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畔的浮雕《遊子吟》

溧陽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遊子吟》

溧陽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遊子吟》
溧陽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遊子吟》

名人

天目湖文脈

掠影

第七期

溧阳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游子吟》

天目湖畔的浮雕《遊子吟》

孟郊的《遊子吟》浮雕,坐落在天目湖牌樓綠島的南側。浮雕總長約三十米,最高處約四米,由三塊巨型條狀天子石(花崗岩)組成品字形。其中間凸起部位鐫刻了中英文對照的孟郊詩篇《遊子吟》,左右兩側分別是“燈下苦讀”、“春風得意”和“名作誕生”、“奉養老母”。整個浮雕是孟郊人生的縮影。“燈下苦讀” 突出詩人在慈母的教育下發奮進取的精神;“春風得意”描繪孟郊金榜題名時“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場景;“名作誕生”表現孟郊揮毫潑墨作《遊子吟》的氣勢;“奉養老母”刻畫詩人侍迎母親以盡孝道的神態;而其最高處的中英文對照詩篇,則代表了孟郊的最高成就。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堪稱人類文化史上謳歌母親的紀念碑式的五言詩作,就是《遊子吟》。

該詩情深意切,膾炙人口,一經面世,立刻廣為傳誦,造成轟動,引起古今無數讀者的共鳴。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舉辦《最受歡迎的唐詩》推選活動,此詩以最高票數名列榜首,被譽為“中華第一詩”。泰國《星期日報》記者夏霜在報道這條消息時評述:“這首詩所以在盈千累萬名詩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描寫母愛,發揚孝道,而語句淺白,真情流露,感人肺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這首詩向世界各國推薦為學生的優秀讀物。

《遊子吟》是苦吟詩人任溧陽縣尉期間所作,有自注曰“迎母溧上作”,其“溧上”,就是溧陽。

溧阳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游子吟》

溧陽是歷史悠久的江南古縣。春秋戰國時期便有溧陽其名,公元前22年始建溧陽縣,三國期間分為屯田都尉和永平縣(縣治在今古縣),兩晉、南北朝期間又改名或拆分為溧陽縣、永世縣(原永平)、平陵縣,公元620年合為溧陽縣至今。元明時代,溧陽曾升為溧州、溧陽府、溧陽路、溧陽州等。孟郊任溧陽縣尉時,為唐代,縣治在今舊縣。

孟郊,字東野,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詩人,也是一位不得志的寒酸詩人。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順。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四十一歲的孟郊在母親裴氏的鼓勵下,參加鄉貢考試,中貢生。次年赴長安應試進士不中,貞元九年再應試再不中,貞元十二年第三次赴試,始中進士。孟郊欣喜若狂,寫下《登科後》一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日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躊躇滿志,準備施展才華,為民辦事,報效朝廷。然而,他苦等了四年之後,五十歲的孟郊才被更都造為深陽縣尉。進士及第與九品小官的不相稱,實在便孟郊大出意外、難以接受,嘆曰:“青雲不我與,白首方選書。”後來在韓愈的勸說下才走馬上任。

孟郊在溧陽任職五年,雖然政治上不得志,卻愛上了溧陽的山山水水,在這裡飽讀詩書,苦吟詩句,流連忘返。據《溧陽縣誌》記載,當時的縣城在今舊縣,孟郊常去城外唐興寺觀賞薔薇花,吟詩唱歌;去城東南的晉時平陵古城舊址,在樹蔭下,水池邊,苦吟到夕陽西下方回。由於孟郊經常外出旅遊、射鴨、飲酒、吟詩,甚至到了“荒廢政務,不務正業”的程度,使縣令季操大為不滿,將其所為告到上級,並聘人代理孟郊的公務,分去他的一半年俸。孟郊一氣之下,辭職賦閒在家。韓愈還曾寫《送孟東野序》,安慰和鼓勵他。

孟郊在長期的漂泊生活中深刻體會到遊子的艱辛和母愛的偉大。他上任後即把母親接到溧陽,但他覺得以自已當時的現實境況,一輩子也報答不盡老人家的恩情。在這種矛盾、複雜的心態中,他寫下了《遊子吟》。從此,孟郊“名詩一首,抒盡人間母子情”。蘇東坡稱讚他“詩從肺腑出,出輒動肺腑”。孟郊在官場失志、人生失意之時,寫成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詩作,也為我國文學藝術寶庫增添了一份經典之作。

