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戰場”上的守望相助——記內蒙古支援湖北抗擊疫情的少數民族醫護人員

荊楚“戰場”上的守望相助——記內蒙古支援湖北抗擊疫情的少數民族醫護人員

蒙古族小夥兒杭蓋和患者進行交流。

荆楚“战场”上的守望相助——记内蒙古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少数民族医护人员

蒙古族護士為湖北省醫護人員敬獻哈達。

荆楚“战场”上的守望相助——记内蒙古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少数民族医护人员

內蒙古醫療隊鍾祥小組領隊王彥和幾名隊友合影 。

荆楚“战场”上的守望相助——记内蒙古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少数民族医护人员

蒙古族隊員把當地醫護人員的名字翻譯成蒙古文寫 在防護服上。

“守望相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的殷切期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內蒙古伸出援手,與湖北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書寫了兩地人民守望相助的傳世佳話。

疫情就是命令!1月28日,由內蒙古139名醫務工作者組成的首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湖北。

當日,47名隊員抵達鍾祥市,37名隊員抵達京山市,29名隊員抵達沙洋縣,20名隊員抵達荊門市,6名隊員抵達屈家嶺管理區,迅速投入到緊張激烈的醫療救治主戰場。此後,內蒙古連續選派12批次醫療隊員和疾控人員馳援湖北!

在赴湖北“作戰”的841名內蒙古勇士中,有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隊員220餘名,他們與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一道,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湖北大地,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抗疫”戰爭。

不見硝煙,卻有生死。荊楚“戰場”上,草原上的薩日朗,格外芬芳。

一個也不許倒下

初期的戰鬥,進行得無比艱難。知己,卻不知彼。

鍾祥市同仁醫院。內蒙古醫療隊鍾祥小組,承擔著配合救治156名患者的任務。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醫生王彥臨危受命,被任命為組長。她是蒙古族姑娘,1984年出生,今年是本命年。她有著一副古道熱腸,性格火辣,行事果斷。

然而,在鍾祥市面臨的困難,超出了王彥和隊友們的想象:語言溝通障礙,氣候溼冷,飲食不習慣。特別是在同仁醫院,當時不但沒有傳染病房所標配的清潔區、緩衝區、感染區,也沒有配置醫護人員通道和患者通道,針對疫情的醫治流程也不完善。簡陋的條件,這意味著感染會隨時發生。

在王彥醫療小組的建議下,傳染病房迅速改造完畢,醫治流程更加合理,醫護人員迅速進入角色。然而,不到一個星期,新情況出現:醫療物資告急!生活物資告急!

王彥一方面向自治區衛健委緊急彙報情況,一方面鼓勵隊員們發揚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緊急響應,物資迅速得到補給。醫護人員們人心安定,鬥志越發昂揚。

王彥的神經仍然緊繃著。她時刻關心著隊友的健康,時刻提醒隊友和同仁醫院的“戰友”:要加強防護,絕對不許有一個人倒下!

共同的使命,讓鍾祥醫療小組的凝聚力、戰鬥力空前提高:在病區,他們互相提醒正確穿脫防護服;在醫院辦公室,他們共同研討制訂治療方案……

在這裡,地區界限被跨越,融為一體;民族概念被打破,勠力同心。

謝謝你,蒙古族女孩兒

“抗疫”戰場上,出現了這樣暖心的一幕。

2月18日,鍾祥市同仁醫院2病區41床的患者出院了。出院前,這位60多歲的患者找到包頭市第四醫院護士航海爾漢,見面就用普通話說:“謝謝你,內蒙古女孩!”

她是航海爾漢的第一個患者。第一次見到她,41床就鼓勵她說:“小姑娘,你好有膽量哦!這裡蠻危險呢!家裡知道哇?從內蒙古到湖北好遠的哦……真的感謝你們啊!”

航海爾漢趕緊說:“阿姨,應該的,請您一定要有信心,您一定會好起來的,疫情一定會過去的!”

做完治療,41床鼓勵她說,姑娘,別害怕,一定要做好防護,千萬別感染了。患者的關心,讓航海爾漢十分感動,但是她不敢流淚,怕淚水會打溼護目鏡。這一刻,她想,這些患者如此的善良,自己一定要為他們做好服務。

航海爾漢瞭解到,41床一家全部感染了新型冠狀肺炎病毒,連1歲多的孫子也未能倖免。自從確診,這家人還沒有見過面。

航海爾漢心疼極了,每天一做完治療,就和41床聊天,安慰她,鼓勵她,給她講草原上的故事。每次給她送飯時,航海爾漢都會“哄”她說:“阿姨,這是醫院專門給你準備的營養餐,是消滅病毒的,不許剩哦”。

