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1926年5月24日,華僑將軍劉亨賻病逝於馬尼拉。劉亨賻出殯時,500名菲律賓憲兵護送,棺上覆蓋著菲律賓國旗,全國下半旗致哀。上下議院全體議員、菲律賓退伍軍人協會會員和華僑前來送葬,儀式非常隆重。

菲律賓總統阿奎那多說:“阿寶(劉亨賻)將軍的公正無私和英雄風度,獲得了全菲人民的感佩,菲律賓自當視他為英勇的子孫。”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一、為避災禍到異鄉

1872年4月29日(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劉亨賻生於福建南安縣劉林鄉。

劉亨賻原名侯寶華,因其祖先劉文靜在唐朝任尚書時被昏君所害,一度改姓侯,後又恢復了劉姓。劉家世代務農,和廣大貧困農民一樣,在貧窮和死亡線上掙扎。劉亨賻的父親叫劉元來,母親叫陳營娘,生養了10個子女。父母為了養活全家,在一小塊田地裡成年累月地勤爬苦做,過著十分貧困的生活。

劉亨賻長大後,參加了秘密反清組織“三合會”,被人告發。為了逃避政治迫害和擺脫貧困,1890年,18歲的劉亨賻惜別新婚妻子黃惜娘,隨同伯父劉元系漂洋過海,南渡菲律賓討生活,並改名為何塞·伊格納西奧·寶華。

最初,劉亨賻在伯父的鐵匠鋪裡當學徒。他聰明好學,勤懇刻苦,很快掌握了技術,做生意也很拿手。不久,又逐漸學會了製造槍炮等軍火。工餘時間,他勤奮學習,很快掌握了菲律賓加祿話,並能說西班牙語(當時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還會一點英語。

熟悉鐵器製造和會多種語言,使他嶄露頭角。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一段時間以後,他獨立門戶,自營鐵鋪,並與家在馬尼拉附近加威特鎮的菲律賓姑娘安東尼奧·哈米爾結婚。他逐漸富裕起來,頗有資產,開始經營鹽業生意,成為馬尼拉華僑秘密組織“三合會”的領袖,被華僑敬若神明。

二、劉亨賻率領3千多名華僑,參加到菲律賓民族獨立、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中

1892年7月,菲律賓志士安德列斯·波尼法亞澳成立了秘密組織“卡迪普南”。“卡迪普南”的意思為“人民子弟的最高和受尊敬的協會”,目的是團結一切菲律賓人,通過武裝鬥爭,爭取民族獨立。

1896年8月23日,安德列斯·波尼法亞澳召開會議,號召革命者拿起武器,向統治菲律賓300多年的西班牙殖民者開火。8月30日,武裝起義的第一槍在靠近馬尼拉的聖胡安鎮打響了。同一天,馬尼拉、布拉乾等8個省進入戰爭狀態,打響了菲律賓民族獨立、反抗殖民統治的槍聲。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面對菲律賓人民的反抗,西班牙殖民者採取殘酷鎮壓的恐怖政策,對愛國者加以逮捕、監禁、拷打和處決。西班牙殖民者設在聖地亞哥要塞的地牢裡,塞滿了被抓來的愛國志士們,皮鞭聲和槍聲不斷響起。

但殘酷的鎮壓嚇不倒菲律賓人民,也嚇不倒與他們並肩戰鬥的華僑戰士。從戰爭的喧囂、煙霧和血泊中,又誕生和成長起一位新的革命領袖,這就是年僅27歲的加威特鎮長亞米利奧·阿奎那多,劉亨賻妻子的表弟。

劉亨賻在家鄉時,便以豪爽仗義聞名,曾被“三合會”推為首領。到菲律賓後,他仗義疏財,好打抱不平,受到菲律賓華僑的尊重,樹立了威信,成為馬尼拉“三合會”領袖。早在獨立戰爭前,他便和秘密組織的領導人過從甚密。劉亨賻雖然沒有參加他們的組織,但他十分同情這些革命志士,受到他們思想的影響。戰爭爆發後,劉亨賻毅然率領3千多名華僑,參加到妻表弟阿奎那多的軍隊中,被任命為步兵中尉,時年24歲。

三、阿奎那多當機立斷,採用表姐夫劉亨賻的建議,建立兵工廠

面對武裝齊全的西班牙正規軍,革命軍急需武器。阿奎那多派人各處購買武器,曾通過僑居日本的孫中山購得兩船軍火,可惜在航運途中遇風暴沉沒。武器是戰爭的必需品,阿奎那多當機立斷,採用表姐夫劉亨賻的建議,建立兵工廠。