溧阳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游子吟》

“韓(愈)孟(郊)詩派”的開派人孟郊,作詩一直追求瘦硬,而他的《遊子吟》卻一反其詩風,以白描的手法,淺近的文字,頌揚了偉大的母愛,不僅為當時的詩壇矚目,而且成為流傳千古的名詩,使其在身後獲得極大的聲譽。

孟郊詩《遊子吟》,好評如潮。上海辭書出版社於1983年6月出版的《唐詩鑑賞辭典》中,講解此詩時說:“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2006年5月,上海市詩詞學會會長陳鵬舉在《新民晚報》開闢的專欄《偶注唐詩》上,對此詩這樣評論:“這首詩,確實流芳千古了。詩人在《遊子吟》題下自注‘ 迎母溧上作’字樣。這首詩誰也看得懂,誰也感覺得到,又誰也這樣期望著的,這首詩不會死,只要有人還活著,這首詩就會流傳。這首詩出生在唐代,是唐代的光榮。這首詩是唐詩,是唐詩的光榮。

孟郊的《遊子吟》,被廣為引用。孫琴安、李師貞在《毛澤東與名人》一書中提到:1951年秋天,毛澤東邀請原湖南第師範學校校長張幹到北京相聚,並派車接到家中做客。當時,張幹緊握著毛澤東的手,噙著淚水,慚愧地說:“一師鬧學潮那陣,我曾主張開除你,真對不起呀!”毛澤

東一聽此言,忙擺擺手:“當時我虎氣太盛,要是像現在這樣學點猴氣,就不會發動‘驅張運動’了。”隨後,引用孟郊的《遊子吟》,懇切地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這棵‘寸草心’,是難報答自已的老師‘三春暉’啊!”2008年10月浙江上虞縣春暉中學為該校百年華誕,舉行了隆重熱烈的慶典活動。該校初創時,作為教師的豐子愷為孟郊的《遊子吟》譜曲,以為校歌。一百多年來,在校歌《遊子吟》的激勵下,在名師夏丏尊、李叔同(弘一法師)、一代名流何香凝、柳亞子等人的精心教育下,培養出了大批的傑出人才。

孟郊詩《遊子吟》,流傳海外。時至2009年6月17日晚上,俄羅斯在國家大劇院隆重舉行慶祝中俄建交60週年慶祝大會的文藝晚會,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等領導蒞臨觀賞。晚會上,一位俄國表演藝術家用漢語朗誦了孟郊的《遊子吟》,博得了全場嘉賓的熱烈歡迎。中央電視臺於黃金時間在一頻道向全國觀眾直播,聞者無不動容。這再一次證明孟郊詩《遊子吟》的魅力所在。

在孟郊詩《遊子吟》的影響下,不少人重視了同題材的創作。宋朝馬光祖在《建康府學先賢堂贊》開篇中就落筆:“擾擾今人中,貞曜(筆者注:孟郊死後被私諡的稱號)心獨苦,披撰三百首,頓挫五七語。其中春草心,浩蕩報慈母。”而今,孟郊的家鄉浙江德清縣先後於2003年、2006年舉辦了二屆遊子文化大獎賽。

溧阳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游子吟》

孟郊在溧陽任職、閒居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他的道德文章在溧陽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為了紀念這位溧陽尉,溧陽人採取多種形式加以頌揚。

從宋代至清代,溧陽文人吟詩作詞緬懷孟郊的有十多人,元代甚至對孟郊不作詩追憶溧陽女傑貞義女,看成是一大遺憾,有詩《貞女廟》雲:“如何孟少府,到此不題詩?”清乾隆二年(1737),溧陽茶亭水東人探花任端書作詩《金瀨弔古》中雲:“一向投金瀨,翻思溧陽尉。”可見,對孟郊景仰之至。

繪圖題詞 宋末元初,有人畫了一幅孟郊在平陵的圖畫,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為之作詩《題孟東野平陵圖》,詩云:“騎驢渺渺入荒城,積水空林坐自清。政使不容投劾去,也勝塵土負平生。”至清嘉慶時,史炳編撰《溧陽縣誌》時,他把平陵城及射鴨堂列為溧陽名勝之一,由蕪湖汪鴻繪圖,史炳題詞:“射虎家兒,勲封六縣,如何竹弓,笑彼浪戰。”

