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扇动了翅膀 环卫3000亿估值也要动一动?

话说,今天一打开电脑,搜索框就自动跳出了#中国疫情正在结束#字样。喜大普奔!

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世卫组织开的口。70%病例已经康复出院的好消息确实令人精神振奋,老铁们,不用隔层纱呼吸的美好生活,离我们不远啦!

致敬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各行业战士!

现在,进入本文的主题——自抗疫以来就备受关注的环卫。

“环卫工人背50斤喷雾器,消杀三条街”

“xx市(区、县)加强疫情期间的环卫保洁工作”

“严防死守抗疫防线的‘橙色’封锁线”

“中药药渣日产10余吨,大型垃圾压缩车每天清运”

“武汉12座方舱医院休舱,千名环卫工人保洁消杀收尾”

“紧盯垃圾收运,做好源头防疫”

“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车助力抗疫”

……

想必,类似的消息应该每天都能看到,尤其是在这种特殊的时期,环卫清洁服务又处在战“疫”防线的关键节点上。一方面,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清运不能停摆;另一方面,特殊时期的消杀工作是重中之重。

由此,行业机构对2020年的环卫服务市场进行了重新评估,也慎重调整了一些长远预期,以匹配此次疫情和相关政策催化的长期利好。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从河北的《关于做好环卫、供排水、物业等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四川的《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城市环境卫生的紧急通知》,到广西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环卫工作的紧急通知》、厦门的《厦门市环卫工作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手册》等,环卫服务似乎经历了全国觉醒。

疫情扇动了翅膀 环卫3000亿估值也要动一动?

环保在线曾不止一次地就环卫这个主题说过,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成为近年来助推“大环卫”站上风口的两大契机。而业界曾预估,环卫市场有望在5年内达到3000亿的规模,复合增速30%—40%左右。

不过,合计一下2019年环卫的表现:

道路清扫面积215亿平米,总市场规模1600亿左右;垃圾清理51000+万吨,总市场规模310多亿;公厕运营覆盖35万多座,总市场规模也在310多亿左右。这三大主要业务,已经为环卫拉住了2200多亿的市场。

再加上这几个领域本身8%—13%的年增长率,业内预估2022年环卫市场估值就能达到2700亿左右。更有乐观的群体表示,或许3000亿的目标也能想一想,毕竟这次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可能比预计的更大。

这种说法有几个主要的支撑点:

① 目前一线城市的环卫市场化程度较高,乡镇较为薄弱,而疫情的爆发将这种差异化凸显得淋漓尽致,造成了相当的紧迫感。

② 经此一“疫”,环卫服务的关注度暴涨,人们在防护的硬性要求下更加关注环境卫生状况,尤其是废弃口罩的处理、医疗垃圾的处理、消杀工作的频次、粪污的处理达标情况等。显然,疫情让群众的环卫意识陡然拔高了一大截。

③ 疫情期间,各地启动了应急预案,无论是公厕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还是消杀保洁,极尽所能“压榨”管理能力,环卫服务更是首当其冲。也就是说,疫情对环卫管理水平的“催熟”作用很可能会持续发酵。

④ 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环卫设备无人化趋势,无人驾驶环卫车上路,这些概念平时很多人听起来都是#雨女无瓜#,现在却成了#这个可以有#。各种原因,大概跟欣赏“美国采用智能机器人治疗新冠患者”是一个心情。

⑤ 智慧化和信息化建设,无疑给这次疫情的环卫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在传统环卫向智慧环卫升级的途中,遭逢新冠肺炎这种突发情况,其优势的凸显在此就不赘述了。总之,加速建设智慧环卫体系,或成为此次疫情带来的蝴蝶效应。

短期受益于消杀、应急环卫服务、环卫装备等的需求提升,环卫服务行业业绩增幅是有目共睹的。那么长远来看,蝴蝶扇动了翅膀,政策注入了动能,刚需拉动了市场,科技创新了模式,城市的智慧升级指明了未来方向……

环卫,还远没有触及到天花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