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之士子图,天下得失在于士

士农工商兵,士居首。世教风化,朝政得失,都系之于士。士正则天下正,士邪则天下邪。”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就震惊了,那是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幅活动着的长卷画廊,汴河上舟船来往,两旁的店铺中喝酒的、说书的、购物的人栩栩如生,郊外还有骑马的、推车的、挑担的人在行走。特别是虹桥前一条急驶的大船,桅杆没有放下来,桥上的人似乎都在惊呼,船上的人在奋力操作,简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冶文彪也是因为这幅画触动了创作灵感,像看图说话一样赋予每个人物于生命和故事。

冶文彪用十年时间写就《清明上河图密码》,用推理小说的形式,把清明上河图中824位人物复活,他把所有的人物纳入士、商、兵、工、农等五大领域,每一领域设置大大小小的案件,让这些人物纳入大大小小的局中,让他们面临名、权、利、情的考验,在80多个案件中展现人性的善恶美丑,展开大宋帝国的全景风貌。

清明上河图之士子图,天下得失在于士


士子图是密码中的第一张图,用三个神秘的案件为主线,串联起各个阶层的土子,展现出宋代士子的理想与现实,名利和道德,友情和爱情的冲突,显现出士子的人格操守和主流价值。

第一奇案梅船消失案。汴河驶来一条梅船,即将过虹桥时桅杆没放下,引得两岸的人惊呼,过了虹桥,忽见船身被烟雾笼罩,急带撞向停靠在岸边的一条新船,众人又是大声惊呼。当烟雾散尽,梅船和船上的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消失的地方忽现神仙降世,神仙漂在水面上,身后两个小童,漂流而下,水面上漂现“天书”。巡使去查看被撞的新船,居然发现了不明身份的二十五具死尸。船到哪儿去了,神仙是谁,死尸哪儿来了?

第二件奇案,密室妻儿消失案。古玩店老板坐在店堂,妻儿和邻居相约去庙会游玩,在去之前在后面厨房洗澡换衣,当邻居来呼唤时,老板发现澡盆里的水还在,洗澡的妻儿却不见了,后门的门栓在里面栓着,厨房没有其它出路,两个人凭空怎么就不见了?

第三件奇案,酒店无头案。三个侯缺进士相约在酒店吃饭,一位家中老父亲突然发病,被家仆喊了回去,另两位吃着吃着,其中一位的头不见了,另一位醉倒在桌上,身上却不见一点血迹,是谁杀了他,头又到哪儿去了?

探索三桩奇案的真相,呈现出社会名人的狭隘,学府学子的功利,候补官员的谋权,构成一幅宋代士子的全景图。下面我将从理念之争、名利之争、正邪之争中的剖析人性的复杂,明白贪婪是罪恶的温床,不作恶是做人的底线。


清明上河图之士子图,天下得失在于士


一、理念之争导致的不仁之举

东水八子是八个儒生,仿效晋代的竹林七贤,是京城公认的清流,崇尚仁义之道。八人中宋齐愈是上舍中的佼佼者,有望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他竭力主张王安石的新政,认为要改变宋朝冗官、冗兵、冗钱的弊端就得实施新政。以简庄为首的其他七人坚守旧政,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百般抵毁新政。双方在几次论辩中都是宋齐愈获胜。为了阻止他参政,整天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的儒生,利用他对救命之恩的陌生女子动心的弱点,共同商讨设计让他缺考,让章美假冒那个女子给他写情书,哄骗他远离京城去求婚。

八子中的领头人简庄,让船主下蒙汗药,让他在船上昏睡一天一夜,然后骗去应天府,置他于那条消失的梅船上,一劳永逸消除这个隐患。章美不忍心害他性命,在情书中偷换了女子家的地址,自己代替他去应天府一探究竟,结果差一点丢了性命,在船上杀手认出了他,帮助他从水中逃生。这次经历让章美对社会名流和官场争斗彻底失去了信心,毅然脱离了那个圈子回家。留在梅船上的人全被毒死,梅船的消失也是一种障眼法,便于行不法之事。

宋代由于重文轻武,文人一般不会以言论而处死。但朝廷中改革派和守旧派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改革派占主导,就把守旧派赶出朝廷,守旧派主政,就把改革派一贬在贬。简庄八子中大多是守旧士子,为了维持祖宗之法,维护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极力反对新政,不惜设局置优秀士子于死地。所谓的“仁义道德”,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一旦对他们的利益有损害,百般陷害而理直气壮。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宋代是文人的天堂,一般情况下言论自由,很少发动文字狱,但文人相轻的恶习却深藏在人性之中,嫉贤妒能、捧高踩低,成了有些人的做人信条,表面上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却包藏祸心。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例,他弟弟苏辙一针见血地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太出色的人遭人嫉恨,众人你一拳我一脚把他糟贱。但总会有些正直的人心怀善念,默默地守护着社会的良知。


清明上河图之士子图,天下得失在于士


二、谋求权力不择手段者,害人又害己

侯伦、董谦、曹喜是三位好友,也是待缺的进士,朝廷通过恩荫和科举招录官员,但录用的人太多而职位有限,很多进士及第的士子连个闲职都得不到,等了三年还等不到一个缺,眼看新榜进士又要出来一批,情势越发严峻。侯伦和父亲思考再三,决定把自己的亲妹妹献出来当礼物,去巴结吏部主管进士职任派遣的官员…打通仕途,那官员因为经济问题,想谋杀知情人,让他想法嫁祸于人。

