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翰凯:诗情墨韵书人生

人物档案



周翰凯:诗情墨韵书人生


周翰凯,常州武进人,1962年12月生。1981年进入教师队伍,2000年任漕桥中心小学校长、书记,2010年任前黄中心小学校长、书记,2017年7月退居二线,38年教学生涯兢兢业业。

他自幼研习书法,以经典为师,数十年潜心研究米芾、颜真卿,汲取名家之精华。他的行书潇洒俊逸、风骨超然,楷书稳健雄厚、遒劲有力。作品先后获得武进县青年书法竞赛硬笔一等奖、毛笔一等奖,全国“苏东坡杯”书法竞赛优秀奖,作品入展全国“小榄杯”书法大展等。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常州市教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州市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武进区书协副秘书长,武进区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走进周翰凯位于漕桥的书斋“香远堂”内,墨香盈室。堂中,一副友人赠送的藏头对联尤为醒目,“翰海俯拜南宫墨,凯泽仰承濂溪文”。南宫是周翰凯最为推崇的书法宗师米芾的别称,濂溪则是周翰凯一脉周氏祖先周敦颐的别称,这副对联巧妙地道出了周翰凯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周翰凯:诗情墨韵书人生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书香门第的书法启蒙


1962年,周翰凯生于武进礼嘉镇庞家村周家塘,这里的周氏族人系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周家家学渊源深厚,规矩森严。周翰凯的爷爷是“大先生”,当过校长。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清秀俊逸。周翰凯则承袭了对诗书的热爱,读书时就因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美术字脱颖而出,班级的黑板报常常被他承包。“对于书法,幼时就发自内心地喜欢,而且写出的字常常能得到他人的称赞,也就有了钻研的动力。”周翰凯回忆道。

1979年,周翰凯进入武进师范学校读书,正式开始练习毛笔字。毕业时,他已经成为同届学生写毛笔字最好的几人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周翰凯成为南宅小学的语文老师,对于书法的热衷始终不减。写字费纸,他不舍得买宣纸,就用旧报纸写。他痴迷于书法,早已在学校里传开了:“只要办公室里的旧报纸不见了,准是被周翰凯拿去练字了。”

如果说此前对于书法的钻研都是周翰凯的自学和探索,那么,三年的函授则让他开始了系统学习。当年,他花费了两个月的工资报名了无锡书法艺专,成为全国第一所书法高等学校的学生。周翰凯一边忙于教务,一边系统学习书法理论、书法历史、书法技巧。每次写完作品寄至学校,便开始翘首盼望回信,收到老师的红笔修改便如获至宝。整整三年,他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孜孜不倦。

伴随着周翰凯的书法技艺越来越精进,他开始有了名气,渐渐有人央他写各类春联、楹联、日帖、寄单、结婚择日红帖等等。他常常自己贴笔墨,贴功夫,却乐此不疲。写得最勤的时候,家里的小阁楼一天就堆放着500多副对联。妻子磨墨晾联,周翰凯则吟诗奋笔。窗外寒冬腊月,窗内琴瑟和谐、温暖如春。

“书法作品并不仅仅是装裱起来供人欣赏的,如果能进入百姓的生活日常,则更具生气。”周翰凯这样认为。如今,他更是多次参加区文联书协组织的义务送春联下乡活动,多次被评为“德艺双馨”会员。

周翰凯把自己的书法习作室命名为“香远堂”,“香远”两字取自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语,意在缅怀祖先周敦颐的风骨与德行,也道出周翰凯对自己的人生定义与追求。


周翰凯:诗情墨韵书人生



将进酒,杯莫停:墨韵飞舞真性情


周翰凯的行书风格潇洒俊逸,笔走龙蛇,呼之欲出,与其恩师徐浩然先生大有关系。

两人相识时,徐浩然已经是书法名家。当年,还是“毛头小子”的周翰凯初遇书法名师,徐老请“小周”帮忙写两个字,实是为了掂量一下他功底几何。周翰凯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徐老看过后啧啧称赞:“小周”身上的胆识、韧劲与书法功底都不是一般年轻人所具备的,孺子可教!两人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徐浩然的影响下,周翰凯从临摹现代名家字帖转而开始临摹唐宋时期字帖,接受更原汁原味的书法熏陶,也在书法创作上有了更深的底蕴。而今,两人早已是多年至交,把酒言欢,想起当日场景,如在梦中。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去年,57岁的周翰凯参加了武进诗词大会,并一举夺得雪堰分会场的冠军。作为古典诗词的“骨灰级”粉丝,周翰凯的书橱里珍藏着诗词名家的线装古籍。他尤爱李白诗与东坡词,两者均是气势开阔,想象丰富,豪迈潇洒。从老师到书法家再到诗词大会年龄最大的参赛者,周翰凯把酒言欢,恣意人生,举手投足亦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感,羡煞旁人。

“一座高冈众凤飞,你于此学鸣!一山高梧众凤栖,我于此游艺!众师润物细无声,你滋我心田!”周翰凯为武进青少年活动中心所谱的《凤凰振翅》,写出了对古典文化的钟情,更诉说了一位老师对学生寄予的深情厚望。周翰凯挥毫泼墨,用自己的字和词,渲染出世界的美好和广博。


周翰凯:诗情墨韵书人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笔一墨一世界


书法见字即见人,一个人喜爱的书法家,常常能照进他的内心世界。每当提到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背后的故事,周翰凯总是感触良多。当年自己意气风发闻鸡起舞,常爱背诵颜真卿《劝学诗》,这位“忠直、宽博,有庙堂之气”的书法大家,作品中蕴含着德行与操守的无限美意。

若说颜真卿的一身正气、忧国忧民令周翰凯高山仰止,那么,“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的行书则给他带来另一种毕生难忘的深刻体悟。米南宫的字潇洒、俊逸、独树一帜,和周翰凯有一种“遥远的相似性”,这种穿越千年的知音感击中了他,此后一生,他都沉浸其中,反复临摹。

言及创新,周翰凯淡然道,人的精力有限,不提倡为了有所成而刻意创新,自己一生之中能把楷书、行书写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一生忠于一事,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他的生活态度。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首以行书写成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被周翰凯挂在堂中醒目的位置,也是他最为钟爱的一幅书法作品。辛弃疾的词让周翰凯感触颇多,“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因而人生更当潜心自己所爱。一直以来,他很少参加书法作品展,而是静心习字读书。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主持编纂完成了《香远堂周氏宗谱》,并为宗谱写序。他还将自己对书法和教育的热爱融合在一起,10多年来,他积极组织武进南片10多所学校师生参与书法学习培训、交流比赛、公开展览等活动,对全区书法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对周翰凯来说,若得空闲,窗明几净,一杯清茶,翻阅典籍,坐拥五岳,神游天下,面晤古人,便是最大的享受。香远堂内,阳光满室,孙辈绕膝嬉戏,咿咿呀呀地背诵着古诗词,如此美丽的画卷,铺陈出他墨香萦绕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