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究竟该考什么?


我要问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高考的志向下,应试教育能否提高学生的理性天赋?学生层次性的差距,并没有因为应试教育产生改变,高考的选拔性特征也在印证这一点。每年强化班与普通班之间整体上的差距从没有被撼动过。清华大学教授调研了500名清华学子,得出的结论是清华学子成绩优异就是因为智商高,而非家庭教育。我觉得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学校教育不能弥补理性天赋的差距,家庭教育也不能够,也就是说教育改变不了理性天赋的差距。不过,值得思考的是清华大学教授用这个调研来说明什么呢?只是为了说明智商和家庭教育没有关系?如果是这样,这种调研没有意义。我觉得他更应该去调研犹太人、欧洲人的家庭教育对解放理性天赋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去调研世家文化对解放理性天赋的作用有多大!人不是有理性天赋就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否则世界理性格局就不会是如此这般。解放人的理性天赋需要合适的理性思维,促进人的理性天赋发挥的是人的志向。


高考究竟该考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应试教育下,学生们的理性天赋得到解放了吗?他们学会什么样的理性思维?中国教育制度下,学生们的理性天赋解放的空间太小了。天才的解题能力确实很强,但是不是靠解题目就能成就大师的。有次有位学生拿一道难题问陈省身先生,陈省身说我做不来这道题。那是不是就认为陈省身先生水平不行了呢?答案是显然的!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认为解题是理性天赋解放的最好路径?甚至是唯一路径?我认为即便不是有意识的这么认为,而行动上已经成就了这个事实!整个高三一年,学校都在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把高考的那几种类型题针对性的反复强化,以便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的强化既不能解放学生的理性天赋,也未能培养更好的理性思维!并且随着高考的结束,这种条件反射将迅速消退,半年后,学生的解题能力会下降的非常厉害。现代的高考和八股文并没有本质区别,题型固定,内容固定,在题目的构造上设置障碍,大多都是在玩智力游戏!锤炼不了理性思维。


高考究竟该考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高考一定要规定时间内做完所有题目吗?比如数学,理科是200分,要求在两个半小时内做完!题型是固定的,至于说学生额外的拓展则不会体现在考试中!学生理性思维的差异则不会体现在卷子上!我认为这样的考试安排不是最科学的,我们可以有更合理的试卷安排和选拔机制。我们的考试既不能体现学生思维上的差异,也不能体现学生知识面的分布。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必须得到尊重。比如有学生擅长归纳推理,有学生擅长演绎推理,也有学生擅长类比推理,也还有学生擅长计算。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为将来培养一个恰当的团队提供了优势互补的潜质,但是我们的考试无法体现这一点。有学生偏科,比如在数学上有志向的学生,他不会仅仅满足于中学知识,他涉猎广泛,甚至大学和前沿的数学,他都会有所涉猎,那么我们的考试能否展示学生的知识面分布?能否给有志向且偏科的学生展示的舞台?偏科往往更应该受到保护,因为人生只能选择有限的欲望释放路径,而偏科的学生恰恰是选择了喜欢的欲望释放路径,并且开始进行了欲望扩张的理性尝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必须予以鼓励。偏科往往是一个好现象!


高考究竟该考什么?


我认为考试试卷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果高考不能将学生理性的差异化体现出来,仅仅是制造分数的差异是极其片妙的。我们必须关注独特的人,一人一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考试卷不能八股文化,要让涉猎就有所获!比如数学,就不能一张似是而非的卷子,首先这张卷子明确的分为几个区,体现计算能力的、归纳能力的、演绎分析能力的、类比推理能力的等等,这几个区分别算分,以体现学生思维上的差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意形成团队合作,把他们的特长结合起来。其次,这张卷子每个区的题目难度都有层次性,不仅仅有中学知识,也要有大学的,甚至前沿的,以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面。再次这张卷子的题目是超量的,我们不要以往非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数量,我们的试卷提供大容量的小题库,供学生选择,以展现他的智力和思维分布特点,以区分独特的人。也就是试卷题量决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来完成,以体现个人的特点。所以更合理的试卷是分区以考察思维特点,为将来团队合作提供指标,大容量试卷观察学生知识面和思维分布特点。

不管是分区,还是大容量的试卷,都为了更全面的考察学生。传统高考达不到这个要求。现在考察更应当注重细分,更注重独特的人,而不是用分数来模糊人的区别。

高考究竟该考什么?


第四个问题是高考应该考察什么?现在高考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不是考察知识的形成过程,造成了这种考察变成了一种智力游戏,而忽视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比如数学,我们习惯于大前提确立下的演绎推理,强调对定理和解题方法的运用,而从未考察过定理生成过程,不知道数学家们怎样运用思维进行思考得出这些结论,相比于运用,考察人类认知的形成更重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探索世界的理性思维。所以在高考中,注重人类认知的生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要尝试着像思想家那样思考问题,才能形成科学的理性思维,解题只是一种人人都要面对的基本技能,它并不是理性思维的全部。关键是,解题成了我们应试教育的全部。我们从未去考察学生如何模仿思想家进行思考的过程,他们的理性思维习惯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我们的应试教育只是教给了学生们全世界都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而没有建立起更全面的理性思维训练。

第五个问题是我们一定要一个总分界限吗?我认为人类能选择的志向十分有限,欲望释放路径不可能太多,在有限的生命力,专注某一领域,并且涉猎一下其他领域即可。如果在专注的领域里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不用担心这种缺陷造成任何障碍!他会比任何时候都更专注更迅速的介入那个相关领域,而且目的性和效率绝不是盲目的学习所能比拟的。那些认为什么都要打好基础才是科学的看法其实并没有道理,没有谁能够论证这是正确的。相反,需要会比任何强迫更有效率。那些所谓的担心都是想当然的想法罢了。我认为高考选拔,注重专才,而要求相关科目的等级即可。至于科目选择,主动权在学生手里。英语和语文,在高中之后甚至可以不作为选择。而你必须要相信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