面对名利的诱惑,侯伦把目光转到了与他有竞争关系的两位好友,一箭双雕,既帮了权贵,又清除了障碍。热情地邀请董谦和曹喜赴约,中途安排家仆把他叫走,造成不在现场的局面。用无头尸陷害醉酒的曹喜,让他成为杀人犯,被司法抓捕归案。董谦被骗去应天府,送上梅船,让他也无法生还。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侯伦因一念之私,设局害人,自己又被权官玩弄一场,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人财两空,名声扫地,无地自容之下,只能自行了断。

人都有向上爬的欲望,爬上更大的平台,这是上进心的表现。如果人心里只有自己,不择手段去谋取利益,不仅得不到想要的,本身拥有的一切也会被别人不择手段取走,落得可耻的下场。《太上感应篇》讲: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清明上河图之士子图,天下得失在于士


三、以隐求仕,难成真果

宋徽宗曾经崇尚道教,相信详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出现了林灵素这样的骗子,刻意造出详瑞来骗取高位权利。一些士子看到这是一条入仕的捷径,他们就结庐到了终南山,指望通过归隐造出高洁和睿智的名声,引起官家注意,求得富贵。这其中就有一位抛妻别子的道士张志归,道号太羽,卖了田产换得一道谍文去学道,忍不了山里清苦的日子回家了。想不到家里漂亮的妻子已经招了个接脚夫丁旦,富贵荣华没求到,反而变得家不是家,士不是士,道士不是道士。

寒门出身的葛鲜想着只有读书改变命运,苦读得到了优异的成绩,府学的同学何涣聪明异常,无需苦读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嫉妒,认为想当状元就得搬掉这块绊脚石。有天和何涣结伴去寺庙游玩,发现何涣对阿慈一见倾心,而阿慈的接脚夫丁旦和何涣长得一模一样,于是他邪念一生,设局让这两个人身份互换。

何涣爱阿慈,丁旦爱钱财,何涣醒来明白被葛鲜算计,但贪图心爱的女人的照顾,故意将错就错。丁旦来到前宰相家冒充何涣,得到大量财富,更是大肆赌博,一踯千金,不久又成了穷光蛋。接着发生一个奇事,何涣看着阿慈在庙里拜佛,刚跪下就昏了过去,何涣忙奔了过去,发现阿慈变成了一位丑女,而此丑女醒来后,说她是十里外猎户家的女儿。

何涣心里始终放不下阿慈,再次踏入局中误杀了人。流放途中,设局者把他救下,准备送上梅船。他请求离开前,允许他回去送些财物给阿慈的婆婆,当他回到那个家遇到丁旦,丁旦见钱眼开,请求换回身份。于是何涣回了家,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状元,他的贪色之念,害他误杀人;善良之念,救他离死局。而他的那位同学葛鲜,父子俩人再次害人时,终至害死了自己。

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鬼路走多了就会遇到鬼,读书为了什么?做官为了什么?如果把读书当成荣华富贵的敲门砖,走正道敲不开仕途之门,走歪门邪道也敲不开,正道上得不到的东西,邪道上更加得不到。


清明上河图之士子图,天下得失在于士


四、掩盖一个错误,会有更多的错误产生

武翔曾经为了钱,偷偷把朝廷规定的禁书送给了高丽的使者,十年以后受到了要胁,要他去梅船上杀一个人。他本可以去自首,这几本书也没有什么秘密内容,可是他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同意了太学生的弟弟设局,用绑架女人孩子,去要胁邻居去干杀人。

那个女人未嫁之时就已经有了心爱之人,可是女人无法自主婚姻,只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委委屈屈地嫁了古康潜。偶然一次上井担水,重逢了老情人,那男人为了她至今未婚,她心底起了波澜,邻居的计谋正中她下怀,于是借绑架之名带着儿子从家中偷跑出来。

康潜的弟弟康游曾是战场上的勇士,现今武转文已进入官场,为了嫂嫂和侄子,他毅然答应去梅船上杀人。认出那人是章美,拿过他身上的信物,帮助他逃脱,自己去坟场割死尸的耳朵替代。本以为可以换嫂嫂和侄儿,不知道嫂子的情人再设局中局。最初的一个要胁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这张带倒一串,一个坏事连接一个坏事,最后造成四个人死亡的悲剧。

一个谎言必须有无数个谎言去弥补,在错误的道路上开步,就会错得越来越离谱,只有立得正站得稳,人才不会被他人要胁。

清明上河图之士子图,天下得失在于士


五、贪婪是恶之源,正气是士之本

读书人心中没有理想,没有正气,社会就没有正义,没有公平。封建社会的官僚都是士子,所以士子怎么样,社会就是怎么样?作者选择太学生、隐逸、魁首、府学生、状元、待缺的进士等一批士子的形象,描绘出宋徽宗时期的士子图,他们中有正义之士,如宋齐愈这样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社会的主流。有灰心之人,如章美这样心怀善念的知识分子,不愿同流合污,不屑于参与党派之争,宁愿保持高洁,远离仕途回家著书立说。有作恶之徒,如侯仑这样没有道德底线的知识分子,不惜把亲妹妹当礼物送人,陷好友于死地,这是一个文化的败类。虽然最后邪不压正,但是也看出宋徽宗时代,社会道德在滑坡,经济形势在衰退,盛景已显示悲音。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气永远是士子之本,仁爱之心会让世界改变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