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廣東:雲浮市

1914年,當時政府鑑於全國存在3個東安縣,易產生誤會,於是把廣東的東安縣改名,取古代雲浮郡名為名。

先秦時期,今雲浮市境為百越地。秦時大部分地區隸屬桂林郡地,部分屬南海郡地。漢初,市境屬南越王國。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臨允縣(縣治在今新興縣境內),為今市境內最早建立的縣級建制。西晉太康元年(280年),設都羅縣(今鬱南縣境內)。東晉永和五年(349年),設晉化縣(今鬱南縣境內)。永和七年(351年)設新寧郡以及新興、南興、單牒3縣(均在今新興縣境內)。東晉末年(416-420年),設龍鄉、夫阮縣(今羅定市境內)。南朝宋(420-479年),永初至元嘉年間(420-453年),市境先後設2郡、9縣,即晉康、新寧郡,龍鄉、夫阮、都城、晉化、安遂、新興(後改新城)、南興、臨允、單牒縣。南朝齊(479-502年),市境先後設2郡、12縣,即晉康、廣熙郡,龍鄉、夫阮、都城、晉化、安遂、新城、南興、臨允、單牒縣。南朝梁(502-557年),市境先後設3州、5郡、12縣,即瀧州、建州、新州,平原、羅陽、廣熙、新寧、晉康郡,開陽、龍鄉、羅平、永熙、羅陽、都城、晉化、威城、安遂、新興、南興、索盧縣。南朝陳(557-618年),市境郡縣設置基本沿襲梁制,但廣熙、新寧郡轄現減少。隋朝(581-618年)隋初郡設置變化較大,至隋大業年間(605-618年),市境設1郡、5縣,即永熙郡,瀧水、永熙、都城、安遂、新興縣。

唐朝至五代(618-960年)建置時郡時州,交替設立。唐初,撤銷永熙郡,設瀧州和南建州,重設新州,新設勤州:瀧州(州治在今羅定),唐武德四年(621年)重設,轄瀧水(今羅定)、開陽(今羅定)正義(今鬱南,後併入瀧水)3縣。南建州(州治在今鬱南),唐武德四年(621年)設,轄安遂(今鬱南)、永寧(今羅定)、安南、永業(今廣西岑溪)4縣,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藥州,貞觀十八年(644年)撤銷。新州(州治在今新興),唐武德四年(621年)重設,轄新昌、索盧、單牒(均在今新興縣境內)、永順(今云城區境內)4縣。勤州(州治在今雲安),開元十八年(730年)設,轄富林(今雲安境內)、銅陵(今陽春市東北)2縣。改州為郡和改郡為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瀧州為開陽郡,新州為新昌郡,勤州為雲浮郡。乾元元年(758年),開陽郡複名瀧州,新昌郡複名新州,雲浮郡撤銷。乾元年間,市境內設2州、9縣,即瀧州、新州,瀧水、開陽、建水、鎮南、新興、永順、富林、晉康、都城縣。此後直至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北宋至建市前(960-1993年)在這一千零三十多年曆史中,市境內州(郡)、縣設置經歷三階段。

北宋開寶五年至明萬曆五年(972-1577年):北宋開寶五年,唐代所設州、縣,除新州、瀧水縣、新興縣外,悉數合併或撤銷,市境只設1州、2縣。新州,下轄新興1縣,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為新州路,至元十九年複名新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銷;瀧水縣,自北宋開寶六年(973年)至明代萬曆四年(1576年)長達六百多年。明萬曆五年至清末(1577-1911年);市境只設1州、3縣。明萬曆五年,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州轄本州(今羅定),東安(今雲城、雲安)、西寧縣(今鬱南)。新興縣則屬肇慶府。

民國初至建市前(1912-1993年):民國2年(1913)春,羅定州改為羅定縣,羅定、新興、東安、西寧4縣均直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3年1月,西寧縣改名鬱南縣。5月,東安縣改名雲浮縣。4縣隸屬粵海道。民國12年,改隸西江善後督辦署。民國21年春,專屬廣東西區綏靖委員公署高要行署。民國25年10月,4縣劃歸廣東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統轄。民國38年春,新興縣屬廣東省第十一行政區公署。羅定、鬱南、雲浮3縣屬廣東省第十二行政區公署。

1951年3月起雲浮、羅定、新興、鬱南4縣隸屬西江專員公署,12月起隸屬粵中行政公署。1958年11月,雲浮縣與新興縣合併稱新雲縣,羅定縣與鬱南縣合併稱羅南縣,隸屬江門專員公署。1959年1月,羅南縣改稱羅定縣,4月,新雲縣改稱新興縣,均隸屬江門專區。1961年4月,恢復羅定縣、鬱南縣、雲浮縣、新興縣建制,先後隸屬肇慶專員公署和肇慶地區行政公署、肇慶市(地級)。雲浮市設立於1994年4月至今,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管轄云城區、雲安縣(2014年9月改稱雲安區)、新興縣、鬱南縣、代管羅定市(縣級)。1994年5月駐地云城區雲城街道解放中路32號,1999年2月搬遷到云城區雲城街道世紀大道中市行政中心,南山森林公園北面、冬瓜山東面。


地名看中國之廣東:雲浮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