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貪官被革職遣返,回鄉路上竟派六千挑夫搬運家財

1824年,在顏伯燾的建議下製造了一塊 “官箴”石碑,石碑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衙吏並不是因為我的嚴厲才畏懼我,而是因為我的廉潔,平民也並不是僅僅因為我是個有才能的人就順服我,而是因為我的公平公正,也只有公平公正才能做到讓人順服且有威信。如今這塊石碑依舊矗立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館。

清朝貪官被革職遣返,回鄉路上竟派六千挑夫搬運家財

光是看這塊石碑上的文字,就能感到一陣浩然正氣撲面而來,也能使人不由之主地欽佩寫下這塊石碑內容的人,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倘若我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顏伯燾這個人,就會發現他本人和石碑所寫內容並不符合。

清朝貪官被革職遣返,回鄉路上竟派六千挑夫搬運家財

顏伯燾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爺爺顏希深曾做過雲南巡撫,他的父親顏檢也是清朝頗具名望的大官,曾做過多地總督,顏伯燾從小就受家人的耳濡目染,讀書習字,十八歲就中舉人,二十二歲考中進士後就進入了仕途。

清朝貪官被革職遣返,回鄉路上竟派六千挑夫搬運家財

在翰林院做了幾年的小編修後,1822年顏伯燾迎來了被外放陝西做官,這也是他第一次出任地方官,當是青年的顏伯燾自然躊躇滿志,心懷抱負,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了前文的這塊石碑,那時候的顏伯燾確實是想做一個兩袖清風,清正廉明的好官。

清朝貪官被革職遣返,回鄉路上竟派六千挑夫搬運家財

清朝官場是一個大染缸,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倘若出淤泥而不染能這麼簡單,這也不會成為人們所歌頌的品質了,自然,顏伯燾也難逃世俗。可能是因為父輩的原因,顏伯燾的升遷道路一帆風順,歷任陝西督糧道、按察使,陝西巡撫,貴總督,閩浙總督等職位,最後甚至成為掌管數省權力的封疆大吏。第一次鴉片戰爭是顏伯燾的人生轉折點,因為戰事失利顏伯燾被革職貶回故里。

清朝貪官被革職遣返,回鄉路上竟派六千挑夫搬運家財

顏伯燾返鄉途中路過福建漳州,當地官員張集馨對顏伯燾返鄉場面做了很詳細的記載,大致內容如下:顏伯燾隨身攜帶的金銀財寶實在是太多了,從初一開始每天都有六七百人運送,並且一共持續了十天。顏伯燾的隨從和家人也極多,當地甚至沒有能夠安排的了這麼多人的旅店,不得以只能將他們安排進當地考院,並且每頓飯都要為他們開四百多桌酒席,其家人排場也很大,均乘坐四乘轎子,每座轎子還都配置八名軍士。


清朝慣例,出任過閩浙總督的顏伯燾經過漳州此地時,漳州官府應該出面設宴接待,顏伯燾在漳州的五天裡,漳州光是招待的費用就花費了一萬多兩白銀,這對一個普通州縣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面對這筆缺空的金額,當地不得不用當地鄉勇的糧餉來填補。


奇怪的是儘管顏伯燾大肆收斂了這麼多財物,但是在清朝,他本人的名聲並不算壞,幾年後,咸豐皇帝上位後又將他重新召回去做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