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的家属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属预防糖尿病要多做几点


很多人说糖尿病是会遗传的,因为往往父母、爷爷奶奶有糖尿病,后辈患糖尿病的风险很高;也有人说糖尿病是会传染的,因为糖尿病是夫妻病,常常一方患病,几年后,另一半也会患病。但这两种说法其实都不严谨。专家指出,糖尿病有一定家族聚集性,这与家族成员的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而家庭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起到不可替代的影响。

如果你的长辈患糖尿病,或者爱人患糖尿病,那么作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做些什么预防呢?又应该如何帮助患有糖尿病的他们?


糖友的家属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属预防糖尿病要多做几点


家有糖友 患糖几率高

——家庭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战场

  糖尿病与遗传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联,如果家中有亲人是糖尿病患者,这其实也意味着你得糖尿病的几率较普通人群要高,记者曾见过一家五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儿子),三口人(奶奶、爸爸和妈妈)得糖尿病的糖友,父亲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也会步自己后尘。糖尿病也被称为“夫妻病”,这是因为很多夫妻同时患糖尿病,而追根到底是因为夫妻双方总是有着相似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也是糖尿病呈家族聚集现象的主要原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小燕强调,家庭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战场,所以,当有亲人患糖尿病时,家人应与患者一起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同时,要与糖友共同改善饮食和运动习惯,要记住糖尿病餐就是健康餐,与糖友吃同样的食物,不仅可以帮助糖友控制血糖,还能够降低自己患糖尿病的几率。

糖友的家属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属预防糖尿病要多做几点


家庭关系影响血糖水平

——儿子儿媳吵架 婆婆血糖飙升

  除生活习惯外,家庭关系也会对糖尿病产生影响。张婆婆(化名)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不论怎么换药、换治疗方案,血糖总是高居不下,而经过陈小燕详细的问诊后,才终于找到原因。原来,张婆婆的家庭关系并不和睦,儿子与儿媳妇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为此张婆婆每天都提心吊胆,还要帮儿子带孩子,这才让她的血糖高居不下。陈小燕表示,家庭关系不好,患者心情不佳,自然会影响血糖水平。

  此外,家庭的有利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糖友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如有不少老年糖友因带孙、买菜煮饭等没有时间定期复诊,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如果家人能够给予糖友更多支持,让其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糖尿病知识、定期复查,最好是能够陪同糖友一起看病,一同听听医生对糖友的诊治意见,对于糖尿病治疗的意义重大。

糖友的家属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家属预防糖尿病要多做几点


学习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

——多个人会测血糖,糖友多一层保障

很多糖友及家属都能够做到医生叮嘱的事项,如关爱糖友、学习基础的糖尿病知识、与糖友吃相同的食物等,但当被要求为糖友测血糖以及模拟注射胰岛素时却捉襟见肘。记者围观过一位阿叔帮老伴测血糖,扎了三次针都没办法测到血糖值,还有一些即使测到血糖值,但由于操作不规范,所以数值并不准确。

陈小燕指出,对于老年糖友而言,家属学习基本的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操作非常重要。因为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都要扎针,有不少糖友存在害怕打针的情况,老年糖友往往伴随视力不好的情况,打针也会存在困难,所以家人的帮助尤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糖友出现意识不清或昏迷,家人应立即帮其测血糖,必要时还需要帮助糖友注射胰岛素,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很可能会耽误治疗。所以,家中多一个人掌握这些技巧,对于糖友而言就多一层保护机制。



通讯员/韩文青

图/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