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求生的餐飲業,還需要更多雪中送炭

國內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斷,但被疫情“精準打擊”的餐飲業,仍然在艱難的恢復過程中。

日前,因菜品漲價引發廣泛質疑的海底撈,發表了致歉信並取消漲價。同時道歉並取消漲價的還有西貝。不管從市場的角度看漲價是否合理,連餐飲行業頭部品牌都按捺不住,可見“報復性漲價”背後的行業生存壓力。

艱難求生的餐飲業,還需要更多雪中送炭

事實上,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高達43.1%。

儘管隨著疫情形勢向好,大街小巷以及商場中的餐館,陸續恢復了人氣,不過由於餐飲業的接觸式特徵,和工業行業相比,它的恢復程度還是要低很多,現金流承壓、消費信心受損難題仍然是巨大的生存考驗。

餐飲行業關乎日常生活,關乎就業,也關乎消費提振。鑑於此,各地方都推出了有針對性的定向扶持措施。比如有的地方領導幹部帶頭走上街頭,摘下口罩去餐館消費;另外,很多地區都推出了消費券,額度累計達到數十億,以此來鼓勵人們消費,幫餐飲業渡過難關。

企業層面同樣在行動。4月13日,餓了麼宣佈在全國80個城市包下了近4萬塊戶外廣告、10萬個酒店電視廣告位和480萬臺互聯網電視資源,全部免費開放給各地中小餐飲商家,幫他們播放廣告。

正如海底撈們“漲價未遂”所顯示的,由於客流下降,消費信心沒有復原,整個餐飲行業的經營成本都在提升,可以說亟待輸血。

艱難求生的餐飲業,還需要更多雪中送炭

鑑於此,一方面,它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成本,去做過多的營銷推廣和宣傳;另一方面,在疫情尚未結束前,花大價錢投放的廣告,未必會有預期中的效果。

平臺買單,將廣告資源免費派給餐飲商戶,如此雪中送炭,緩解了商戶的資金壓力,讓它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自我曝光。另一方面,商戶借力廣告營銷早日恢復生機,對平臺而言,同樣有助於增加平臺的活力和繁榮程度。這種互助互救,能夠產生共贏的效果。

此前陸續有一些媒體開啟免費廣告的窗口,為疫情中受損嚴重的行業、企業提供宣傳。換個角度來看,這種營銷展示,其實也是一種重建消費信心的過程。在幫助餐飲業渡過難關的同時,還能夠增強消費氛圍,讓消費者意識到餐飲業都已經陸續恢復,減輕他們的顧慮。

如果說政策層面的租金減免、補貼等,是在幫助餐飲業緩解資金壓力,那麼在廣告資源上的開放共享,則是在讓餐飲業走出疫情,打破隔離,跟目標消費者建立更有效的連接。

有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餐飲業門店數量超800萬家,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然而隨著疫情的到來,大量商戶經營困難,有明確的裁員甚至是關店計劃。

可以說,餐飲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一環,其恢復程度,關係到經濟穩定和就業大局。提振內需,促進消費回補,需要餐飲業從業者能夠重新振作起來。

當然,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看,不管是政策扶持,還是餓了麼代表的平臺救助,它更多的確只是雪中送炭,且覆蓋面有限,未必能讓所有的商戶都渡過難關。但行業的整體恢復,在餐飲商戶自救之外,外在的扶持必不可少,且多多益善。

這種平臺和企業、商戶之間的互助互救,有助於幫助餐飲業重拾信心,提升它們的抗風險應對能力,為消費回補打下基礎。(俞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