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大家好,我是小学生同步作文,腊八刚刚过去,我们就来写一篇有关腊八的作文。

一、作文要有主题,没有主题的作文,最易写成流水账。

小学生写作文,看到一个题目,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一般的做法就是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完成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更不知道如何围绕中心来处理材料。

实际上,这种思维是最易写成流水账的。

流水账与好作文之间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文笔的差别,而在于有没有中心思想。

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这里就有蒸馏米的器具

举个简单的例子。记一次游戏,如果没有主题,信手来写,一般的思路和写法是这样的:某一天,和几个好朋友,玩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大家说了些什么,然后回家了。这是按时间顺序来写,也很正常,但是没有突出自己真正要表达什么?只是就游戏记游戏,没有侧重,可不就是流水账嘛。

因此,在下笔以前,你要考虑一下,这篇作文别人看了,能让他有什么收获、感受、启示?总之,不能看过就看过了,却毫无可取之处,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实际上作文也就有了主题。

可以这样想,实物的东西有它的使用价值,文字的东西也要有它的精神层面的价值。毫无价值的文字,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垃圾。

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都是老器具


还是说上面的一次游戏,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了,才可以在材料上进行取舍,在文字上,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加重笔墨,该惜字如金的地方,一笔带过。比如,可以表达一种欢乐的心情,就想象成是让人看一出小品剧,让人开心,就是你的主题。所以在写作时,如何写得欢乐,就要重点在这方面下功夫,比如,游戏细节的描写,伙伴们幽默语言的描写,都是应该刻画的地方。如果写得活灵活现,就如同在看一幕现场游戏了。

或者可以对游戏的内容进行说明,例如是一种比较鲜见的游戏,可以介绍游戏的玩法、基本程序、有趣的地方,注意方面等,读者看了,一样可以去效仿的玩,这当然也是一种主题的表达。这样围绕不同的主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而不是想到什么随便写,到最后成了完完全全的流水账。

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旧瓦头


二、按照上面思路,写一篇关于腊八馏米的作文

腊八吃馏米,是太原地区的一种风俗,更多地方吃得是腊八粥。

馏米的可写内容也很多,比如做馏米、吃馏米,或者与馏米有关的文化等等,但是要确定一个主题,倒底要写什么。

今天我的主题是回忆以前是怎么做馏米的,对比现在有什么不同,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一点做馏米的发展历程,如果可以的话,上升到时代变化这个大背景上来。

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枣多些,好吃,甜

三、作文内容

下来以这个主题,完成这篇作文。

题目:馏米的故事

腊八过去几天了,那馏米甜甜的味儿还萦绕在脑海里。如果咂咂嘴巴,大概还有甜丝丝的感觉呢,可更让我回味的,却是从白发的奶奶那儿听来的故事。

“刚解放那会儿,家里穷,人却多,一大家子住一块儿,常常是三代四代同堂,娃子五六个,大人也是好几个,反正一家都是十来口人。吃饭的时候,天暖吧,就蹲院子里,靠着墙根,吧唧吧唧吃,可香了,吃得慢,就没了,你们呢?现在什么也不爱吃,不知想吃什么?没受过恓惶呀!”奶奶眼睛眨巴着,眼神虚虚的没有定物,似乎在回味,仿佛又是在回忆。

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乡村喜宴上的早饭常是馏米

她收回了目光,又接上话头说:“腊八吃馏米,是老祖宗留下的习俗,据说不吃馏米要冻耳朵。我们常说的一句土话,‘腊八冻死王八’,说明那时的冬天有多冷。天是冷,主要是家里就冷,火不行,连水瓮里的水都会结冰。那比现在,暖气、空调,舒服尽了。”

“就说吃馏米吧。一年就能吃上一次,想想都香得不行,所以那时候的过节,可真个是过节,要好好准备。米用得是软米,早四天就泡了,到腊八一早儿,四五点钟就起来了,把米涮好,然后放进甑锅(当地土话,音祭盔)里。现在已经见不到这种东西了,是陶做的,比脸盆大,还要更深。下面有好多拇指粗的眼,所以做馏米的时候要铺一层枣,把这些眼塞住,然后再一层米,再一层枣……因为人多,也是好不容易吃一回,所以做得多。”

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大瓮做

呷了口水,奶奶继续叨:“蒸馏米可麻烦了。你们想,上面的米呀枣呀,很多层,密不透水,而以前的老炊具不好使,下面蒸锅的气都从旁边的缝隙里跑了,那怎么熟。所以老人们流传的办法,就是用糠和了泥,糊在缝隙上,一会儿吹开了,再糊一点儿,反正一锅馏米,要四五个小时,而不一定全熟了,有时做成夹生饭。熟了的先吃一些,没熟的再蒸。那时的婆姨真辛苦,半夜起来,到八九点才差不多做好了。”

“现在好了,都是小家,三五个人,又不稀罕什么馏米,什么也不稀罕,要么少买些,要么少做些,家具还好,很快就熟了。你们真是享了福了。”

奶奶念叨完了,我有些不相信地问:“几十年前,真是那样的吗?”奶奶笑了,“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那苦的还没说呢……”

小学生作文,《馏米的故事》,回忆太原地区腊八做馏米的风俗

那个时代的各种生活用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