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玉门关人们都很熟知了,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关隘之一,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因输送新疆和田玉而被称为玉门关。它也是中国古诗词里被提到最多的关隘。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玉门关(图片源自网络)

比如最出名的是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尤其是最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人们对玉门关最初的认识。

包括我自己也是,因为这两句诗曾对玉门关有过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很想去那里看看。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玉门关(图片源自网络)

但直到我亲自到了玉门关,见识到了那个残垣断壁的四方城,才觉得更喜欢李白《关山月》对玉门关的描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到了玉门关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长风”,玉门关的风真的很大。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只是春风想要度过玉门关是要经过几万里的长风才能到达的。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图片源自小鸥

现在的玉门关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70多公里处,属于敦煌旅游的西线,去玉门关的路上车子都需要停靠边防安检一下,马路两边就是一望无际苍茫的戈壁,一条垂直的柏油马路一路向北,一种荒凉感会瞬间袭击人的内心 ,不过当下车时还是很开心的,因为一路人烟罕至,可以坐在马路中央拍照。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玉门关(图片源自小鸥)

到了玉门关要先去景区售票处买票, 然后还需要开大约30分钟左右才能走到玉要看的景区里面。

其实现在的玉门关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只剩下一个大大的四方形的破土堆了,还有一个观景台。

我想象中的玉门关比这个还要荒凉,因为那个大土堆在照片里都见过,但是那个观景台却很让人意外。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观景台后面的景色

从土堆走过去就是观景台,观景台后面居然不是荒茫的戈壁,而是绿草茵茵,还有细微的河水流过。草地上面居然时不时还有白色的小鸟儿飞过,恍惚间觉得有点像是塞上江南感觉,这跟印象中的玉门关差别有点大。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观景台后面的景色

原来这片草地的后面就是敦煌文化的母亲河——疏勒河,这个从小在地理书上就知道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难怪玉门关会选择建在这里,因为有生生不息的河流,人们不仅可以解决饮水问题,还能解决运输问题,因为在汉代疏勒河的水势很汹涌,是可以行船运输,历经几千年历史变迁,现在的疏勒河只是若隐若现了。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玉门关(图片源自小鸥)

望着这茫茫荒野和断壁残垣,感觉千年时光对于大地来说也不过是瞬间,人真的太渺茫了,难怪看到此情此景,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看到的和亲眼见到的终究会有所不同,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在玉门关除了四方城,观景台,还有一个令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过了景区入口处的那棵长硕大的长得得很繁盛的树,在荒茫的戈壁中它特别显眼,而且满树布满了金色的铃铛。玉门关的狂风拼命地摇曳着树上的铃铛,铃铛拼命的发出叮铃铃的响声,看的我久久不忍离去。因为历史上太多太多关于玉门关的故事随着铃声不断地涌现在我的脑海,我有点不敢相信我真的就站在了无数的诗人文豪笔下的玉门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玉门关的铃铛树

玉门关继续往前就就是令人闻声色变而又神秘的罗布泊了,我们熟知的精绝古城,楼兰古国都在这片禁土上。想到这里更觉得历史很神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了。正是因为这些文化才让一个断壁残垣的破土堆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探寻者。也正是因为我们共同读着这样的历史长大,所以在我们民族有难时才能紧紧团结。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带你了解玉门关的前世今生

玉门关(图片源自小鸥)


虽然玉门关现在只剩下一个破土堆了,但我相信所有去过这里回来的人,内心一定有所触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