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分裂時代。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出現過九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加上北方的北漢,是為十國。十國的特徵是:除了北漢,九國盡在南方。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於979年統一除交州與幽雲十六州外的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十國奇珍錢幣: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前蜀—永平元寶

永平元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年間(公元911~915)鑄造。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前蜀—通正元寶

通正元寶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鑄。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前蜀—光天元寶、乾德元寶

光天元寶是中國古代銅鑄幣。十國時期前蜀高祖王建於光天元年(公元918年)鑄。乾德元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元年(919) 鑄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後蜀—廣政通寶

廣政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孟昶廣政元年(公元938年)鑄行。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後蜀—大蜀通寶

大蜀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明德年間(公元934~937)鑄,“大蜀”為國號,小平錢,存世罕見。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南唐—大齊通寶

“大齊通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弁鑄造的第一種南唐錢幣。吳天祚三年( 937 )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南唐—保大元寶

保大元寶,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極為珍罕南唐李璟保大年間(943~957年)所鑄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南唐—唐國通寶

唐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造於李璟交泰元年七月,李璟(916-961年8月12日)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南唐—大唐通寶

大唐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錢幣。南唐元宗李璟所鑄。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南漢—乾亨重寶、乾亨通寶

乾亨通寶,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劉龔政權乾亨元年(公元917)鑄造。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極少見。另有“乾亨重寶”銅錢。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閩—永隆通寶

五代十國時期閩王延羲永隆四年(公元942)八月鑄“永隆通寶”大鐵錢。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閩—天德重寶

五代十國時期南閩政權鑄造。公元943年,王審知第三子王延政殺兄自立,稱帝於建州,改國號為殷,建元天德,共歷2年,鑄造有“天德通寶”和“天德重寶”背“殷”錢。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楚—天策府寶

天策府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十國時期楚國馬殷所鑄。後梁太祖朱溫開平四年(公元910)六月

五代十國之十國珍稀錢幣(907—975)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後漢—漢元通寶

五代後漢隱帝,劉承祐乾祐元年開始鑄行(公元948年)。三年後(公元950年),國亡停鑄。

十國之中,吳越、荊南、北漢等國沒有鑄錢。前蜀於永平元年(公元911年)鑄“永平元寶”,錢徑2.4釐米,錢制仿唐代開元通寶,鑄工頗佳,但極罕見。此外有“永平通寶”,製作與書法與永平元寶不相同,但有學者認為是偽造的。通正年間(公元916年)鑄行“通正元寶”,版式較多,錢文書法鑄工不及永平錢,但數量較多。後來前蜀改國號為大漢,次年,改年號為天漢,鑄行“天漢元寶”,錢制同以往,錢文書法鑄工均較好,但數量不多。光天年,又恢復國號為蜀,鑄“光天元寶”,錢文“光”字用行書,其餘為隸書,書法均甚良好。王建死後,其子王衍繼位,史稱後主,於乾德元年(公元919年)鑄“乾德元寶”。錢制同以往,有光背無文與背月兩種。鹹康元年鑄行“鹹康元寶”,背有月文。以上兩種錢數量較多,鑄工頗精。但不久後唐來伐,王衍出降,國滅。閩王王審知政權仍然行用唐朝年號,以示忠貞不移,鑄開元通寶錢,版式仿會昌開元錢,錢背穿上有一“閩”字,過去曾被誤認為是會昌開元。此外有鉛鑄錢,版式同銅錢,分光背無文、背閩、背福、背殷三種,後又鑄開元通寶當十大錢,直徑3.8釐米,字大而不工整,且有省筆缺畫,背有星文、月文、閩字。另有鐵錢,鉛錢,版式同銅錢,存世較罕。後於永隆年間鑄“永隆通寶”大鐵錢,直徑達四釐米,順讀,書法拙劣,背有閩字或星月文及光背,均較罕見。王審知弟王延政曾稱大殷皇帝,改元天德,鑄“天德通寶”大鐵錢,以一當百;也鑄有銅錢,比鐵錢小,為“天德重寶”,順讀,書發教工整,背文“殷”字,有楷隸兩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