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柏林牆


說起德國,人們對其多數印象大都是停留在上世紀,一戰與二戰時期,挑起了兩次世界性的大戰。

德國一開始不過是神聖羅馬帝國眾多碎片中的一個小國——普魯士,但是後來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統一了周邊碎片,成立了一個新國——德意志帝國。曾有人戲稱:一年有多少天,神聖羅馬帝國(後稱德意志第一帝國)就有多少個小國。由此可見,當時的普魯士力量是非常強的,不然也難以統一這麼多碎片國家。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神聖羅馬帝國諸侯國,右上紫色為普魯士

但再怎麼盛世繁榮的國家也經不住戰爭與暴政的摧殘。

1918年11月11日,強盛的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戰敗後的德國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賠償後,國內經濟蕭條,政局兩極化,失業率飆升。從1930年代開始,德國政局更是岌岌可危,民主制度奔潰,最後納粹黨上臺執政,成立新的納粹德國,再次向這個世界宣戰。

雄心壯志雖好,但也要有底線。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再次戰敗,然而這次德國面臨的不僅是鉅額的賠償金,還被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即東德與西德。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戰敗的德國被盟軍肢解

那麼,德國為什麼會慘遭分割,又為什麼被分割為東西兩部分而不是直接成為某個大國的附庸國呢?

強國爭霸的棋盤,德國分裂的始端

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戰敗國的國際地位嚴重下降,而勝利國中幾個大國,英法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因戰爭的緣故國家國力嚴重削弱,美國則因為戰爭經濟飛速上升,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中政治經濟強國,而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軍事力量強大,乃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強國,因此美國和蘇聯成為了當時具有支配世界力量的超級大國。

而德國就成為了戰後這兩個強國的第一個棋盤。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英美蘇三國通過雅爾塔會議確定戰後世界格局

但是,這三個國家各有各的小九九,都想要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想要分到更多的戰後賠償款。

首先是美國,它認為重工業的魯爾區和薩爾應該交給“國際”共管,剩餘土地成立五個國家。

所謂共管,但實際上的主權是在美國手中,其他兩個國家自然也能明白其中道理,怎麼可能會讓德國主權放在美國手中,看它一家獨大?

所以英國發言了,它覺得五個國家太多了,三個就行了,而這三個國家,就是目前英美蘇三國佔據的區域。

從英國的劃分的方式,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蘇聯獲取利益最大,所獲區域面積佔據了德國國土的40%。對於將蘇聯視為自己對手的美國而言,這種三足鼎立且蘇聯優勢過大的局面,美國顯然是不認同的。

所以此時美國開始了自己的籌謀,首先,它找到了英國,企圖說服英國放棄它的分割方案,接受自己劃分方式,英國當然不可能接受的,但是又不能和美國鬧翻臉,為了制衡美國,英國找到了另一個新盟友,法國,作為此次二戰時期同樣受到重創的法國而言,自然是願意參與這次“財產分割”的。

英國告訴美國,它希望法國能夠參與這次分割,多一個隊友,蘇聯就多一個對手,並且要求美國把它在德國的一部分領土劃分給法國,同時自己也會讓出部分,美國為了能夠壓倒蘇聯,不得不同意了英國的方案,給予了法國在此次“財產分割”活動中一席地位。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但是無論以怎樣的方式劃分,我們都會發現德國首都柏林,都會落入蘇聯之手。這對英美法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畢竟現在的德國屬於四個國家的共同獵物,怎麼可能讓其中一個獨佔大頭呢?

以美國為首,英法為輔的西方聯盟和蘇聯進行了多次協商,最後在1945年2月4日召開的雅爾塔會議(又稱克里米亞會議)上確定了美蘇英法四國對德國利領土分配問題。

克里米亞聲明中表示:戰敗的德國將來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沒有建成這樣的國家這前,戰後德國領土則由美英蘇三國部隊將各自佔領德國的一個區域,此外成立一箇中央管制委員會執行互相協調管理控制的工作,此委員會由三國的最高司令官組成,總部設在柏林。同時法蘭西如果願意的話,三國當邀請它承受一個佔領區,並參與管制委員會,作為第四委員。關於法蘭西所佔領區域的範圍,將由有關四國政府經由它們在歐洲顧問委員會中的代表共同商定。並在1945年7月17日蘇美英三國在德國波茨坦再次展開會議,達成《波茨坦協定》,明確指出德國領土由蘇美法英四國共同佔領。

