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卑家店 再創新輝煌 張俊魁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卑家店是千年古村落。

一、飽經滄桑,幾易其名。

“卑家店”顧名思義,為卑姓所名。據《蒙古史》、《元史》、《明史》、《灤州志》及《東礦區志》記載:鮮卑仲吉,鮮卑族人,(公元一一八八年至一二四四年)祖籍中山,(今河北正定)後晉(公元九三六年至九四七年)時,因戰亂遷至萬福山下,聚族而成村落,村名曰:“三義莊”。隋朝贊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在今河北安國設義豐縣,屬定州。遼世宗於公元九四七年攻後晉兒皇帝石敬塘,掠俘戶不計其數及義豐縣制併入灤州。灤州公元九二三年建制。屬平州,下轄三縣即:石城、義豐、馬城。《遼史-地理志》載:石城縣(今開平)東四十里為義豐縣,縣治所在卑家店,(也有說在灤州)義豐縣東南四十里馬城縣,北為灤州。“三義莊”成名於公元九四七年至公元九五一年之間。村名取自義豐縣的“義”字,或與當地原村落相融合取三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義。也有的認為萬福山腳下三座寶塔所致,不一而足,沒有定論。公元一二二三年蒙元滅金,“三義莊”更名“三百戶營”。蒙軍論功行賞,實行百戶、千戶、萬戶侯制,至今還有七百戶、九百戶等村名。時間不長,於公元一二五零年後即將三百戶營更名為“卑氏莊”,後為卑家店,至今已有八百年。

當時,北方地廣人稀,主要是鮮卑族等少數民族佔領,遼和金政權就佔有近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今天的大半個中國北方領土,而且長達上千年。三義莊作為義豐縣治所,為各方面、各民族集散地,非常繁華。農曆逢五排十大集貿易興隆。卑家店村舊址在京山鐵路南端。義豐縣於公元九四七年由定州安國遷來卑家店於公元一三六九年撤消,前後四百多年曆史,從此再無義豐縣。僅留下當年義豐縣治所門前的石獅子,前幾年還在,現已陷入泥潭。

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卑家店八百年前出了一個風雲人物,鮮卑仲吉。有關他的生平事蹟已載入史冊,究其一生,他有品德、立軍功、影響大,在灤州和元朝都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他出生在有良好教育的家庭,其父鮮卑彥明,重儒學,樂善好施,經常接濟災民,深深感染著年幼的鮮卑仲吉。仲吉年輕時看護果園,便將果慄盡與災民充飢。在灤州為官時,他順應大勢,歸附蒙元,使灤州百姓免受塗炭,挽救了數萬人的生命。他開疆擴土戰功卓著,為元朝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