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低、學校差就註定人生無望?你可能對知識有什麼誤解

很多人對自己的學歷會比較在意,往往會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學歷高低,因為學歷缺少了敲門磚,因為學歷失去了很多機會,然後一步錯步步錯,從此和別人差距越來越大;也有很多人感慨,學了那麼多知識,懂了那麼多道理,可依然還是過不好一生。

也許,我們對知識缺乏正確的認知,才導致我們心懷芥蒂又或者無法正視自己,無法充分利用知識,更無法發揮自己的長處,所以根本不可能贏取白富美,達到人生巔峰了。今天我們就看看,我們和別人學到的知識有什麼不同?如果不同,該向哪個方向努力才能實現逆襲?

學歷低、學校差就註定人生無望?你可能對知識有什麼誤解

-1- 學校裡學習到的僅僅是知識的冰山一角

學生的本分就是學習,然而,學好教科書、獲得好成績是重要的,但卻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因為,人需要終身學習,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知識冰山一角。否則,我們沒辦法解釋,為什麼有些在學校成績很好的人,未來並不一定是最有出息的;為什麼有些人在學校成績平平,但到了社會上卻風生水起。因為,學校和社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競爭模式。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往往是在規定的一條賽道上向著共同的終點進發,有點類似馬拉松比賽,誰的耐力強,誰的速度快,就能搶先到達終點拔得頭籌;而在社會上,沒有固定的賽道,沒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所有的東西都在你心裡,你恐懼的,你渴望的,都會逐一呈現在你面前。

所以,社會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也更加隱蔽。在這種競爭下面,我們需要懂得更多知識,很多情況下這些知識都是教科書上學不來的,你需要自己琢磨,需要認識到自己在某方面知識的匱乏,並努力尋找改善的辦法,最終才能找到這些知識,既便如此,依然還需要我們通過實踐去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你看,這些東西都需要自己去發現,去尋找,去解決。沒有老師的點撥,也沒有家長的督促,完全靠自己一個人。而恰巧的是,我們身上缺少太多這類東西,往往需要我們一生去發現和解決。

因此,過於看重一時的得失,比如高考、考研、公務員考試這些關鍵事件或節點,往往會走入死衚衕,反而忽略了那些更加隱蔽但卻更加重要的東西。

學歷低、學校差就註定人生無望?你可能對知識有什麼誤解

-2- 知識的四個層次

知識的形式多種多樣,可能是一種技能,可能是一個方法論,也可能是一種思想,總之,能夠指導我們思想和行為的那些內容都可以稱為知識。

從結構上看,知識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信息知識,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父母老師和他人教會我們的東西都是信息知識;第二個層次是加工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是通過你的實踐、體驗得到的、內化於心的東西,可以說是自己的知識;第三個層次是體系知識,通過融會貫通,當你把自己的加工知識整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時候,就形成了體系知識。知識的最高層次是智慧。看起來似乎和前三個層次沒有直接的關係,其實卻是三層知識的高度凝練,這些知識的修行就不是靠學歷能夠解決了,智慧是自下而上,而不是由他人自上而下的傳授的。他人傳授的任何東西,對我們來說只能是底層的信息知識。所以很多人即使學歷不高,但卻能在某個領域裡面具備過人的智慧,就是因為他們做了自下而上的提煉。

我們拿小馬過河的例子來講,小馬的媽媽讓小馬送糧食到河對岸,大黃牛說小河不深,小松鼠小河很深很危險。這些都是信息知識。而當小馬自己嘗試、體驗得到的經驗,這些就是加工知識,而經過多次嘗試,小馬把如何安全通過小河編撰成手冊,標註出小河邊每一處的深淺和安全程度,並註明過河的注意事項,他就形成了體系知識。最終,小馬得到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凡事都要去積極嘗試”的人生體驗,並將這些哲理積極踐行,這些就是“智慧”。

學歷低、學校差就註定人生無望?你可能對知識有什麼誤解

真正的知識,並不僅僅是我們在學校裡學到的一點點皮毛。而是在人生歷程中學到的點點滴滴,人和人之間的差距,雖然最初看起來在學校裡是分數之間的差距,但進入社會後的頭幾年才是差距真正開始越拉越大,這裡面什麼在起作用呢?是知識體系,是智慧在共同作用,如果對於知識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對於學歷有迷之自信或者迷之自卑,沉迷於高學歷,高收入的神話,始終沉迷於低水平的信息知識的儲存和簡單加工,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表現為“能力不濟”或者“後繼乏力”,即使學歷再高,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總之,現在我們在學校中攝取的知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哪個學校,或者學歷高低其實都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只要我們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等級,也許就像某個成功人士說的,賺錢只是順手的事情。馬上高考來臨了,“談心說理”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魚躍龍門!

“談心說理”一個靠譜的心理號,分享超準心理測試、實用的心理學常識,助你更多的瞭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