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高陵:“鹿苑神曲”譜華章,話說高陵與鹿的結緣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鹿被視為神物,人們認為鹿能帶來吉祥幸福,象徵美麗的愛情,代表著健康長壽。

高陵與鹿的結緣,要追溯到漢朝了,鹿苑原,也就是白蟒原,是漢惠帝劉盈安陵的園林。到了唐朝,高祖李淵登基前入住龍躍宮,常在鹿苑原逐鹿狩獵,於是就在武德二年設置鹿苑縣。鹿苑縣城三面環水,原坡險峻、居高臨下,古為戍守長安、咸陽的軍事要地。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鹿苑縣於貞觀元年(627年)撤後併入高陵縣。

發現高陵:“鹿苑神曲”譜華章,話說高陵與鹿的結緣

於是,鹿苑就給高陵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高陵為發揚鹿苑文化,將縣城所在地設置為鹿苑鎮。如今,在城區的幾條主要街道上還修建了幾處與鹿有關的雕塑,這些雕塑的修建,讓高陵的城市建設有了靈魂,透過它們,也讓外來者感受到了高陵的藝術氣息和城市的脈搏。

“鹿苑神曲”雕塑,地處鹿祥路與東二環路十字,底座是一座四方梯形塔,全高22米,塔頂上矗立著雕塑。一隻矯健的神鹿腳踏祥雲正飛奔前行,而鹿脊上跪騎著一位妙齡仙女,只見她身體迎風后仰,長髮飄逸,左手搭涼向前遠眺、右手向後伸展,手裡握著一束橄欖枝。而那飛奔的祥鹿,正回首凝眸,似乎在和仙女會心細語。

在雕塑的基座四面,由淺浮雕圖案拼成了一個金色的方形“腰帶”,四幅各具特色的浮雕向人們敘說著高陵在每個歷史轉折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東邊是神鹿嬉戲圖,一群肥壯的原始神鹿正在涇渭河畔的山林中嬉戲奔跑,那是一幅典型的仰韶文化生活場景,再現了原始年代的高陵,涇渭河畔是生命的起源。南邊是仙女熱舞圖,一群身著古裝舞裙的仙女正在涇渭河邊甩袖熱舞,再現了人類漁獵年代的景象,涇渭河養育了遠古的高陵人。西邊的一幅農耕文明圖,農婦們在依依涇渭河畔輕挽流水、漫戲細浪,周圍莊稼茂盛,再現了改革開放後,高陵渠井雙灌噸糧縣的農業輝煌,村民們過上了安逸生活。北邊是現代化發展圖,涇渭河上一座座橋樑橫跨南北,將高陵與西安城區連接,星羅棋佈的現代化工廠拔地而起,三個青年高舉手臂向前奔跑、奮力開拓,表明高陵邁進改革開放新時代,向工業文明華麗轉身,高陵人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四幅圖畫,四個階段,從農耕文明一直延續到工業文明,高陵人正在著力打造繁榮、富強、文明的城市新區。

發現高陵:“鹿苑神曲”譜華章,話說高陵與鹿的結緣

此雕塑,設計者巧妙地將祥雲、神鹿和少女組合起來,命名“鹿苑神曲”,其實就是高陵人激情奮進的“神曲”,向人們展示著一代又一代高陵人頑強拼搏的高陵精神。四面浮雕分別展示高陵的自然、歷史、人文和未來,整個雕塑內容豐富、視覺優美,是一首生命的頌歌、歷史的頌歌,也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畫面。

同樣是鹿雕塑,西禹高速路口南北兩邊的群鹿圖堪稱別緻。花園草叢,森林山石中,六隻鹿正在悠閒地嬉戲。主雕塑是一隻年輕矯健的鹿,腳踏祥雲、凌空騰飛,還回頭瞭望,象徵著高陵經濟的再次騰飛。而在主雕塑周圍,西邊是一隻大公鹿,顯然是一家之長,站在樹叢中,鹿角高高揚起,警惕地向四周瞭望著,既像是目送兒子出遠門,又像在保護著一家人。不遠處有一對母女,母鹿領著小鹿,慈愛的目光始終鎖定在小鹿身上,小鹿也依戀的回望母親,一派祥和溫暖。東邊雕塑則是一隻小公鹿和一隻小母鹿,一對小兒女正在樹林中開心戲耍。

這組塑鋼構造的鹿雕塑,或是一個家庭,或是一個族群,每隻鹿都形象逼真、活靈活現,給我們構造出了一幅鹿苑圖。設計者描繪出了一幅鹿苑中群鹿嬉戲遊玩的熱鬧又溫馨的場景,展示高陵生態環境好、宜居閒適的特色。

發現高陵:“鹿苑神曲”譜華章,話說高陵與鹿的結緣

不僅如此,高陵區還在東方紅路口的鹿苑中學、匯聚廣場和縣門街廣場等地設置有鹿雕塑,這些雕塑雖然不是很大,但廣場平地上一兩隻小鹿的雕塑,頓時使周邊環境靈動別緻、和諧自然起來,也增添了更多古文化魅力,讓人聯想起高陵與鹿的種種故事,回味無窮。

雕塑,給城市增添了活力,也給人們留下了無限想象。鹿雕塑只是高陵城市建設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群鹿共同奏出的華麗樂章,讓高陵人在建設追夢的道路上,有了更多底蘊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