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妈妈后》:袁咏仪大胆认错,请少对孩子说“不可以”

01

最新的短视频节目《成为妈妈后》开播,袁咏仪在视频中自曝母子关系紧张,一味管控儿子,换来的是儿子的疏远和讨厌。

袁咏仪一度认为男孩子应该严教,所以儿子做什么事,她都横加干涉,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可以”,这导致儿子不喜欢她,母子关系势同水火。

《成为妈妈后》:袁咏仪大胆认错,请少对孩子说“不可以”


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在犯和袁咏仪同样的错误,不倾听孩子,不去理解孩子的世界,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权威的姿态,对孩子做的一切下达“不可以”的命令,把本该温馨的亲子关系,演变成了见面就眼红的“仇人”。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家长总是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殊不知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的专断独行。

孩子叛逆背后,折射出的是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

02

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意志,作为评判孩子不听话的标准,本身就错了。

作为父母,打着自己是过来人有经验的旗号,凡事都给孩子做好了决定,没有去理解孩子内心真正想要的。

一旦孩子表示出不愿意,一句“不听话”先给孩子定下叛逆的罪,再扔下一句“你不听也得听”,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最终导致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成为妈妈后》:袁咏仪大胆认错,请少对孩子说“不可以”


不可否认,父母的确是站在为孩子好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但很多时候,好心反而容易办坏事。

因为,一味让孩子听话和顺从,会导致孩子自我效能的缺失,危害孩子一生。

什么是自我效能?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波特·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

通俗来讲,自我效能就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而不是别人帮你做事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自我效能的建立取决于一个人在成长期反复试错的机会,这就是童年给一个成长中的人带来的人生价值。

然而,父母下达的“不可以”命令,将让孩子失去试错机会,最终导致无法建立自我效能感。

《成为妈妈后》:袁咏仪大胆认错,请少对孩子说“不可以”


03

自我效能感缺失,有什么危害?

(1)缺乏自信,没办法建立行动目标。目标设定是人类行为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之一,一个人把什么样的成绩设立为行动目标,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长期被父母干涉行动的孩子,没有自信建立行动目标,导致一事无成。

(2)抗压力弱,情绪化处理问题。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没办法承受压力,即使建立了目标,一旦受到挫折就会容易放弃。

(3)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父母干涉下,孩子没有试错机会,一旦失败,很容易陷入情绪低谷,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滋生心理问题。

《成为妈妈后》:袁咏仪大胆认错,请少对孩子说“不可以”


班杜拉的理论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容易采取行动,面对困难时更加积极,并且使人情绪高涨地投入行动,从而更易取得成功。

所以,一味对孩子说“不可以”的家长,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更多试错的机会。

04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父母应该怎么做?

(1)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孩子为什么会想做这件事,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有道理,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去试试;如果孩子的想法是错的,也不要就一句不可以就打发孩子,而是要和孩子谈心,告知他为什么不可以,若孩子还是不放弃,可以放手让孩子去试错。

(2)增加替代性经验。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错了,他们却意识不到自己的错,很大程度是缺乏替代性经验。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讲类似经历,或者带孩子去观察一些类似活动,帮助孩子评估自己处于类似情景时,能达到的成就水平。

班杜拉表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由于他们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促使他们取得成功,他们通常都能真的获得成功。

J·K·罗琳风靡全球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被伦敦一家小型出版社接纳之前,曾经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绝,令她在挫折面前不服输,坚信自己能成功的因素,就是极高的自我效能感。

《成为妈妈后》:袁咏仪大胆认错,请少对孩子说“不可以”


因此,一直对孩子说“不可以”的父母,正在扼杀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的机会,最终或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就。

多鼓励,多倾听,讲事实摆道理,抛弃高高在上的决断者角色,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相处,做一个开明的父母。

好的父母,真的会铸就一个孩子辉煌的未来。

你是对孩子说不可以的父母,还是鼓励孩子试错的父母呢?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