1896年9月,劉亨賻就任兵工廠廠長。工廠設在伊穆斯。劉亨賻帶領員工,日夜不停地修復從敵人那裡繳獲的破舊大炮和毛瑟槍,發揮他製造武器的專長,造出了大量的土槍、土炮、土彈藥,雪中送炭,為革命軍提供了大批軍火。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四、劉亨賻因功被阿奎那多總統授予准將軍銜時,年僅26歲

後來,因為前線戰事緊張,劉亨賻被調往前線參戰。

1896年11月初,革命軍在甲美地省的比納卡揚戰場上打了一個大勝仗。在這次交戰中,阿奎那多的軍隊決定性地打敗了西班牙人布朗科指揮的正規軍。

劉亨賻因為作戰勇敢,表現優異,被提升為上尉。翌年3月,在著名的伊穆斯保衛戰中,被提升為少校。1897年下半年,敵人發動強大的攻勢,劉亨賻帶領軍隊被迫撤退到比阿克納巴多山區,與敵人展開頑強的游擊戰,不久,被提升為中校。

殖民者不會輕易放棄統治權,更不會放過被他們奴役的奴隸。他們在殘害菲律賓土著時,華僑也是他們魚肉的對象。當時,在南北甘馬令省等一些地區,西班牙殖民者大肆屠殺華僑。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消息傳來,劉亨賻怒不可遏,不管當時戰事多麼困難,他立即派出大隊騎兵前往救援,終於救出2千多名華僑。這期間,菲律賓幾萬華僑都得到了他的保護。

劉亨賻有大將風度,臨危不懼,就是處境十分危險,也沉著冷靜,常常使戰局轉危為安。一次,戰鬥十分激烈,敵人步步緊逼,劉亨賻沉著地設法掩護部隊後撤,挽救了1萬多名戰士的生命,為革命保存了實力。

劉亨賻把菲律賓視為第二故鄉,他說:“我要活到菲律賓獨立日,要享受菲律賓國旗單獨飄揚的快樂。”他的願望實現了。

他出席了1897年11月1日裂石共和國的成立典禮。他是著名的裂石憲法的簽署者之一,是菲律賓歷史上簽署一部菲律賓憲法的唯一華人。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1898年6月12日,在甲美地省的加威特市,菲律賓宣佈獨立了。阿奎那多將軍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升起了菲律賓國旗,樂隊莊嚴而歡快地奏響了國歌。為了慶祝菲律賓人民的喜慶日子,在這一天,劉亨賻特地請理髮師把辮子剪掉了。當菲律賓朋友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時,他幽默地說:“我把它剪掉了,我現在擺脫了豬尾巴獨立了。正如你們擺脫了西班牙主人而獨立一樣。”

這年9月,劉亨賻因功被阿奎那多總統授予准將軍銜,年僅26歲。

五、美菲戰爭結束後,劉亨賻被選為馬尼託鎮長,後又成為議會議員和退伍軍人協會會長

1899年2月4日,共和國軍隊和美國殖民者之間的戰爭爆發了。一開始,戰爭十分殘酷。面對久經沙場、武器精良的美國正規軍,剛剛建國的共和國起來迎戰了。當時共和國在呂宋只有5萬軍隊,其中3萬人有槍;在比薩揚和棉蘭老,菲律賓軍隊約有2萬,其中8千人有槍。

共和國軍隊是兵多槍少,大多數士兵的武器是長刀、弓箭,還有竹矛。戰爭打得很艱難,共和國軍連連失利。智勇雙全的盧納將軍犧牲後,阿奎那多總統親自指揮戰鬥。他不得不把正規軍解散,建立了游擊隊,把全國分為若干軍區,每區由一個遊擊司令管轄。

菲律賓人擅長這種戰法。

他們常常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打完後馬上回家,換上裝束與和平居民混在一起。但當他們一看到領袖的暗號,立刻又拿起武器到預定的山裡集合,又像閃電一樣繼續襲擊敵人。

戰爭進行的十分艱苦,共和國軍隊陣地接連失守,首都也一遷再遷。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劉亨賻開始在馬尼拉以北戰鬥,1899年11月被調到內湖省以南作戰,被任命為南線司令官。

