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李白的诗词中,许多诗词都包含了月亮。

月亮表达的不仅是他的思念,其中也有爱情,还有更多的是来抒发作诗时的情感。

1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写下这首诗时,李白44岁,他来到了日思夜想的长安,满怀壮志的他,发现唐玄宗并不会让他的“安天下,济苍生”的壮志实现,仅仅看上的是他出口成章的写诗才华。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他郁闷、他难过,有那么多的朋友,却不知道向谁诉说,满腔的壮志,化为的只有郁闷,所以只能借酒浇愁。一个人喝酒,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天上的明月,自己的影子,才是最忠实的倾听者,他们都会默默地听着他的诉说,永远都不会离开他。

来一场快乐的 party吧,不需要看着谁的脸色,不需要估计君臣的束缚。在美丽的花间,舞上一曲,主要的是让自己尽兴,其他的都不用去管。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把时间都花在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上吧。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便是在这美好的世间,快快乐乐的活着,有酒的时候便畅快痛饮,有月光和影子陪伴的时候,诉说心中的壮志,同他们一起快乐的舞蹈。

然后和他们说,我喝醉了,你们回家吧,我们改日再聚。

这就是李白真正向往的,内心真正渴望的,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这些心事,只有月亮才懂。

月亮,李白对自由的向往,是对无拘无束的渴望。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2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那一年的李白依旧张狂。大概是因为喝了酒,他竟然举着酒杯问青天,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多么痴傻,多么张狂的问题啊,青天听不到的,他又怎么会回答呢?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这么痴狂的问题李白并不是第一个这样问的,屈原在《天问》中曾经问过“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曾经问过:“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个问题大概很多人都想过吧,这是对人生、生命,对整个宇宙的思考。

那就多问问吧,月亮在高空中,你不知他来自哪去向哪,何时消失,但是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孤单,因为月亮会之中追随着你的脚步。有没有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人的生命短暂而渺小,失意得意又能怎样?人生代代无穷极,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其问“青天有月来几时”,不如让“月光长照金樽里”。

珍惜有月亮陪伴的时光,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人生旅行。人生得意须尽欢。

月亮,是李白人生的理想,是他一生不孤单的陪伴。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3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那一年的李白五十岁,他那样一个热爱自由、无拘无束的人,本不应该困在这长安城之中,也许长安之行便是为了让他用诗写尽这盛世华章的吧。

那时候的大唐,物华天宝,国泰民安。

历史上还有哪一个时期像唐代这样疆域辽阔,生机勃勃?还有哪一个朝代像盛唐这样热情包容、豪迈奔放?还有哪一个阶段像盛唐这样浪漫多情、光彩熠熠?

李白,在这盛唐,一出手,文字便有了大气磅礴的力量。虽然仍是那个月亮,但是这月亮,却不像童年的白玉盘,也没有了家乡月的柔情,也没有了爱情时月亮的浪漫。他在这里,在天山,具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美。

连绵起伏的天山,苍茫的云海,明月像是一个浑身散发着冷艳气息的绝世美女,她缓缓升起,目光睥睨着大地。长风呼啸着吹过几万里的土地,吹过那些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沧桑的容颜。

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时间来描绘月亮了,因为在李白的身后,站着的是一个盛唐。这样的盛唐,也只有他才能描绘出它的气势磅礴吧。

月亮,是大唐的荣光,也是李白的荣光。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4

李白是如此的爱月亮,在他的诗中,涉及月亮的诗就有382首,占其总诗数的38%。古往今来,一提到咏月的诗,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白了吧。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是李白懵懵懂懂的童年、告别的家乡,是他美好爱情的模样、也是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的向往,是大唐盛世的荣光,更是他自己的人生的理想。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我们如今见到的月亮,曾经照过许多的人。我们不能知晓的是我们之后,这轮月亮还会照着谁。

今天的月光依然明亮,依然追随着每个人的脚步。斯人虽已逝,诗歌永流传。李白的一生都很张狂,但是在他无比张狂的诗词中,也夹杂着温柔的月光。不能说他的人生里都是豪放的诗词,他还有许多描绘月亮的美好诗词,有他的委婉,有他的柔情。

李白,明月心中留,狂放中更多的是月光的温柔。


这月色有多美?读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览月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