爭開始了,民生公司的生命就完結了。但是盧作孚說,國家對外戰爭的開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務也開始了,民生公司應該首先動員起來參加戰爭。


從1935年秋天開始,民生公司就開始大量訂購新船。到抗戰爆發時,已經有14只新船造好並編入航行,正式由於這批新船,民生公司在抗日戰爭開始後有了基本的運力來承擔艱鉅而繁重的戰時運輸任務。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以後,所有運往大後方的人員和貨物都滯留在宜昌,這個大後方線上的重要轉運港,到處都是等待運輸的人員和貨物,到處都塞滿了交涉的人員,大家互相吵嚷,卻於事無補。


更重要的是川江水位已經開始枯落,只有40天的中水位還允許較大的輪船航行,過後便是漫長的枯水季,大型設備將無法入川。盧作孚臨危受命擔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常務次長,主管戰時水陸運輸。


1938年10月23日下午,他親自來到宜昌指揮搶運。此時,他能夠動用的24只輪船中,有22只 是屬於民生公司的,參照1937年三段航行的經驗,盧作孚制定了一個在40天內,將所有人員和貨物運送入川的計劃。


為了儘量縮短航程,只把最重要的最不易裝卸的貨物直接運往重慶,其餘的貨物則先運往萬縣,再其次的先運到奉節,巫山,甚至巴東再行轉運。秩序很快代替了混亂,第一天後第一支滿載的人員和貨物啟航了,再此後的40天裡,24只輪船不停的往返與宜昌上游各個港口之間,白天航行夜天裝卸,當水位低落到無法大規模運輸時宜昌兩岸的器材早已全部運走。


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輪船搶運設備和人員入川


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戰前期,民生公司累計運送出川官兵和抓丁20萬人以上,入川公務人員和旅客10萬人以上。從上海,南京,蕪湖,武漢,宜昌搶運入川兵工器材和航空器材共計196000噸。在宜昌大撤退中,民生公司付出了巨大犧牲,當時的川江上也有幾隻外國輪船,只運一般商品,不運有關抗戰的東西,而且每噸運費高達300-400元,而民生公司對抗戰物資每噸只收30-40元,對民間器材還不到80元,更重要的從1939年開始,民生公司先後有9只輪船被日軍炸沉,117名船員犧牲,76名船員傷殘。


著名記者徐盈在他編寫的當代中國人物實業著作說:沒有盧作孚,沒有民生公司;沒有民生公司,沒有這些犧牲,也許不能造成戰時那些局面。因為在抗戰期間的卓越表現,國民政府幾次嘉獎盧作孚和民生公司。


抗戰期間大批民間企業無力搬遷,1938年,河南中福煤礦董事長孫越崎,有800噸生產設備滯留在漢口江岸,盧作孚當機立斷,決定民生公司也運費入股和中福煤礦在重慶組成天府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整個商談過程用了不到10分鐘,抗戰期間,天府煤礦為重慶提供了將近一半的城市日用煤。也同樣的方式,盧作孚還幫助上海大興鍊鋼廠,常州大成紡織廠,漢口周衡順機械廠等在後方重新建廠。在抗戰前期,民生公司迅速發展,有利支持了大後方的生產和建設。


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天府煤礦的工人們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日益腐敗的官僚作風,讓一心想為國家做一點事情的盧作孚感到失望,他辭去了所有的·官職,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民生公司的發展上。


1945年藉著美國參加通商會議的機會,盧作孚考察了美國,加拿大的造船廠,最後決定在加拿大訂造新船。1945年3月,盧作孚與加拿大兩家造船公司初步達成了1500萬加元的造船協議。在加拿大駐中國大使歐德倫的幫助下,民生公司向加拿大3家銀行貸款,歐德倫敢於為民生公司遊說的底氣來自於他對盧作孚人品的瞭解,也來自於他參觀盧作孚的事業之後的深刻印象。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到了1945年11月國民政府才同意為民生公司在加拿大的貸款提供擔保,相關手續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才全部辦理完畢。由於時間的拖延加拿大物價飛漲,原本可以造12艘輪船的資金最後只能建造9艘輪船了。


從1948年開始,在加拿大建造的9艘輪船陸續建成回國。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些安全的帶回來,盧作孚冒險避居香港,親自安排指揮。此時國民黨政府幾次邀請他前往臺灣,並許諾委以重任都被他堅決拒絕了。盧作孚對新政權給於重望,他認為一個安定的規範的建設國家的新時代開始了。


1951年,盧作孚回到了北京,民生公司被迫滯留在香港18只輪船也全部回到了新中國。截至到,1950年民生公司已經擁有客貨輪船140多隻,開闢了數千裡的內河航線,拓展了港澳和東南亞航線,最遠曾達到印度和非洲。民生公司獨資或合資創建了七十多個岸上企業和附屬設施,以當時幣值計算,民生公司總資產達到8437億元,淨資產達到2915億。


1952年2月8日,盧作孚不幸逝世,1952年9月1日,民生公司實行公私合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