1900年1月23日,革命軍在馬尼拉重要輸出港口羅加斯皮與美軍交戰,劉亨賻在敵我實力十分懸殊的情況下,指揮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美軍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佔領了這個港口。

美軍指揮官威廉·科貝後來回憶:“抵抗是那樣的頑強……導致許多人在肉搏中傷亡,而沒有投降的跡象。”

後來,劉亨賻在納加、阿爾拜等地對美國殖民者進行遊擊戰,不斷襲擊敵人,消滅了成千上萬的敵人。

1900年2月,劉亨賻同南線另一個菲律賓軍將軍貝拉爾米諾發生了矛盾和衝突。貝拉爾米諾反對劉亨賻的焦土政策,而且企圖進一步暗害劉亨賻,劉亨賻決定離開前線。這時,劉亨賻感到抵抗美國沒有希望,遂於1900年3月27日在黎牙實比向美國人繳械投降。

劉亨賻投降後,被美軍押送到馬尼拉,關進聖地亞哥堡,直到1900年6月21日才被釋放。

1902年,美菲戰爭結束,劉亨賻回到馬尼拉洲仔街開設源發佈莊,後交付子侄經營,而他本人則返回比科爾,經營農場、做買賣。不久他被選為馬尼託鎮長,退休後,每月領取政府津貼。後又成為議會議員和退伍軍人協會會長。

六、劉亨賻在華僑中募集大批款項,有力地支援了新生政權

劉亨賻除了製造軍火和直接參加戰爭,還為第一共和國增加財政收入作出了貢獻。他在華僑中的威望,使他有能力募集大批款項,有力地支援了新生政權。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保證第一共和國軍政機構的正常運轉和繼續抵抗美國殖民者,需要雄厚的財政收入。據1899年統計,共和國財政總支出是630萬比索,其中軍費為500萬比索,約佔79%。1898年11月,阿奎那多總統下令發行公債2千萬比索。劉亨賻動員華僑購買公債。在他的動員下,新卡賽雷斯華僑購買了10萬比索的公債。劉亨賻戰鬥過的阿爾拜和甘馬令連地華僑購買了45萬比索公債。而在塔亞巴斯省,從華僑那裡徵集到了22萬比索公債。1899年10月,劉亨賻把他徵集到的16萬比索公債運往塔西巴斯岸邊,途中遭到美國軍隊炮艇的追擊,他險些犧牲。

據有關資料表明,美西戰爭爆發前夕,全菲律賓有7萬華僑。而獨立戰爭期間,許多華僑捐物(戰爭特別稅、公債、各種捐贈),比菲律賓土著資本家至少多兩倍。1899年,華僑人頭稅就有30萬比索。這證明,劉亨賻和眾多華僑在支持新生政權方面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七、劉亨賻的婚姻和後代

劉亨賻僑居菲律賓後曾幾次回鄉。1906年,他回鄉探親,為其母陳營娘慶祝60壽辰。當時還是清朝統治時期,劉亨賻的辮子在1898年菲律賓獨立日剪掉了,為了給母親拜壽,謝“天地神明”,他不得不按照家鄉的風俗習慣,弄了條假辮子安上。


菲律賓史上首位華僑將軍,生於福建南安,參加菲律賓民族獨立戰爭


劉亨賻18歲時與南安縣高蓋仙都村的黃惜娘結婚,在老家育有子女4人,即劉珮玉、劉羅勉、劉碧玉和劉廣安。劉珮玉後來去了菲律賓,其餘子女都短命早亡。劉亨賻的父母兄弟也先後去世,後裔稀少,現在家鄉只有一棟舊屋尚存。

劉亨賻在菲律賓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1896年與總統的表姐安東尼奧·哈米爾結合;第二次是1899年與卡洛琳娜·英皮利阿爾·杜蘭結婚。

劉亨賻和菲律賓兩位夫人生養的兒女給他留下4個孫子孫女。1945年聖誕節,劉亨賻遺孀卡洛琳娜在回憶自己同丈夫的婚姻時說:“寶華將軍是一個好人,也是一位豪俠的軍人。我們彼此相愛。我的雙親、親戚和朋友都因為他是中國人而曾經反對我們相愛,但是我不顧他們的反對嫁給了他。事實證明我們的婚姻是美滿的,天主賜給我們幸福和孩子。”

卡洛琳娜為劉亨賻生了一個女兒,名叫約斯法·寶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