冷戰伊始,東西兩德的成立

雖然經過雅爾塔會議制訂了多項明確規定和協議,明確戰後德國的劃分,但是雙方盟國出於自己的立場、目的和利益等方面的考慮,對這些制定的各項協議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並且在對德國的統一和柏林劃分上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所以四國共管的和諧畫面並沒有持續多久,盟國對德國管制委員會難以發揮作用,四國開始紛紛對自己的佔領區開始實行獨立政治實體以及不同的政策,蘇佔區向社會主義方向發展,美英法西佔區則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而美國與蘇聯此時的矛盾越演越劇烈。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公開攻擊蘇聯“擴張”,認為美國此時高踞於世界權利的頂峰,應該擔負起遏制蘇聯野心的責任,主張英美結成同盟,英語民族聯合起來,制止蘇聯的“侵略”,由此拉開了美蘇冷戰序幕。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而美國也是相當配合英國,對於英國這個助攻打的十分滿意,為了遏制蘇聯,同時實現自己稱霸世界的目標,開始實行一列“抵抗”蘇聯的措施,其中便想利用分裂德國牽制蘇聯。雖然美、蘇雙方劍拔弩張,但誰都沒有先出手動武,只是進行文鬥。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

“1947年3月12日,美國杜魯門主義出臺,公開宣佈蘇聯是美國的主要敵人,正式開始了美蘇冷戰。”

1947年1月,美國與英國合併它們在德國的佔領區。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荷、比、盧六國在倫敦召開會議,參加馬歇爾計劃,提出德國西方三個佔領區合併統一的經濟政策,並進行貨幣改革。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公佈了“關於改革植國貨幣制度法令”,同年6月21日,美國宣佈在德國西佔區內實行貨幣改革,發行“B”記德國馬克,同月23日又下令在柏林西佔區實施同樣改革。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西德馬克

蘇聯得知美國的改革措施後反應迅速,主動迎上反擊美國。

1947年6月19日,蘇聯提出抗議,佔領軍長官索洛科夫斯基發佈《告德國民眾書》,書中稱英法美三國欲分解德國,並在德國東部佔領區成立管理經濟事務的經濟委員會,又在12月召開第一屆德國人民代表大會。

1948年6月22日,蘇聯緊跟美國,在蘇佔區發行新幣,並從6月24日起,全面切斷西佔區和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柏林第一次危機由此產生。同年11月12 月,東西柏林分別成立市政機構,開始各自執政。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東德馬克

蘇聯封鎖柏林的舉措給美國提供了一個收復民心的好機會,因為居住在西柏林的民眾因為蘇聯的封鎖,生活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此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給西柏林的居民空運了很多物資,大大的收穫了一批粉絲。時間久了,西柏林民眾越發厭惡蘇聯,不得不說蘇聯的這種行為損害自己和社會主義形象方式實在是令人汗顏。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柏林大空運

1949年5月12日,蘇聯宣佈解除柏林封鎖,延續四百六十二天的柏林危機解除。

柏林危機解除後,由於美、英、法三國未能就德國重新統一問題與蘇聯達成一致,同年5月23日,在美國的不辭辛苦“攛掇”下,德國終於走向分裂。三國合併後西部佔領區頒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決定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波恩為首都,成立新國,並在9月20日產生了第一屆聯邦政府,正式宣佈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西德表面上是由美英法三國共參考文章:同管理,但實際上,主權是由美國掌控的,前文我們也說過,在二戰結束後,英法二國受到重創,美國因戰爭發財,儼然成為了西方霸主。

同年10月7日,蘇聯在德國東部佔區也成立了一個新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從四國共管走向東西並立的?

自此,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在各自的大佬帶領一分為二,分庭抗禮,世界舞臺上也由此出現了兩個德國,直到1990年10月3日,才合為一體,成為如今的德國。

參考文章:

《德國概況》;

《1947年3月12日美蘇“冷戰”正式開始》;

《20世紀美蘇爭霸:爭鋒相對 無時無刻》

《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