“雖然看不到這個蒙古族女孩的臉,但是我相信她一定很漂亮,而且她的聲音特別好聽。”41床總是這樣給新來的患者介紹航海爾漢。

學武漢方言的蒙古族小夥兒

“戰鬥”的方式有多種,其中一種是心理疏導。

杭蓋,蒙古族小夥子,是內蒙古援鄂第二醫療隊102名隊員中的一員,被分配到武漢方艙醫院。來到武漢,他最不習慣的就是語言,因為平時講蒙古語,漢語普通話發音不是特別標準,在跟當地患者交流時,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剛到醫院時,好多患者看到他的防護服上寫著“杭蓋”兩個字,都好奇地說:“這個姓蠻少的,麼得(沒有)見過。”他就跟他們解釋說,這是蒙古族名字,杭不是姓,聽得患者滿頭霧水。有的患者很有興趣地問:“你們住的是蒙古包嗎?每天騎馬嗎?牛奶就當水一樣喝吧?內蒙古好遠的,你們趕過來幫助我們,介是(真是)太謝謝你們嘍!”還有的患者問他“克(在)哪裡住?條子(身體)這麼瘦,能不能扛得住?”

有的患者身體不舒服,會叫他,說他有點發搔(發燒),克瘦(咳嗽),不虛服(不舒服),陡子痛(肚子痛)。這些方言,常常把這個蒙古族大漢急出了一身汗。

為了能夠交流,他主動找患者當語言老師,漸漸地聽懂了一些方言。現在,結合手勢,他已經能夠和患者實現有效溝通。

這種看似笨拙的溝通,常常會給病房壓抑的氣氛帶來一份輕鬆,起到了舒緩心理壓力的作用,也讓患者感受到了內蒙古白衣天使的細心、耐心和關心。

“那格布-9小香囊”的療效

來自鄂爾多斯的蒙古族護士朝樂門圖雅,也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

2月18日,她收到了單位寄來的生活物品和一些蒙藥,蒙藥裡放著“那格布-9小香囊。”她自然知道這個小香囊所代表的意義,無比小心地隨身收藏,每次進入病房都會帶在身上。

有一天,一名患者煩躁不安,無法控制情緒,怎麼安撫都不聽。朝樂門圖雅為了安慰他,把蒙藥小香囊拿出來,送給了他,並告訴他說:“這是蒙醫抵抗病毒保佑平安的藥,送給你吧,祝你平安。”患者的情緒逐漸安靜下來,問她:“把香囊給我了,你怎麼辦?”她說:“沒關係,只要你好了,比什麼都強!”這名男子漢哭了,哽咽著說:“你這是把危險留給了自己,謝謝你!有你們守護著,我們一定會聽話,一定會堅強起來,一定會好起來!”

朝樂門圖雅的一名患者病情加重,必須要轉院。她送那名患者到醫院大門口。患者握住她的手說:“謝謝你的照顧,我如果還能活著,一定要好好感謝你。”聽到這話,她再也控制不住淚水,說:“大哥,相信我,你一定能治好。”望著救護車遠去,朝樂門圖雅在心裡默默地祈求上蒼,保佑她的患者好起來。

聖潔哈達傳遞草原的祝福

衝鋒在前,擔當使命。在內蒙古醫療隊員的心裡,隊友就是戰友,病人就是親人。

在武漢方艙醫院,內蒙古的醫護人員為他們的當地隊友——湖北醫護人員獻上聖潔的哈達,送去內蒙古的牛肉乾和奶食品,也把內蒙古人民對武漢人民的深情厚誼傳遞到所負責病房的每一位患者。

在京山市同仁醫院,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的蒙古族醫護人員教患者說蒙古語,給他們講內蒙古的故事,邀請他們身體康復後到大草原做客。很多被蒙古族醫護人員服務過的患者,都會說“賽白努”,還會用蒙古語說“切勒麥(加油)!”

在沙洋縣中醫院,內蒙古醫療隊的巴根那和隊員們,與當地醫護人員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保護。當地的醫生、護士們都說,他們喜歡內蒙古,喜歡內蒙古的“戰友”,通過這次疫情,也更加了解了內蒙古人民的善良、豁達和奮鬥精神。

在荊門市人民醫院,“蒙古族醫生”這個稱呼已經成了患者朋友的代名詞,他們感恩內蒙古的大力援助,感謝每一位內蒙古醫療隊員的無私幫助。

在內蒙古醫護人員奮戰的荊楚“戰場”上,湖北患者說得最多的話,是感謝內蒙古。他們最大的願望,是“抗疫”結束後與內蒙古醫護人員“真容相見”!(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劉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