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1、2、3、4、5月,餐飲行業如何度過?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依舊在持續中。

隨著醫護人員持續奮戰在一線,好消息也不斷出現。疫情之外,我們也需要關注一下經濟方面的挑戰。這次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莫過於餐飲、住宿、文體旅遊等。為抗擊疫情,大量餐飲商戶主動或被動暫停營業,人們外出聚餐數量驟降,餐飲行業的慘狀有目共睹

不過,最近我倒是看到不少這樣的新聞報道:“1天4起餐飲投資事件”、“3年投資10家Pre-IPO餐飲企業,我要王者歸來!”“目前已有十幾家投資機構,準備了不低於300億元的資本規模,等著“抄底”餐飲業。”

這真的是一次抄底餐飲行業的絕佳時機嗎?

抄底,意思是指以某種估值指標衡量價格跌到最低點,尤其是短時間內大幅下跌時買入,預期價格將會很快反彈的操作策略。

因此,我們得先看看這次疫情讓餐飲行業損失有多大。


01、餐飲行業的損失有多大?


綜合各方面反饋的數據,以及我們對餐飲行業的理解,保守評估這次疫情對餐飲行業會產生約1萬億元的損失。預計今年全國餐飲總體收入應該在4萬億元左右,回落到2017年的水平。


我們分幾個階段來看餐飲行業的損失:


① 春節前幾天及春節一週:也就是1月份的最後10天,疫情急轉直下,外出就餐的人急劇減少,春節聚餐紛紛取消,這一波影響最大是以正餐為主的餐飲企業,春節前儲備了大量的食材應對春節消費,這一波完全被打蒙了。

其中80%的門店處於停業狀態,剩餘的20%的門店營收損八成以上。一般來講春節期間的餐飲消費佔到全年的15%左右,按照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萬億,引用恆大研究院的數據:

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② 2月份:應該是最慘的一個月。

上半月很多商場處於停業或者半停業狀態,而且有些地區是強制餐飲停業。復工也是從下半月才逐步開始的,外賣需求也較少,堂食基本沒人。

2月份的營收能夠達到正常時期的20%-30%的餐飲企業已經是非常優秀了,而房租和人工支出一樣不能少,這兩樣成本一般會佔到正常營收的30%-35%。所以2月份所有的餐飲企業都處於鉅虧狀態,規模越大越規範的餐飲企業虧損金額越大。


③ 3月份:隨著工作進入正常狀態,外賣的訂單量繼續上升,但堂食在3月份依舊很困難,消費者進店消費的信心不足,3月份的營收能夠恢復到正常狀態下的40%-50%就已經很不錯了。

絕大部分的餐飲企業還是處於虧損狀態,但應該比2月份的虧損縮減。

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包括對疫情防控期間住宿餐飲企業等生活服務收入免徵增值稅;對湖北以外的中小企業免徵2—4月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對大型企業減半徵收;對湖北省企業免徵2—6月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緩交住房公積金;2-6月電價降低5%;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等行業,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這些政策會緩解一些壓力,但最重要還是要靠自救。


④ 4月:最新的信息顯示疫情預計是在4月底完全控制,因此4月份還是處於恢復期。

這次疫情對餐飲企業的影響將會長達3個多月,餐飲企業除了資金儲備不足之外,還面臨員工流失、重拾消費者信心等各種困難,很多餐廳熬不過這個冬天,我們判斷會有15%-20%的餐廳會關掉。


⑤ 5月份及之後:吃飯永遠是剛需,市場永遠在,預計5月份餐飲企業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疫情過後,全國人民都急需見面、聚會,餐廳不只是“吃飯”這一個功能,它更重要的是聚會和社交的場合,所有餐飲會有一輪“報復性消費熱潮”。

不過,消費會更傾向於有品牌影響力的餐廳,因此品牌餐飲企業復甦會較快。


02、疫情,對餐飲行業的會有哪些長遠影響?


這次疫情對餐飲行業的長遠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消費會加快向品牌餐飲企業聚集

我們認為這是對餐飲行業最大的影響,長遠來看頭部餐飲企業是受益的。

從市場發展的規律而言,頭部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會逐步提升,餐飲行業也是如此,只不過過去的十年餐飲行業的這個集中度的提升非常緩慢,百強餐飲企業的營收佔比不超過10%。

這次疫情會讓消費者會更為關注品牌影響力及品質,再加上會倒閉15%-20%的餐飲門店,消費需求會加快向品牌餐飲企業聚集。


② 提升餐飲行業內企業家的風險防範意識,重新審視資本需求

餐飲行業是典型的現金流營業模式,只要能夠開門營業,那就會有現金流進來。

優秀的餐飲企業向來都是現金流非常好,依靠自身的現金流基本能滿足擴張需求,因此餐飲企業家對融資的意願不強。

在疫情出現之前的幾十年中只有一種情況需要全部閉店整改一段時間,那就是遇到很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基本就宣告企業離破產不遠了。

但像這次疫情之下影響長達3個月,在過往的人生經歷中是從來沒遇到過的。這次疫情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不可抗力,認識到不確定性才是世界的常態,多儲備運營資金總歸不是壞事。我相信這次事件後會讓很多企業家提升風險防範意識,重新審視資本的需求。


③ 餐飲行業的整體品質會有所提升

食品安全問題本身就是餐飲行業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在這次疫情之後,消費者會更關注品質,倒逼整個行業提升品質。


03、“抄底” 餐飲行業?


餐飲行業的現實是慘烈的。

不過,危險和機遇總是相伴相生,越是危險的情況下,越是有機會,就如巴菲特所言“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所以才有了這些報道:

比如“1天4起餐飲投資事件”、“3年投資10家Pre-IPO餐飲企業,我要王者歸來!”“目前已有十幾家投資機構,準備了不低於300億元的資本規模,等著“抄底”餐飲業。”

這真的是一次抄底餐飲行業的絕佳時機嗎?


① 疫情之前,餐飲行業的投資關注度不高,核心的原因是中式餐飲自身的商業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標準化低、時效性短、財務規範性差、品牌意識弱、規模化複製難度大等(詳細請參考我2019年6月寫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式餐飲不是低門檻而是海拔很深的坑,有沒有機會誕生巨頭?》)。

再加上二級市場對餐飲IPO存疑,退出路徑存在障礙。

除了極少數餐飲企業有投資價值,但因為現金流好融資意願不強;而絕大部分的餐飲企業本身投資價值不大,從這幾年投資機構在餐飲行業踩過的大大小小坑就可以看到。

疫情難道彌補中式餐飲商業模式中短板嗎?——沒有。

之前沒有價值的餐飲企業,這波疫情會讓其更加慘烈;之前有價值的餐飲企業熬過這個冬天後價值會更加凸顯。餐飲行業有價值的企業屈指可數,而優秀的企業永遠是稀缺標的,價格不可能低的。


② 一級市場投資決策鏈條很長,需要前期盡調、條款談判溝通、內部投委會決策等流程,一個項目投資至少3個月時間。

投資不是過家家,不是今天見面喝個酒明天就投資了,況且疫情之下也沒法見面喝酒!

即便現在開始與創始人談,一切順利等談妥也是5月份的事情了。現在報道的這些餐飲企業的融資新聞要麼是虛構的,要麼是之前已經談妥的和這次疫情沒關係,只是在這個疫情下披露出來提振一下行業信心。

疫情只是讓優秀的餐飲企業願意接觸資本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