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到50歲做九品官,接媽媽到身邊,一首《遊子吟》道盡華夏母子情


撐到50歲做九品官,接媽媽到身邊,一首《遊子吟》道盡華夏母子情


《遊子吟》的當今

1990年代,香港舉辦“最受歡迎的唐詩”推選活動,孟郊的這首《遊子吟》以最高票數名列第一,被譽為“中華第一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世界各國推薦為學生的優秀讀物。北宋的郭茂倩精選5000多首樂府類詩歌,命名為《樂府詩集》,《樂府詩集》是後人學習樂府詩的必讀物。孟郊的《遊子吟》被選其中,同選的還有唐朝的顧況、李益的《遊子吟》各一首。孟郊的《遊子吟》因篇幅短、內容淺顯易懂、情感真摯等原因而被廣為流傳。孟郊的這首《遊子吟》不僅榮登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也被選入了小學語文課本中,成為小學生必背古詩。如今這首詩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名氣不亞於孟浩然的《春曉》和李白的《靜夜思》。

坎坷的仕途

公元751年,孟郊出生在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爸爸是一名公務員,任崑山縣尉,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長。孟郊有兩個弟弟孟酆和孟郢,在二弟出生後不久,他爸爸就去世了。家裡的經濟支柱也隨之沒了,從此家裡的生活開始清貧起來,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們兄弟三人養大。沒有李白的富商老爸,沒有杜牧的宰相爺爺,窮困的孟郊依然選擇讀聖賢書考功名,這樣的選擇可能會很艱辛,但是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三十歲之前,孟郊離開家鄉,常年在隱居在嵩山,遠離手機,遠離應酬,專心致志讀聖賢書,只有死磕幾十萬字的經典才有機會考中進士,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考八個博士都費勁。從30 歲開始, 他結束了隱讀生活, 到河南、江西、江蘇一帶漫遊, 這就是傳說中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孟郊在全身心浸泡在經史子集中後,開始瞭解祖國山河的風土人情,為以後做官做一個準備,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不脫離低級趣味和實際的父母官。

第一次考進士

貞元八年,已經41歲的孟郊去長安應進士試,唐朝的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次年春天。時間有些漫長,讓人內心充滿煎熬,多少個夜晚,孟郊想象自己考中的畫面,而迎來的卻是落榜。孟郊開始懷疑人生,是自己的跑題了?沒掌握大綱?複習參考資料不夠?落第的傷痛之餘作詩《下第東歸留別長安知己》:

共照日月影,獨為愁思人。豈知鶗鴂鳴,瑤草不得春。

一片兩片雲,千里萬里身。雲歸嵩之陽,身寄江之濱。

第二次考進士

第一次落榜後,孟郊本著玩著學、學中玩的宗旨,他一邊繼續遊覽祖國山川,一邊複習備考。可考進士真是太難,難度高於考幾百個清華。整個唐代290年間,共出6000多位進士,每年錄取的進士人數在十幾到三十人之間。每年參加進士考試的人數在2000到8000人之間。在浩瀚的考生隊伍中,孟郊再一次落榜了,比起旁邊張大爺的28次落榜,顯然自己這不算什麼,但是傷心和失望還是從心底出生出來,他又吟詩一首:《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第三次考進士

第二次落榜後,孟郊沒有直接回家,仍然是左手右手史經書,左腳右腳浪天涯。這次他真的有些心灰意冷,在媽媽的勸說下,孟郊秉承“聽媽媽的話,不讓她受傷”的宗旨,他第三次參加進士考試,而這一年他已經46歲。這一次他終於考中了進士,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心裡樂開花的孟郊吟誦出

《登科後》一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日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在唐朝,考中進士並不是馬上就可以做官,還需要等待吏部的嚴格篩選,吏部相當於今天的人事部門。孟郊這一等四年又過去了。在他五十歲的時候,終於被任命為為溧陽縣尉,主要負責治安,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長,有點子承父業的感覺。這與孟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相差甚遠。此時,他的內心像一塊被大石頭砸過的玻璃,碎了一地。這時,忘年小友韓愈進行苦口婆心地勸說,孟郊終於走馬上任了。當時的韓愈還沒有得到任何官職呢,雖然是九品芝麻官,孟郊畢竟是吃上皇糧了。

孟郊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

把母親接到溧陽,二位弟弟照顧母親多年,他終於安定了下來,可以守在母親身邊盡孝。想起每次離家之前的夜晚,在微弱的油燈光下,母親縫補著孟郊的衣服,那個場景經常牽動著他的心,溫度伴隨著隱隱作痛。他吟誦出這首樂府詩《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場景,道出了最真摯樸實的情感。用“寸草”和“春暉”來比作遊子和慈母,形象裡透露著生動和細膩。“遊子”是一個意象,承載著古代文人士子的羈旅之情。這種羈旅情愁要比普通人在外漂泊的情感更濃重,普通的在外漂泊的這種情感好比38度的白酒,而文人士子們的漂泊好似內蒙古68度的“悶倒驢酒”。熟讀聖賢書的文人士子們,不僅僅是要謀一份職業,更要扛起“

為人民服務”的大旗,為國為民造福。


撐到50歲做九品官,接媽媽到身邊,一首《遊子吟》道盡華夏母子情


孝道楷模

在溧陽任職約五年後,孟郊因韓愈、李翱等人的舉薦,入鄭餘慶幕為河南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孟郊隨即在洛陽買地蓋房,將老母接到身邊奉養。據史料記載,元和四年孟郊母親去世,母歸後五年,孟郊亦卒。孟郊去世後,朋友們十分悲痛,韓愈提議給孟郊私諡“貞曜”,朋友們表示同意。韓愈為他作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略述孟郊一生,特別是孝道方面,給大家做了榜樣。韓愈敬仰孟郊的為人與學識,他們同為儒學正統,如果孟郊與韓愈年紀相仿,孟郊的成就也將絕不亞於韓愈。

孟郊的另外一位好友張籍,在詩《贈別孟郊》中有這樣高度的評價:“君生衰俗間,立身如禮經。”說到不如做到,孟郊不僅學習中國經典,還把經典做到了身上,

修身的工夫感染了身邊的人,讓人肅然起敬。


撐到50歲做九品官,接媽媽到身邊,一首《遊子吟》道盡華夏母子情

郭順玉:淺析《遊子吟》的創作背景

周志清:孟郊《遊子吟》與溧陽

姜紅霞:《遊子吟》小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