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大的貢獻,是以凌厲的手段廓清了康熙晚年的積弊,整頓吏治,消除冗劣,改土歸流;改革財政,整肅貪黷,使國庫重新充實起來,為乾隆登基把清朝推向鼎盛創造了條件。但在軍事上,雍正並不是一位傑出的統帥。他雖然取得了平定青海的勝利,善後措施也十分得力,較好地解決了青海的問題;對加強全國邊防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是,他在同噶爾丹策零較量時,由於決策失誤、選將不當,使清軍在和通泊(今蒙古國科布多省西部山谷中)遭到了一次慘敗。
康熙晚年就稱讚年羹堯在平定青藏之亂中“辦事明敏”。當時年羹堯是四川巡撫,不管軍事,只能管一些後勤保障之類的事。康熙立即把他提升為四川總督兼巡撫,以軍事為主,把平定青藏之亂的事都統起來(《清史稿·聖祖本紀三》)。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和碩特部可汗羅卜藏丹津,謀求獨領西藏和青海的企圖未遂,於是糾集諸臺吉起兵反清作亂。雍正“命羹堯進討”,並“諭撫遠大將軍延信及邊防理餉諸大臣,四川、陝西、雲南督、撫、提、鎮,軍事皆告羹堯”。年羹堯點名要二將,一為前鋒統領素丹,一為提督嶽鍾琪,均授參贊大臣銜。雍正帝均“從之”(《清史稿·年羹堯傳》)。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年羹堯坐鎮西寧指揮,四方調度。嶽鍾琪授予奮威將軍,在第一線與羅卜藏丹津叛軍較量。當時羅卜藏丹津活動在青海河湟地區(青海境內黃河與湟水交匯地帶,靠近甘肅)。那裡是甘肅進入青海的一條走廊,兩邊都是祟山峻嶺,關隘重重,易守難攻。走廊地帶內,有許多厄魯特蒙古和碩特部駐牧部落,有眾多大小頭領,他們互相掩護支持,很難對付。
嶽鍾琪與諸將分道進入這一地區:(一)嶽鍾琪與侍衛達鼎為南路;(二)總兵武正安為北路;(三)黃喜林、宋可進為中路;(四)副將王嵩、紀成斌負責搜山。嶽鍾琪部到達哈喇烏蘇(蒙古語“哈喇”為黑,“烏蘇”為水,地點失考),天剛亮,“番眾末起,即縱擊,斬幹餘人,番眾驚走,逐之,一晝夜至伊克喀爾吉(失考)”,俘獲部落大酋阿爾布坦溫布。“羅卜藏丹津西竄,鍾琪逐之,一晝夜馳三百里”,同時分兵一部前去封堵青海西部通往新疆的噶斯口(《清史稿·嶽鍾班傳》)。
羅卜藏丹津“侵鎮海堡,都統武格赴援,敵圍堡,戰六晝夜,參將宋可進等赴援,敵敗走”(《清史稿·年羹堯傳》)。
嶽鍾琪追擊途中,羅卜藏丹津屬下的部落小酋彭錯等向他投降。嶽鍾班命守備劉廷言監視他們當嚮導,他殿後繼續追擊。不久又有一位名叫吹因的小酋前來投降,他交代說羅卜藏丹津的落腳地點距此大概只有一百五六十里。嶽鍾琪命暫時休息一下,“薄暮復進,黎明至其地。羅卜藏丹津之眾方散就水草,即縱擊,大破之,擒諸臺吉”;羅卜藏丹津的母親阿爾泰哈屯(哈敦)及婦弟阿寶也被俘。“羅卜藏丹津易婦人服以遁”,其狼狽之狀,可想而見。嶽鍾琪又追擊到桑駝海(失考),“不見虜乃還”,餘眾皆乞降。嶽鍾琪這次出擊,“出師十五日,斬八萬餘級”,跟隨羅卜藏丹津叛亂的部落大酋都被擒獲。為了肅清殘敵,年羹堯“遣鍾琪等督分十一路進剿,悉討平之”(《清史稿·嶽鍾琪傳》)。
雍正帝的辦事風格是快捷、果決。無論什麼事,都希望儘快有個了結,不喜歡拖泥帶水;年羹堯有能力、有魄力,正好對上了他的要求。
六月,“以青海平定,勒石太學”(《清史稿.世宗本紀》)。雍正根據年羹堯“條上青海善後諸事,請以青海諸部編置佐領”等建議(《清史稿.年羹堯傳》),對青海採取瞭如下善後措施:(一)將青海和碩特等蒙古各部,仿照外藩蒙古札薩克制,劃分為二十九旗,旗設札薩克(一旗之長),旗下設佐領。各旗首領每年會盟一次,由朝廷派駐的西寧辦事大臣主持。各旗王公臺吉分班赴京朝貢(三年一貢,分三班,九年一輪)。
(二)青海境內的藏人,以前“惟知有蒙古而不知有廳衛營伍官員”,從此在其所居之地增設衛所,在藏人中設立土司,分別授予千戶、百戶等頭銜,統歸附近原設道、廳及新添衛所長官管轄。
(三)改西寧衛為西寧府,設青海辦事大臣。下設西寧縣、碾伯縣、大通衛。新築大通、白塔、永安三城,分設總兵、參將、遊擊,屯兵駐守。(四)規定喇嘛寺院規模,房舍不得超過二百間,喇嘛不得超過三百人,每年稽查兩次。通過以上措施,加強了清廷對青海的管轄與控制,為最終解決準噶爾問題創造了條件。
但是,年羹堯的張狂和雍正帝的猜忌恰巧也碰到了一起。年羹堯自恃“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飛揚跋扈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出門,侍衛軍“前後引導,執鞭墜鐙”;入朝,“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至京師,“行絕馳道。王大臣郊迎,不為禮”;在邊,“蒙古諸王公見必跪”,如此等等(《清史稿·年羹堯傳》)。他功也立了,人也得罪完了。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二月庚午(初二),出現“日月臺壁,五星聯珠”天象。年羹堯疏賀,用了一句“夕惕朝乾”,引起雍正猜忌,大怒:“年羹堯非粗心者,是直不以朝乾夕惕許膚耳。”詔降年羹堯為杭州將軍(《清史稿·世宗本紀》)。三月,奪官。四月,山西、川陝、河南、直隸等各地大員及朝臣紛紛上疏,彈劾年羹堯。雍正帝諭:“羹堯謀逆雖實,而事蹟末著,膚念青海之功,不忍加極刑”,派人“詔諭羹堯獄中令自裁”(《清史稿·年羹堯傳》)。年羹堯,有本事,太張狂,可惜了。
閱讀更多 日月晨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