置祠供像 宋代,在縣城的勝因寺內,置李白孟郊祠。南宋溧陽縣尉周文璞有詩《瀨上懷古詩》(原注有:孟貞曜祠堂)。詩的開篇中雲:“古寺閟岑鬱,空梁懸齋魚。神座既欹仄,德容亦飢虛。”大意是:古寺隱藏於茂密的山林中,空蕩的樑上懸掛著魚形般的報時筒。神座既然已經歪斜,孟夫子的遺容也飢瘦虛弱。這是當時孟郊祠的真實寫照。明代溧陽詩人陳周有詩《勝因寺二賢像》,詩云:“當年疏放客,豈不愛廷評?一日文章在,千秋廟貌生。”大意是,當年狂放的李太白、孟東野,怎麼會不重視朝廷的好評?只要他倆的詩文存世,就像祠中的畫像流傳千古。

築亭立碑 北宋崇寧五年(1106),溧陽知縣李亙在唐興寺的西走廊,建造了一座薔薇軒,石刻孟郊的《溧陽唐興寺觀薔薇花同諸公餞陳明府》,立於薔薇軒的右面,在軒前種上薔薇花,希望前來觀賞者登上此軒,吟誦此詩,欣賞此花,以懷念孟郊的風雅。明嘉靖二年(1523)進士、曾任工部郎中的狄衝,把這塊詩碑,從牆下的亂草中遷至後園,建放於紅香亭中。之後,又被其後代遷至淨香亭內。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溧陽進士、舞陽知縣陳時泰有詩《淨香亭廢,餘得薔薇詩斷碑,將擇地種薇植援以覆之》,詩云:“伊昔唐猶盛,何分半俸符?鶯花一以賞,放達豈為迂?婦寺朝中漸,干戈塞上虛。寂寥詩酒意,俎豆在三吳。”從詩題可知彼時薔薇詩碑的狀況,而詩中則充滿了對孟郊處境的無比同情。而詩尾表明:孟郊往昔把落寞寄託於詩酒之中,而今三吳的人民立祠供奉著這位詩人。之後,陳時泰又把詩碑搬往戴埠陳家村祠堂。

溧阳名人掠影 | 天目湖畔的浮雕《游子吟》

掛匾示意 清康熙四年(1665),知縣徐經在縣署迎賓館,採用孟郊的詩題《審交》,刻於匾額,以提示官員在結交中要審交。康熙年間,陳必達在典史署內,築“懷曜軒”,以緬懷孟郊(私諡貞曜)的風範。

修志記載 明弘治《溧陽縣誌》在“名宦”中,有盂郊的簡介,文中提及“迎侍母溧上,嘗為遊子吟。”在“附錄”中,收輯其詩《溧陽秋霽》、《迎母溧上》 (《遊子吟》)、《審交》、《織婦辭》,以表明這四首詩在溧陽所作。清嘉慶《溧陽縣誌》在“文題名”、“名宦”中,均有孟郊的條目及介紹,並在有關篇目中收錄其《送淡公》(之四、之五)、《溧陽唐興寺觀薔薇花同諸公餞陳明府》、《溧陽秋霽》、《同溧陽宰送孫秀才》詩五首。1992年新編《溧陽縣誌》,在“人物”中,有500餘字介紹孟郊,文中提及在溧陽曾作《遊子吟》、《溧陽秋霽》、《同溧陽宰送孫秀才》。在“附錄·古今詩詞選”中,刊有其《溧陽唐興寺觀薔薇花同諸公餞陳明府》詩一首。

溧陽人為了紀念孟郊這位為官清廉的苦吟詩人,從宋代起就為他建祠、供像、刻碑、置亭。1999年7月,在104國道陶家村轉盤處,建起了《遊子吟》大型雕塑。2003年8月,天目湖畔、牌樓南側的天子石巨型浮雕《遊子吟》建成。2004年2月,又在市區人民廣場豎起了《遊子吟》、“慈母春暉”漢白玉圓形浮雕大柱。這頗具地方特色的三大景點,充分反映了溧陽的深厚文化底蘊,以及溧陽人對詩人、縣尉孟郊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天目湖畔的浮雕《遊子吟》,最受中外賓客的矚目和景仰!而以《遊子吟》為代表的感恩、報恩文化,感染了中國,也感染了世界,其必將百世流芳、千古傳承!

(尹少鵬/雨中人 文)

聯繫 / 18906146555(微信 / czly0049)

溧陽童謠

冬季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