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鎮級課題”研究,為教師晉升高級職稱鋪路

一、開展 “鎮級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必要性

近年來,小課題研究蓬勃興起,如火如荼,成為教育教學研究中的一朵奇葩。它之所以受到教師們的追捧,其原因有三:第一,“小課題”研究的問題源於教師平日的教育教學實踐,解決的都是教師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這樣的研究來源於課堂,貼近教師實際,極易走入教學實踐,正所謂研教師想研,解教師所“急”;第二,一般的“大課題”研究,週期長,人員多,方法複雜,一時半會還看不出什麼成效。而“小課題”研究,切入點小,便於入手;涉及的人員少,便於研究;研究的週期短,見效快;這正是“急功近利”的教師所希望和需要的。第三,“小課題”也是課題,它同樣需要先進理念的支撐,同樣需要講求研究的策略,確立研究的方法,同樣需要通過一個研究的過程……因而同樣可以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和作用盡管非常重大,各地研究實踐也已多年,但對廣大的農村中小學來說還基本處於一種自覺自發狀態。因為課題“小”,“普遍意義”當然也就相對較“小”,很難在縣、市級的課題研究中有立足(立項)之地。因此,時下的“小課題”研究大都是以校為單位進行,也就是所謂的校級課題。

近年來,由於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計劃生育等方面的原因,農村小學生源銳減,小學規模日趨縮小,學生不足百人,教師10人左右的學校成為常態。這給“小課題”研究帶來了困難,一是每處學校每科一隻有一名師,單槍匹馬,缺乏與之研討的同級同科教師,既使進行“課題研究”也只是一種個人經驗總結與反思,制約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二是,研究出來的成果除了自己外,無人欣賞,無處推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教師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另外,學校小,研究條件簡陋,資金不足等情況也都嚴重製約著“小課題”研究的進程和質量,同時也造成了研究“成果”的閒置和浪費。因此,要盤活農村學校“小課題”研究,迫切需要打破校際界線,建立以鄉鎮為單位的“鎮級課題”研究機制,確保“小課題”研究的有效性與成果的價值性,使“小課題”研究在農村教育教學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做好“鎮級課題”研究,為教師晉升高級職稱鋪路

二、“鎮級課題”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研究問題

所謂“鎮級課題”就是以鄉鎮為單位,組織教師進行的“小課題”研究。它有兩個顯著特點:其一是“小”。“鎮級課題”研究問題的實質仍是“小課題”,因而研究的問題應全部來源於教師教育教學的一線實踐;既然是“小課題”,研究的問題內涵就應具體,易於入手;研究的組織簡單,三、五位教師就可進行。第三,研究的週期不易搞馬拉松,一學期,一學年就應見效結題。其二是“題”。“小課題”研究的問題雖然是來自於教師一線實踐的“小問題”,但也並不是教師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課題。“鎮級課題”所研究的不是某個學校、更不是某位教師的“個性問題”,而是在全鎮範圍內有著“共性”的教育教學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育質量有著普遍、長期的意義。如:如課前預習題目設計的有效性研究;對如何進行課前預習檢查為二次備課服務的研究;課堂預設中如何為生成留足時間和創設機會的研究;對如何最快捷、最大面積對當堂達標進行檢查的研究;利用“班班通”提升課堂效能的研究等等都可以作為“鎮級課題”進行研究。但是,如何提升某個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對於某個教師上課不善於組織教學,課堂紀律較亂等問題可以“研究”,但卻不是“鎮級課題”研究的內容。

做好“鎮級課題”研究,為教師晉升高級職稱鋪路

三、“鎮級課題”研究的策略與方法

“鎮級課題”研究的內涵是源自於教師教育教學一線的“共性問題”;研究的外延是“農村全鎮中小學”;研究的主體是“全鎮在崗教師和相關教育教學管理者”;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問題反思、理論引領、實踐嘗試,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的在教育科研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研究的組織形式是把全鎮中小學教師以學科為標誌劃分成幾個片區,片區內同學科教師為一個研究單元,共同確定研究的課題,然後向鎮教科研中心提出申請,教科研中心組織相關專家、教師論證後確定其是否有研究的價值、是否可以立項。立項的課題,在一定時間(一學期、一學年等)內,由立項教師分工協作,共同研究,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研究心得,撰寫研究報告,及時向教科研中心通報,並適時地把研究成果向全鎮學校、教師進行推介。

開展鎮級課題研究,使教師的課題研究跨越了校際界線,能夠有效地整合研究資源,同時也能使研究的成果的及時推廣,讓課題研究的效益最大化,有效地促進全鎮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通過課題研究,可以盤活農村教育科研,為學校和教師搭建起研究的平臺,即促進學校和學校、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學校、教師之間可以互通有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分工協作,使全鎮教育教學成為一體,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共同提升。

在組織教師開展“鎮級課題”研究的同時,鎮教科研中心也將著力進行“鎮級課題”管理模式的探索,力求建立起一套系統、科學、規範、有效的“鎮級課題”研究體系,使“鎮級課題”研究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利用“鎮級小課題”,做好農村教育大文章,使“鎮級課題”的研究,成為深化農村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強有力的推進器。

四、做好“鎮級課題”研究,為教師晉升高級職稱鋪路。

眾所周知,一名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是指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更要有較高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而究其本源來講,後者是前者的動力之源,毫不誇張地說,一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點滴提升,都是“研”的結果,因此,唯有具備後者,才能促進前者的可持續提升。但是,許多教師往往注意不到這一點,不重視這一點,教育教學達到某一層面時,就會徘徊起來,甚至再也止步不前,這都是缺失教育科研意思,教育科研能力較弱的緣故。

再有,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師職稱晉升的要求。人社部、教育部2015年印發的《中小學教師水平評價基本標準條件》中,對各個崗位級別的教師都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科研究,二級教師是“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創新實踐”;一級教師是“具有一定的組織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並承擔一定的教學研究任務,在素質教育創新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高級教師是“具有所教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業績顯著,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正高級教師則是“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並廣泛運用於教學實踐,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由此不難看出,教師職稱晉升,教育科研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實踐層面,教育科研看什麼?最”硬核“莫過於課題,在不少地方的職稱評聘中,甚至對課題有著明確的要求。即便現在國家對課題不做硬性要求,試想,教育、教學、科研,三缺下,同等情況下,沒有課題,其劣勢不必自低。因此,做好校級、鎮級小課題,實在為教師職稱晉升鋪路。

教師如何做課題?不能一開始就想著去”吃天“做縣級、市級、省級課題,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別說你申請不下來,申請下來你也不會做。沒走過坡路,就無法登高山,做課題當從”小“開始,慢慢積累經驗,漸次上升!

做好“鎮級課題”研究,為教師晉升高級職稱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