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写过的成都大智寺,如今在哪里?

南宋诗人陆游在崇州担任蜀州通判期间,少不得在崇州和成都周边游玩,因此也像许多旅行者一样,写下一些游记,有感叹美食的,也有记录风景的。在他的眼里,成都这样一个地方,就是人间仙境一般的地方,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也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陆游写过的成都大智寺,如今在哪里?

在成都期间,他写过一首诗,题目为《游大智寺》:

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百年忽已半,去日如过烧。平生功名心,上马无燕赵。尔来阅世故,万事惊错料。岂无旧朋俦,联翩半廊庙。谁能伴此老,泝峡听猿叫。锦城得数公,意气如再少。偷闲访野寺,系马追一笑。新糟厌玉狸,畏酒亦复釂。古殿鼪鼯豪,坏壁冠佩肖。摩挲宋公诗,句法叹高妙,正如霓裳曲,零落得遗调。归途缭长堤,掠面霜气峭。佳游不可忘,落笔君勿诮。

这是陆游游逛成都大智寺的记录。你看,这一个成都周边的“野寺”,就让人着迷。诗人偷闲访野寺,却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有人说,这个大智寺在崇州的周边某一个地方,但我查阅了《陆游咏崇州诗文》一书,记录了陆游写崇州的所有诗歌,不见记录这首诗的内容。

假设这大智寺在崇州,应该是有所记载的,哪怕是消失的寺院。

那么,是不是成都有关的寺院,先到网络上检索一番,不少网文谈到陆游秃顶的问题,可是没有人关注“大智寺”的问题。

凑巧的是,手头有成都的历史专家编选的一部《成都诗览》,记录了从古至民国写成都的种种诗歌,也有写寺院的内容,也有陆游的诗歌,但却没有读到陆游的这首《游大智寺》。

奇怪,真奇怪。这大智寺在哪儿呢。好在手头又有一部《成都文类》,这部校勘本应该是记录成都诗文的全集。我在书里找啊找,依然没有看到陆游的诗歌。

这就奇怪了。陆游明明写过这个大智寺,却不见有关记录,哪怕蛛丝马迹也好。

那就在诗歌里索引吧。

诗里有这么一句:“百年忽已半,去日如过烧。”查阅陆游年谱,五十岁的这一年,刚好在成都的呢。

既然是“野寺”,不妨作小寺院来看,名气不大,却也是有着若干年的历史了。从寺院的陈列看,也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我留意到诗里还有这么一句:“摩挲宋公诗,句法叹高妙。”在寺院里,陆游读过“宋公诗”,翻来覆去的吟诵,直让陆游感叹“这句子哦,实在是高妙”。

那么,这个“宋公诗”,是哪一位的诗句,查阅下来,有人推论这是“红杏尚书”宋祁先生的诗句。如果确认此说,那么,陆游感叹的是诗句绝妙啊,而不是因为它是“红杏尚书”写出来的诗句。

假定陆游在寺院里读到的是宋祁的诗句。那不妨从宋祁在成都生活期间,留下来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他的诗歌虽然有一些,却没有一首是写给大智寺的。

既然如此,大智寺贴上这样让陆游赞叹的诗句,很显然是不俗气的。一个小寺院就能遇到这样的事,确实也是让人开心的事。

所以陆游说了这么一句:“佳游不可忘,落笔君勿诮。”

依照陆游的说法,这个“大智寺”是间野寺,在成都可谓名不见经传。尽管如此,能够吸引陆游去游玩,且能留有深刻印象的地方,显然是有人导游而至,可见大智寺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要不,陆游一个外地游客不会轻易跑过去的。

但翻阅各种记录,不见大智寺更多的记录。只是不知道《成都佛教史》里是否记录了这个寺院。一时没找到这本书,不妨先存疑。

按道理说,既然能引起陆游走访的寺院,同时代的诗人应该有所记录才是。但“大智寺”惊鸿一瞥,只在陆游的笔下出现一次,就再无踪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